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作者:Darwish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引子—日本手枪发展的开端

1853年,随着东印度舰队强行登陆江户湾的黑船开国事件爆发,日本人在签订了耻辱不平等条约的同时,也意外的因本身侵占价值不大、通商价值较高,而进入了和平的现代化进程,经济、制度以及武器等等的方面,都在这阶段内突飞猛进,我们本篇要叙述到的日本手枪发展史,也正是从这个节点开启的。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在当时,东印度舰队的司令佩里,除了宣扬武力和强迫日国统治阶层屈服外,还肩负为某些本国优势商品打开销路获得倾销权的任务。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美国的现代化产品被赠送给了末代幕府,以期获得青睐后收获商业回报,其中就有一款名为柯尔特1848型的转轮手枪,它是日岛历史上实际拥有的第一款手枪。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经由这款美国转轮手枪的牵头,以及国内后续的幕番军备竞赛和新政府军警手枪配置体系设立等等的历史事件。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日岛通过荷兰语和佩里舰队交流

日本以美系进口小武器为起点,经本土化转轮手枪、本土化同步潮流,设计南部系列半自动手枪、进入全面军事生产管控期时,由大量民营公司设计诸多品类的手枪以充实军用,以及战后因政治抉择而放弃自研,转向全面进口北约先进小武器的一系列过程,形成了我们现在认知中的这条日本手枪发展历史。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下这部分的内容!

日本的早期进口转轮阶段

简单来说,最早期的日本手枪体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一个“买”字。

在这个阶段内,包含有日本开国后至90年代上旬这几十年间,根据金保武人和戈达德对此阶段的研究,这时期日本进口的手枪武器,主要涵盖史密斯.维森的三种转轮手枪型号和各式美制柯尔特等等的混杂转轮手枪。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史密斯公司

这点和在步枪体系上获得英法互相支援幕番形成的步枪体系不同,在小武器的领域内,拥有众多知名手枪大厂的美国,一直是手枪领域的领跑者,在早期这一点优势尤为突出,因此美国的手枪,是当时是大多数国家国际军工贸易时的唯一最优选择,日本亦是如此。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柯尔特

他们在幕番对立时期,分别购入了小批量的史密斯.维森转轮I型和大批量的史密斯.维森II型,以及小部分的柯尔特等美制手枪。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史密斯.维森II型

在新政府成立后,又因为遗存有大量史密斯II型转轮手枪的原由,考虑到后勤问题,将国内的第一款制式军警用手枪,定型为了史密斯.维森公司不久前新设计出的第III型号,此为日本手枪发展的早期过程,全面引进美制手枪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内,最具代表性和大量实用过手枪武器的是史密斯.维森的第三型版本,这里简单剖析下这款型号。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史密斯.维森3型

史密斯.维森第三型,全称为Smith & Wesson Model 3,在日本被称为一番型拳铳,是史密斯公司的最后一款单动转轮手枪,日本陆军购买的主要是沙俄制造的版本,海军购买的主要是美国制造的版本。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日本用的陆军版本

它们在70年代上旬左右面世,在80年代后陆续进入日本,总计在国内有近十万左右的产量,其中有上万支被日本军警所购入持有,后续又因为不久后在日本国内发生的军制改革,而在学习了英国提出的只限定可携带副武器类目,枪械本身由军官自行采购的制度后,成为了日军历史上唯一被制式化装备的小武器手枪型号。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日本海军版本

其就设计而言,采用的撅把式构造、木制格栅式握把片、六发弹巢容量、全枪身烤蓝工艺和外击锤式设计组成的主体框架,都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是比较常规的设计,兼具简单易维护和可靠的优势。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日本海军版本史密斯.维森III

只需要通过按压机匣上方的按钮,即可打开弹巢,再依次从伸缩提取器(抛壳)和弹巢的间隙间,填入弹药后回正,之后再扣压击锤完成待击状态后,即可扣发扳机进行射击。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抛壳器

这样的武器设计,理论上来说是比较优秀的,也很贴合射手的使用,不过它显然并不是适合日本人的装备。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大尺寸的枪身

这主要是因为它整体的空重高达1.3kg量级的因素,这配合枪械全长高达305mm的枪长参数,以及美国售给的无减装型弹药,在便携能力和使用性上,便会给体格基因上限较低的日岛士兵造成巨大的负担,即便是握把无驼峰设计且较小便于握持,但在日本射手的实际射击中,也还是会因为掌控力的不足而造成精度方面的问题。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易产生钩挂的扳机

这加之,单动转轮射速慢不适应军用的问题,以及突起异型式外露击锤易产生的钩挂走火的问题,在装备日本军警部队的这十余年间,它也都没有获得使用者认可。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因此,在日本对外侵略战争开启的最初阶段前夕,这款武器就被本土化的枪械所替代了,后两者主要修正的便是该枪表露出来的这几项不适应缺陷。

日本的本土化转轮阶段

替代它的枪械是“二十六式转轮和桑原式转轮手枪”,是日本本土为了甲午战争所开发出来的军官、宪兵配枪,主要修正了美制枪械不适应日本体格的问题,汲取各国设计后,小型化融合出来了日本的第一代本土制式手枪。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二十六式

其中,较早一些面世的是“二十六式转轮手枪”,这款武器全称为“明治二十六年式拳铳”,是在1893年设计的一款枪械,由东京的小石川兵工厂设计制造,总计建号约59300把左右,在关东大地震后就停产了,但其组件仍然让它组装到了1935年后才完全停止生产。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以其设计论,该枪械将重量调整到了880g,将枪身尺寸缩短为了231x130mm的规格,这让整枪的重量基于前型的S&W降低了1/2,体积大小相对前型也缩小了1/3,这显然解决了此前美制转轮基于日本射手最主要的超重和难持问题。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小巧的二十六式转轮

辅以改为双动射击模式和圆弧化的外露击锤设计,其在一直饱受诟病的射速问题上,也适应了原定的军用目标,并且取缔了携行时易钩挂造成走火的毛病。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圆弧型的击锤

此外,对于枪械的额外设计功能的注入,设计者还加入了扳机圈快速拆枪等等的想法,这让此枪械拥有了通过下拉扳机圈解除锁定后,即可拉开侧板并拆下握把片,快速达成整枪内部空间打开的操作,这对枪械的维修能力,以及日常的保养能力,都十分的有利。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扳机圈拆除法

不过,它本身也存在相当多的缺陷,这主要是因为设计经验不足和本身的本土环境所导致的。

例如,其在材质的选用上,就选择了本土较为充足的软钢来进行制造,这虽然对枪身的塑形没有影响,但碳含量的不足还是会对枪械的强度产生很大的降低。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可以看出材质的怪异

同时,因为弹药的开发阶段内无烟火药尚未在本土内成功应用的原因,所以也导致了枪械使用了较软弹头和旧弹药的设计,这种配置主要会影响射击时弹头造成的杀伤力,并且枪械的初速也会很低。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二十六式转轮弹

不过,其最致命的缺陷还并非上述的这两点,而是在内部的抛壳机构上,这部分也是这款武器被提到最多的缺陷。其主要是因为取消了S&W在弹巢内部的伸缩提取器(抛壳),采用了弹巢解脱即完全弹出抛壳的抛壳动作所导致的,这种设计虽然对抛壳没有直接影响,但也丢失了此前美制转轮手枪抛壳机构固定弹仓的优势,会造成的问题主要是飞轮,简单来说就是走火和空射。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抛壳形式

并且,这一点的设计对于早期强调弹壳二次利用的日本军制来说,显然一打开就乱丢的二十六式抛壳机构,对于射手是一个嫌弃的存在。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比利时纳甘1873

这款枪械在上述的设计中,除了本身加入的构思外,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例如其主体构思就主要来自于s&w III型和钠甘1873型,汲取了前者的破断机构和后者的主体框架设计,其实一开始它们选择的是法国的MAS 1873型,但因为无烟火药的问题此时尚未解决,所以仅采用了法格努斯的外形设计。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MAS 1873外形

它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参与了甲午战争,并在1924年后获得了海军制式化的订单,不过因为上述这些新产生的问题,所以其在应用中,该枪也并没有收获多少的好评,在设计经由南部的开发转向半自动手枪体系后,便不再是日本国内军官团的主流选择了,不过因为其结构简单和损坏率低的因素,它仍然装备了日军近几十年的时间。

与它同时期的,还有一款名为桑原的转轮手枪。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这款武器是以补充前者装备空缺战术单位在次年紧急设计的,因此在主体的构造上,基本继承自前者的二十六式转轮手枪,不过它的造价会更低一些(15日元),以覆盖负担不起二十六式手枪的低级军官团。

该枪械由桑原公司进行设计生产,在二十六式转轮的基础上增加了伸缩弹壳提取器,并采取了单/双动的射击机制,因此该枪械相比原型,飞轮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且还保有了两者在射击机制上的精度和射速加持,整体性能提升较大。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此外,因为保留了侧向快拆设计和使用弹药被调整到.32ACP尺寸的因素,所以枪械动能被降低到了200J左右,伴随的是整枪的掌控力增强,以及前型的便携维护优势保持。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目前来说,这款武器存在的缺陷仅有镀镍版本在使用时的反光暴露问题,以及击锤再次设计成弯曲凸起形式后复辟的易挂钩走火问题,总体来看,其相比二十六式手枪是更优秀的那一方。

不过,因为后续不久后就开始进入半自动手枪时代和本身产能较小的原因,这款武器的留存量比设计较为劣势的二十六式还不堪,在20世纪后就基本没个声响了,这也是日本本土的最后一款自设计转轮枪。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唯一留存下来的照片

由南部引申出的半自动时代

甲午之后,日本虽然在三国干涉中失去了某部分的利益,但还是因为巨额的赔款,而获得了一次较大的发展机遇,基于几位明治时代军部掌权者的企划,在《步枪篇》中曾提到过的武器发展项目,在这个时期的手枪领域发展也提供了助力。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南部系列手枪

其中,以学习德式自我研发迭代的南部系列手枪和进口美制柯尔特后,在后续战争年内复刻美式、日式南部设计的进口、复刻枪械这两条路线为主。前者主要包括南部A型、南部B型、南部小型、南部B1型、南部14型、南部94型和南部19型,后者主要囊括柯尔特1903型、日野小室型、衫浦型、滨田型和稻恒型这几款。

这之中,最早诞生的第一款半自动手枪是南部A型,这款武器也被称作南部甲型,在美国被叫做祖父版南部手枪。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该枪械,因为南部系列后续作品的名头,而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不过实质上,这款枪械是一版失败的作品,除了东京炮兵兵工厂和名古屋军工基地生产2400支的产量,以及在暹罗和国内军阀时代的出口,其余在国内外就没有获得任何青睐了。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暹罗标识

以设计的角度来看,这点其实很好理解,南部A型虽然具备了多弹容和小尺寸的优势特性,但这也带给了它较弱的武器杀伤性,这显然与当时由美国在菲律宾嗑药武士事件后引领的大威力军用手枪概念相违背,且因为日本警察(宪兵)通常采用武士刀组合手枪的武器配置,所以在近点自卫的这个方面上,此类枪械在日本的价值也并不如别国警察手枪那样的关键,整体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伸缩枪托

也许是在后续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款南部A型身上,还有一种类似于毛瑟C96手枪的收纳功能冲锋枪托,能够插入枪械握把背部形成冲锋形态,提高精准性,且还因为设计了枪托伸缩模式和收纳模式,而具备了便携的特性,能以极低的空间占用,获得携带一枚弹匣和一款南部手枪的能力。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下墙身,上弹匣

不过,即使是在这些方面南部麟次郎做出了努力和创新,以最终南部A型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这款枪械的设计也仍然担不上良好这个较为中庸的评价,而是许多人口中的差劲。

这主要是因为几个方面所导致的,一是枪械安全、二是枪械保养维护、三是击发针组设计、四是人机功效。

这之中,枪械安全的方面主要指的是南部A型配置的安全锁定设计缺陷,枪械整体仅有一个握把按压型的保险,这会导致保险失误锁定影响射击,以及在未收纳携行状态下,易出现的无锁定走火问题。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握把保险

至于枪械保养维护的方面,则主要指的是南部A型的枪体拆装缺陷。

南部14型身上依靠抵压枪管、配合解锁枪械中部锁定按钮、再由拉下扳机圈动作解除套筒和枪管锁定的三动作合一型解除枪械锁定法,就是这个A型身上一路继承来的,这种设计在枪械的拆装方面会异常的困难,因此长期被大部分人誉为反人类设计之一。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枪管抵着桌子后座,按压拔匣钮,下拉扳机圈

如此,与快拆能力相关的枪械维护能力,也自然就成为了南部手枪的一大缺陷。

至于最后两者,则是指的南部A型的小直径击发针脆弱和扳机圈过小的这两个问题,这两个缺陷在实战中曾多次造成南部手枪击针断裂和射击困难的情况,是比较知名的南部手枪缺陷。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超小的扳机圈

综合上述,南部A型的设计基本可以统合概括为“多弹容、小尺寸、低威力、携行优、安全性差、维护能力差、可靠性差和人机功效差”的一个形象,总体来说是比较劣质的设计,根据一位日本枪史研究学者的看法,这款枪就械是二战中最被嫌弃的设计,被认为是没有手枪底蕴国家制造的枪械,这一点我也是认同的。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南部A型的最终样式

如此,在诸多的劣势下,这款枪械不出意料地没有获得蝗军之青睐,这点与大多数人认知中的南部系列手枪从20世纪初霸占日本军警手枪份额的印象不同,在30年代前的大部分时间内,真正为日本军警界所服务的手枪,是美国的柯尔特M1903型袖珍型半自动手枪。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colt 1903

这款柯尔特1903型手枪,全称为Colt Model 1903型,是一款采用内击锤单动机制设计的双口手枪武器,总计产量约有57万支左右,其中有超过50%的产量流入日岛,是日本在军国时期进口最多的枪械。

它能以外戚身份,在岛内长居半自动手枪扛把子之位,主要依赖的是枪械形制这一点。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虽然柯尔特1903型和南部A型一样,都是小尺寸的特殊人群适应性武器,但在枪身形制上有较大的不同,前者是常见的偏方形握把和全长式套筒构造形制,后者则是类似于卢格手枪的椭圆形握把和外露枪管无套筒式枪型。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南部的握持

关于这部分的设计,我想拥有过握持打靶经验的朋友应该都会有比较合理的理解,因为在握持握把的手感上,除了需要够小适合握持外,还需要有足够合适的贴合充实感才能更好的射击,像后者南部这种类似圆柱型的握把,在握持感上显然不会比柯尔特更好。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而上述我们说过,日本的军警界对于手枪的应用其实并不占关键,那么一款常规便携、手感合适的手枪,自然也就是日本军警的最优选择了,而柯尔特1903型则完美的贴合了这一点,使用的是一直应用到当今仍未过时的枪型。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可以看到握把底部的组但

此外,除了枪型的优势,柯尔特1903型还具备了“击锤隐藏式、单动机制、握把和拨动式双保险、弹匣阻挡和结构简单可无工具拆卸”此类的特性。因此,这款柯尔特1903型,还拥有“整体光滑防钩挂走火、扳机扣力低,击发轻松、三重保险和维护维修便利”等等的优势。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整体光滑的枪身

根据这些性能特性的优势,柯尔特1903型从川口屋火器公司进入日本后,就立刻获得了日岛军官团和宪兵队的青睐,总计有超过20万支的累年进口量被这些群体所消化。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被美军中瓜岛俘获的日本军管全套

后来,在日本参与的所有战争年内,这款武器也基本都是日军最常见的手枪配置之一。

而在这柯尔特袖珍型霸占日本市场的几十年间内,日本本土的武器设计也没有停滞,随着军国主义的深入,日本对武器的投入也随之加大。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武器制造加大投入

在这期间,手枪领域的加持主要就围绕在失败的南部系列身上进行,这在后续引申出了南部系列另外的几个版本,南部B型、南部14型和南部94型半自动手枪。

这几款型号中,南部B型是最早的一种,同时也是奠定目前我们认知中南部手枪主体框架的一型版本,常言的日本南部手枪,基本也都是从南部B型的B1版本而衍生出的。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南部B型

这个南部B系列手枪,也被叫南部乙型手枪和爸爸型南部,总计有四种变体,分别为B1型、小型、B型和另一款未知型,首者为设计成功的版本,后三者则是失败品。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取消的枪托槽

其中,南部B型主体版本基于A型失败款的改动主要是“取消尾部枪托插槽、将木制弹匣底换成铝合金材质、取缔拆卸枪体时枪械需要按压的中部按钮,以及加粗击发针直径”这几点。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弹匣底部材质变化

乍一看,貌似这款型号相对前者调整的地方还不少,但实际通过最终的设计成果来对比,改动的其实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对于枪械本身的缺陷并没有多少改善。

这些调整具象化来理解,实际上就是“将冲锋枪托功能取消、将弹匣这些此前因为成本缩减而使用次等材料的结构与主体材质统一化、将需要三个动作的枪体拆装设计简化为两个动作和将易断裂的击发针加粗增加强度”这几点。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几乎没有实质差别的A型和B型

这样被改良完毕后的南部B型,在最终完成的枪体构造上,除了一条尾部的开槽被取消外,其余完全没有变化。而且因为昂贵材质的增加,售价反而是连原先的中层军官受众都无法承当了。并且,在后续实战中的参数资料也表明,这一型的拆卸难度依旧复杂、击针脆弱问题也同样大量存在。

所以简单来说,因为设计调整过小的缘故,这款南部B型还是与南部A型同样拉跨的设计。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B型整体视角

因此,它虽然在早期主要是为陆军所生产的手枪,但并没能获得陆军的最终认可,而是在枪侧带着陆军制的标识,被应用在了枪械需求较低的海军马鹿身上,总计只有6000左右的产量,算得上是一款失败的作品。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陆军马鹿标识

这里刨除掉相对B型仅做了缩小处理,且因为继承全部B型设计而被淘汰掉的南部小型手枪(Baby南部),实际上的南部B系列,成功的仅有一款南部B1型手枪。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而这款武器与其说是B型,不如理解成南部14式的前身更为合理,我们通过下方的A型、B1型和14型的对比,也可以看出这一点,14式的设计主体,正是从B1型这个阶段才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这一型的调整才是南部14式日后续能获得成功的主要关节。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A/B1/14型对比

从这一型开始,南部系列手枪首次确定了15发弹容这个高容量布局,且将原先圆柱型的鱿鱼握把,替换为了具备握持充实感的方形,并依靠机匣部位的多处切削,降低了原先本就不算重的整枪质量,并增加了内部双复进簧的设计,以及首次应用的机匣安全保险和大扳机圈设计。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切削减重

这样改良后的南部手枪,在射击的射速、流畅性和火力持续性上大有提高,亦解决了长期以来握持手感、枪械安全性和人机功效方面的缺陷,武器的军警用自卫能力和杀伤能力也都有巨大的提升,这也是后续14型能获得采用的主要原因。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左右嵌入枪机双复进簧,中间击发针直冲簧

不过,这款枪械以现代较为系统的视角来看,仍然有不少的缺陷,这些在当时是没有被南部麟次郎所注意到的。

例如,它为了保持枪身光面,而移动到握把正脸位置的拔匣钮,这种设计显然很容易会造成失误脱离弹匣的问题,这对整枪锁定结构1/3部分依靠弹匣的南部手枪来说,会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绝非只是影响射击的那么简单。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拔匣钮

同样的还有拆装枪体的设计缺陷,这一版虽然没有再次采用此前反人类设计的三只手同时操作解除枪械锁定的拆装枪械设计,但其通过尾部旋钮锁定,还需要使用工具解除枪机横向固定杆的B1型拆装设计,也并没有比前者简单多少。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需要工具拆除横插固定杆子

不过综合来说,南部系列的手枪到这一型的阶段,在实际性能指标和应用的需求上,已经没有缺陷了,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后勤维护和安全性的低概率隐患上,这在当时那个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并不是算是核心的问题。

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种类型的问题才总在日系手枪上层出不穷。

在几年后的1926年,于南部B1型面世的不久后,广为人知的南部14型手枪也在这个时间点诞生了,这款武器就是大众认知中南部名称的真正拥有者。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南部14式手枪

该型号基于前型的B1版本,主要的区别在于造价的方面,前身在设计方面已经没有较大的缺陷了,但在价格上的高昂,最终使它没有获取到多少订单,因此南部对14型的改善,也主要围绕这条线来进行。

首先是结构部分的改变,原先依靠后膛枪机完成整枪锁定的结构,被再次调整回了此前以三点锁定枪身的构造,使设计简化了不少,同时这也是以往惯用的结构,因此在工费和材料费的方面,都节约了不少的造价,这也是南部14式能够降价的主要原因。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尾部结构调整和机匣切削降低材料费工费

不过相应的,因为拆卸方面又变回了此前南部系列复杂双动作同时执行之拆装形式的原因,原本B1型身上稍微调整回来一些的拆装设计难度,又再次回到此前的反人类形式,拆装枪体变得异常困难。

此外,南部对14式的改造,还主要围绕在上述我提到过的南部B1型缺陷来进行。

例如,将拔匣钮回归到机匣侧壁的,并让按钮隐藏在机匣内部的设计,这样的调整能够使枪身的握持感不降低,同时又解决掉前型易造成弹匣脱落的问题。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隐藏式的拔匣钮

同样的改动还有将安全保险从拨动式改为转圈一周的调整形式,这样可以降低失误拨动安全保险,造成走火的问题。不过这种设计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在枪械的快速使用上,南部14式复杂的调整保险形式,显然会丢失了先发优势。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可以看见半圆型的旋转钮

可以看出,南部麟次郎在这一型身上,突然试图对枪械的安全性进行着重提升,这点可能是因为验收指标此类,不过,这种虎头蛇尾的调整,以最终的结果来看,大多也都是毫无实战价值的。

并且,该枪在其他设计方面,依旧发现了此前南部每次调整都会新增的设计缺陷,有多处十分影响枪械性能的设计。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14式的弹匣坡度

例如,这一型的弹匣豁口突然加大了坡度倾斜,这会造成了枪械供弹的不稳定,与之高速的枪机动作配合,十分容易造成抛壳时的卡膛问题,这一点我在多次实射中都有观察到。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14式的抛壳位置,后方枪机过快会导致卡壳

同样的还有始终未能解决的击发针脆弱问题,这一型虽然又增加了击发针直径,但最终的测试结果显示,击针的强度还是不足,南部没有改善这一点,而是增加了一根后备击针,来规避掉这一点,所以设计上还是存在缺陷的。

「世界轻武器」——日本手枪发展全史

南部14式建模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南部14型照样是一款错漏百出的枪型,它其实没有比此前的南部前型好多少,不过因为造价几乎缩减到B1型1/2的缘故,以及因对外扩张影响,而对本土武器需求增大的因素,所以这款南部14式,成为了第一款大规模应用的本土半自动手枪。

本篇完结——系列待续

这里因篇幅受限,日本手枪系列暂告一段落,后续更新另一位朋友预约的明清枪械史,南部94、滨田、衫浦、稻恒、华北19式、新南部60和后续的进口型有空再写。

感谢观看,如果喜欢可以点赞支持一下!#军事趣科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