天天看点

你知道吗?60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一个孩子在刚出生的前几个月,会经历一元关系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觉得全世界只有自己,没有其他人,而自己呢,就像一个魔法师一样,是全能的。

在一元关系阶段之后,孩子还会经历一个叫做“共生关系”的阶段。那从“一元关系”到“共生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们还是要从一个婴儿的成长史说起。

我们把镜头拉回到那个觉得自己像魔法师一样的小婴儿身上,他非常舒服地躺在小床上,然后突然,他觉得胃里一抽,全身绷紧,瞬间被饥饿的感觉包围了,那这个时候,毫无疑问他会大哭。

可是妈妈呢,当时正在厨房,没有听到他的哭声。然后这个小魔法师就发现:诶?怎么这次魔法不灵了?我平时都是一哭就能吃饱了,但是今天我哭了好久都吃不饱。他突然发现,好像并不是我哭就能吃饱的,我没那么厉害。这样的经历就相当于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次挫折。

可能有的人一听到“挫折”这个词,就有点担心,特别是这个挫折还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但其实我们说,一个人的成长,包括心理层面的成长,实际上都是来自于挫折。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婴儿,他饿了马上就能吃饱,困了马上就能睡觉,那这样的生活简直太美好了,他经历不到一点点的挫折,那他也就没有任何成长的需要和动力了。

所以,一个婴儿在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比如说,6个月左右的时候,当然这是一个大概的时间,每个孩子还会有差异,那在这个时候开始适当地经历延迟喂养,经历一点点的挫折,是非常必要的。

你知道吗?60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因为当他慢慢的,经过很多很多次这样的挫折之后,他就会发现原来他吃饱是得依靠另外一个人。这个就是依恋的开始。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有另一个人存在的时候,才能发展出依恋的关系。那从这个时候开始,婴儿就进入到了成长的第二个阶段,

也就是我们说的共生关系的阶段。共生就意味着,婴儿虽然意识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人的存在,但是呢,我跟那个人是一体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在这个阶段,婴儿会把那种我是最厉害的感觉投射给他的妈妈,他会觉得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最厉害的,这个过程叫做理想化。婴儿会觉得哪怕我不说,妈妈都知道我想要什么,我饿了她就知道我饿了,我冷了她就知道我冷,并且她会来满足我,你看她多厉害。

然后这么一个全世界最厉害的人,她爱谁呢?她爱我。这就会让婴儿觉得:我是好的,我是值得被爱的。这是婴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成年人,因为在共生关系阶段经历过一些创伤,比如说,妈妈当时因为工作的关系,或者因为家里面的老人突然生病需要人照顾等等,总之忽略了孩子,那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会一直想要去寻找那种共生的感觉,想找到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

就像在很多言情电视剧里,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桥段,比如说,一个女生感冒了在家休息,她特别希望男朋友下了班能过来看看她,而且在她的想象中,男朋友应该是左手拿着感冒药,右手拎着粥和水果出现在她家门口。

但是这样的需要呢,女生不会跟男朋友明说,比如说:“我挺难受的,你下班过来一下吧,帮我带点药过来。”而是觉得男朋友应该都懂。然后当男朋友没有做到的时候呢,女生就开始生闷气了,跟男朋友说:“你根本就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你知道吗?60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这个时候男生就开始一脸的问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能还会回一句:“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什么?”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啊?

一般接下来女生就会说:“你要是懂我,就根本不需要我说;我不说你就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了吗?说出来还有什么意思啊?”等等。

那类似这样的桥段真的不只出现在电视剧里,在咨询中我也遇到过,有的来访者在小时候,被她理想化的父母没有给她足够的回应,然后她就一直都带着这个心结,一直都在寻找理想化的父母,当然寻找理想化的父母是心理层面的需求。

从外化的表现来看,她可能总想找到一个完完全全懂她的老公,要能做到秒懂的那种,但是这样的要求真的是太高了,所以她可能会因为失望而不断的跟老公吵架,甚至是出轨找另外一个人。这个就是一个人在共生关系阶段经历了创伤,然后在成年之后可能会有的一个表现。

那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小婴儿需要经历一点点的挫折,才能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妈妈的存在,才能从一元关系阶段发展到共生关系阶段。但是如果他经历的挫折太大了,又会给他造成心理上创伤。这个听起来好像左右为难,父母究竟该怎么做呢?

在这里我们就要提到一个概念叫做“足够好的妈妈”,这是客体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来的。也有的翻译叫做“60分的妈妈”。

如果说,100分妈妈是那种完全不会让孩子经历挫折的妈妈,0分的妈妈就是忽视孩子,让孩子受到心理创伤的妈妈,那么60分的妈妈,其实就刚刚好,既能够让孩子经历一点点的挫折,同时又能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举个例子,来说一下0分、60分、和100分的妈妈都是什么样。

比如说,一个小孩自己爬到椅子上下不来了,然后开始哇哇大哭,一个0分的妈妈是,对这个哭声完全不回应,哪怕说孩子已经哭到嗓子都哑了,妈妈还是没有出现;

60分的妈妈是这样,可能在孩子往椅子上爬的时候,她没在孩子身边,但是当她听到孩子的哭声,她会赶过来把孩子抱起来安抚,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一两分钟的时间。

那100分的妈妈呢?100分的妈妈根本就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她会一直守在孩子身边,在孩子刚靠近椅子的时候,就把孩子抱回来了。

那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60分的妈妈更能养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2个方面去看。

你知道吗?60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首先,60分的妈妈,能够让孩子经历一点点的挫折,比如说,孩子会经历延迟喂奶,饿的时候没有马上吃到奶水,或者是自己爬到椅子上下不来了,然后感到焦虑和恐惧。

但是她一定会在孩子哭的歇斯底里之前,或者遇到真正的危险之前,去安抚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那这样的一个过程,孩子既体会到了挫折,又感受到了被妈妈保护的安全。

慢慢的,这个孩子在遇到困境的时候,他心里会有一个信念,就是我一定会度过难关的,他心里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是一个方面。

那另一个方面,一个60分的妈妈,她不会要求自己24小时都盯着孩子,把自己100%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她会有自己的生活。

当然,如果孩子是刚刚出生几个月,那妈妈全身心的照顾孩子,做一个90分,甚至是100分的妈妈,这是没问题的,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妈妈就要从100分的状态,慢慢往下减,能够跟孩子之间留一点空间。

比如说,到孩子2岁的时候,你可以做70分,80分的妈妈,到孩子上了幼儿园,可能就要变成60分的妈妈了,慢慢地多花一些精力在自己身上。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知道,原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快乐。这对于一个孩子人格层面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