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懒漫的风雅

作者:拿来主义继承人

春花开了起来,

照在月亮里。

春水柔软起来,

江上荡起了小舟。

黄昏的青砖小巷里,

往复来回慢悠悠的长调。

一夕,一夕,浮光里的日与夜,

有一种懒慢的风雅。

懒漫的风雅

懒,心无束负(缚)为懒,

慢,心上曼妙为慢。

春来无事,只为花忙。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如此,是为懒慢。

懒漫的风雅

诗人在落雨的春夜,闲居小楼,不做清明梦,只是倚窗听一夜的春雨,听小巷里有人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一盏茶毕,一首诗成。

懒漫的风雅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不问东西,不谈红尘,只是与山花对饮。酒酣而眠,洒脱若仙。

懒漫的风雅

懒慢的人事,是一个悠长的省略号,缓缓地停下,拖出一道长长的褶皱,止于此而又未止于此。恰似行小舟于湖上,破山水而去,悠长迤逦……

懒慢的本意,其实是悠闲,与无目的和无功利。犹如纸上行草,徐徐缓缓,枝枝蔓蔓。因为心上无事,只是任光阴缓缓漫过。

懒漫的风雅

蓦然想起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可以见之,明月、清风、三月之春、八月中秋,皆不足贵,所贵在于心之自由。若是身心皆为自由,山河皆入我怀中,那是最最可贵的。

懒漫的风雅

我亦常像苏轼那样,月下清游。得空便去拜访月亮,并不日日去,只是隔三差五地去看看月亮。有时候,月亮也懒慢,并不出来见客,只在云中闲躺着。那也无妨。因为在空旷的春夜,只是看看天空也是极好的。

懒漫的风雅
懒漫的风雅

世间美妙的事情,有一位名叫关东野客的作者写过这样一段话,“做一只懒慢的狗,在满园春色的院子里睡午觉、伸懒腰。不关心爱情,只在乎骨头和窝。”

极是平实的一段话,却让人忍不住便开始在脑海中云游起来。这春色满园的院子,大概没有比杜丽娘的花园更确切的了。

懒漫的风雅

《牡丹亭》中便有极其旖旎的描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在这闹热纷纷睡了一地春花的园子里,做个懒慢的园林客,只是悠闲地晒晒太阳,看朝飞暮卷,看姹紫嫣红,伸伸懒腰,打个应时应景的哈欠。人生曼妙,也不过是如此了。

懒漫的风雅
懒漫的风雅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陶渊明想来也是个极懒慢的人,不恋世间的浮华声名,草帽一系,便往那山林田村里去。虽无锦绣罗帐、锦衣玉食,却多了半亩田地,可种一地青瓜菜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远处望南山,淡饮菊花酒。虽朴素,却是闲散自由。

夜来春睡重,一觉到天明。无需去思考长远的未来,只需关心每日的粮食与蔬菜。于陶渊明而言,这最寻常的茅檐破庐,无疑已是桃源了。

懒漫的风雅

偶然读到这样的文字:“我想有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植丝瓜,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几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陶渊明大概便是在这样的慵懒平常,却又妙趣横生的日常中,生起来的浪漫诗心。

懒漫的风雅

苏轼也有过如此之愿,“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也是诸多漂泊之人所愿。如陶渊明这般,从闹热红尘中拔足,归于素净的山野,做个渔翁,或是村夫,做个闲人,种一藤丝瓜,亦是极好的事。

懒漫的风雅
懒漫的风雅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幽居在辋川的闲人王维,定是常见这样的夜色。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懒漫的风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懒漫的风雅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懒漫的风雅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最是寻常的姿态,是空旷山林,竹影曵曵,月色明亮,一人,一琴,轻拢慢捻,琴声远逸,月色柔长。不去问千古,不去追明日,只在这样沉静的片刻,感受着时间缓慢的流速。一呼一吸之间,皆是风雅意。

懒漫的风雅
懒漫的风雅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人世间懒懒看一轮月的,不只是王维,还有沈复与芸娘。

《浮生六记》中有记诸多他们的浪漫日常,其实不过是瓜果蔬食的日常琐事,却是因两情相悦,而多了许多旖旎情致。春夜宴,便是其中一幕。

“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

懒漫的风雅

花前月下,总是会催生出来许多曼妙的情感。在苏州的小河里看月亮,清凉凉的月色,如水一般流淌在人间,披一身月光做衣裳。素净的两个人,在素净的苏州,看一轮素净的月亮,不知今夕是何夕,也无需知晓今夕是何夕。光阴悠缓,在春夜里,无端也生出许多悠远的诗意来。

浮生之中,本就是绚烂的艳丽少,而平实的欢愉多。唯有在这平实里,也留有一些余白,留有一些浪漫,才能在心中生出这样的春花秋月来。

懒漫的风雅

烟火最是懒慢,却也最是风雅。沈复芸娘的日子,便是如此。“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如小舟飘荡,至很远很远,才打个旋儿归来。

故而亦有人说,“沈复之文,有种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院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懒漫的风雅
懒漫的风雅

画家车前子说,“古诗中有种调子,会慢条斯理地弥漫开来,接受时间的抚摸就像是呼吸。”我看宋词亦如此,有一种慢条斯理慵懒的风雅。

宋词极多慢词,依慢曲填写,调长拍缓,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宋词是可以吟唱的,最是日常的,也最是风雅的。柳永之后,宋朝慢词盛行。常见的词牌后总见一个慢字,声声慢,扬州慢,卜算子慢,木兰花慢……

懒漫的风雅

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伸的意思。宋词的慢,慢于曲调,慢于意境。长长的黄昏里,一支慢曲,晃晃悠悠,人停下来听曲,也停下来思味平生。

徐徐铺开,宛如水墨,百来字的词可以分解成前世今生,千百年的纠葛。缓慢慢地吟诵,好似一场长亭的送别,或是金陵的晚照,迟迟不尽。人游走在一阕词之间,慢慢腾腾,是一种婉转而又古旧的风雅。

懒漫的风雅
懒漫的风雅

中国的水墨画,亦是一种懒慢的风雅。东一笔,西一笔,画纸上晕开的点点水墨,都是寂寞的心事在开的花。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移步、落笔、生花,都在这看似散漫的笔触里。

中国的山水,落在纸上,向来是朦胧的意境。一支笔,一张纸,纵横恣肆,写意流畅。不必细致到毫发不差,只将山水的模样浅浅拓在纸上,一个轮廓,一片青绿,便得一个飘渺的幻境。确如车前子所言,水墨,是闲暇时候,宣纸上的散步。

若是囿于陋室无处漫步,于纸上散步,也是极好。

懒漫的风雅

世间让人快乐的,其实都是懒慢的。好风凉月,袂雨时雪;花开满庭,新酿初熟;莳花弄草,浮云来去;温风拂面,春花开落。

苏州的评弹与昆曲,在昏黄的光影里咿咿呀呀。长桥上人来人去,懒慢的人在桥对岸,斜倚着看看光景,听听曲子,日子便过去了。

懒漫的风雅

仰观宇宙之大,你我皆是蜉蝣。岁月千古,浮生若梦。触手可得的,不过是懒慢时光里的细雨微风。越是懒慢,越是风雅。所以啊,懒慢一点,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