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蔚来港股上市,是家道中落的标志,还是二次起飞的原点?

先赢的是纸,后赢的才是钱。这句话在赌局中常被人提起。

曾经,蔚来创造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最早实现5万辆量产车;最早累计交付达10万辆;第一个推出换电模式;第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美股上市……

正是拥有这些“无上荣光”的业绩,即便是在最难的2019年,蔚来仍不失资本青睐。就这样有惊无险,蔚来近乎完美的走过了2020年。

蔚来港股上市,是家道中落的标志,还是二次起飞的原点?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躁动的市场开始高举挺进造车下半场的旗帜,蔚来却不合时宜地露出了败绩。

销量淡出第一阵营,增速排在尾部,产品事故频发,营收转正遥遥无期,粉丝筑起的品牌“护城河”出现明显裂痕……

然而,这一切和更大的危机比起来,都不算事。蔚来的2022年如同“渡劫”,过了才是另一番境界。

家道中落or二次起飞

3月10日,蔚来采取“介绍上市”的方式登陆港交所。关于介绍上市,优势在于审查机制相对宽松,获准上市周期较短;劣势在于在半年内不得采用增发、发债等方式进行募资。

没有公司在二发的时候不想募资,这是资本界的共识。和2021年小鹏、理想港股上市分别募资140亿和118亿港元相比,蔚来这番操作,就显得有些委曲求全了。

蔚来港股上市,是家道中落的标志,还是二次起飞的原点?

蔚来着急忙慌的样子,是很差钱吗?蔚来手握600亿,是现金储备最高的新势力。即便按年亏损100亿的速度,蔚来6年内都可以正常运转。

所以,问题的焦点不得不落在2020年蔚来与合肥政府的对赌协议上。

彼时,合肥政府对蔚来的要求包括:

2020年营收148亿元(上市3款车型);2024年营收1200亿元(上市6-8款车型);2020年至2025年总营收4200亿元,总税收78亿元;2025年前在科创板上市。

如果没有完成上述条件,蔚来需要以8.5%的年利率回购70亿合肥政府的投资,并且要承担违约的风险。这才是蔚来头上的紧箍咒。

蔚来港股上市,是家道中落的标志,还是二次起飞的原点?

蔚来港股成功上市,对履行这份协议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则,截止目前包括吉利、威马等纷纷折戟科创板,在没有车企上市先例的情况下,蔚来先从美股过渡到港股,再从港股过渡到科创板,可能性将会更大一些。

二则,6个月后,蔚来将获得港股融资机会,蔚来将以更丰厚的资本去搏“营收1200亿元”的底线目标,而目前,蔚来的年营收仅在300亿规模。

然而,没有百赌不输的资本局。倘若蔚来港股表现欠佳,会进一步降低资本市场的预期,让蔚来距离期望目标不近更远。

蔚来港股上市,是家道中落的标志,还是二次起飞的原点,得看蔚来怎么做。

增量市场or调整调性

资本市场从来都是看预期,看未来成长性。不可回避的是,对预期的判断始终离不开现状作为最基本的参考。

蔚来港股上市,是家道中落的标志,还是二次起飞的原点?

蔚来的现状很魔性。

销量不好吗?

蔚来确实存在和理想、小鹏渐行渐远的风险。可离开售价谈销量就是耍流氓。至少从2021年数据来看,中国高端纯电SUV销量前三名均是蔚来车型,ES6、EC6、ES8,市场份额合计已经超过65%。

这么喜人的成绩该挣着钱了吧?

不,蔚来每卖出一辆新车,平均亏损3万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完全进入死循环。

新势力造车亏损的现象,蔚小理迄今都在延续,怎么偏偏到了蔚来这里就成了死循环?

所有的问题都可归结为蔚来的盈利模式出了问题。

蔚来港股上市,是家道中落的标志,还是二次起飞的原点?

服务是蔚来的商业壁垒,由换电服务和APP社区服务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为此,蔚来做了大量投入,甚至超过了研发,这对一个初创企业而言,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因此,李斌也可以轻松解释:蔚来汽车卖得贵,是因为除了产品之外还有高附加值服务。根本上讲,李斌还是在强调蔚来产品的性价比。这恰好暴露了蔚来对高端汽车产品理解上的偏差:真正意义上高端从来不谈性价比。不要说保时捷、劳斯莱斯,特斯拉都不谈性价比,特斯拉是靠不断更新迭代的FSD,不断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和期待。汽车产品的高端必须回到独树一帜的产品风格上。

蔚来在产品上显然就没有特别的说服力。我们也找不到一个清晰的功能特征来展示蔚来的产品风格。

蔚来港股上市,是家道中落的标志,还是二次起飞的原点?

所以,不管蔚来的服务闹出多大动静,比蔚来有钱的自主造车多了去,没有一家去效仿蔚来走过的路。哪怕入局换电,吉利、比亚迪等的切入点也与蔚来风格迥异。

蔚来的商业壁垒是虚幻的,又是一个极难填满的大坑,像一个不真实的吞金兽。这样的商业壁垒支撑不了蔚来的盈利模式。现在的蔚来真的很难:服务继续,亏损继续;服务减项,骂声四起;产品向上,销量看低;产品向下,亏损加剧。

这不是一个死循环,它还能是个啥?

摆在蔚来面前的几乎是一道送命题:坚持做市场增量,可以在资本市场捞一点噱头,但不是长久之计;坚持调换品牌调性,服务减分,产品加分,不仅否定了自己的初心,而且加剧了未来市场的不可预见性。

蔚来的未来真的很难。

写在最后

我们做很多事情别人看来都觉得特别傻,搞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但其实为什么这么做的背后逻辑非常清楚,我习惯站在10年,甚至15年这种更长的时间维度去思考问题。

蔚来港股上市,是家道中落的标志,还是二次起飞的原点?

这是李斌关于造车长期主义论的阐述。

1974年出生的李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4次IPO敲钟人,说李斌是这个时代的天纵之才也不过分。

或许李斌是对的,浅薄的是我们这帮局外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