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中国台湾专家共识建议一览!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抗菌药物耐药性是对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导致普通的感染越来越难以或无法治疗,从而造成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患者死亡率增加。全球范围内,多重耐药菌(MDRO)引起的感染率正在上升,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抗生素,但具有抗MDRO活性的药物仍然有限。

来自中国台湾的专家小组制定了MDRO感染的治疗建议,对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提供抗生素治疗建议。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CRAB肺炎

建议使用粘菌素,可加或不加碳青霉烯类药物并辅助吸入性粘菌素治疗CRAB肺炎。(2C)

不推荐替加环素单药治疗CRAB肺炎。(1C)

CRAB血行感染(BSI)

推荐以粘菌素-碳青霉烯类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CRAB-BSI。(2C)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

对于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的CRPA

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的CRPA感染,推荐应用抗假单胞菌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加或不加氨基糖苷类。(2D)

难治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DTR-PA)感染

推荐基于粘菌素的治疗方法用于DTR-PA感染。(2C)

对于重症患者,推荐粘菌素负荷剂量9 MU (5 mg/kg),随后维持剂量为4.5 MU [2.5 mg×(1.5 × CrCl+30)] 2次/d。(1C)

在应用粘菌素治疗期间应监测肾功能。(1C)

基于粘菌素的联合治疗存在争议。(2D)

新型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治疗DTR-PA感染

可考虑应用新型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olozane-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巴坦治疗DTR-PA感染。(2C)

推荐进行新型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用于指导CRPA感染的治疗。(2D)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CRE)

CRE引起的BSI

推荐基于多粘菌素的联合治疗方案用于治疗CRE引起的BSI。(2D)

联合抗菌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2D)

推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2.5 g IV q8h输注时间超过3h用于治疗CRE-BSI。(2D)

推荐美罗培南-法硼巴坦 4 g IV q8h输注时间超过3h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巴坦 1.25 g IV q6h用于治疗CRE-BSI。(2C)

CRE引起的复杂尿路感染(cUTI)

推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2.5 g IV q8h用于治疗CRE引起的cUTI。(2D)

推荐美罗培南-法硼巴坦 4 g IV q8h输注时间超过3h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巴坦 1.25 g IV q6h用于治疗治疗CRE引起的cUTI。(2C)

推荐普拉佐米星15 mg/kg IV q12 h用于治疗CRE引起的cUTI。(2D)

对于CRE所致单纯性膀胱炎患者推荐应用单剂量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2D)

推荐单剂量氨基糖苷类药物作为CRE引起的cUTI患者的替代方案。(2D)

CRE引起复杂腹腔内感染(cIAI)

推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2.5 g IV q8h联合甲硝唑用于治疗CRE引起的cIAI。(2D)

替加环素负荷剂量100 mg IV,随后50 mg IV q12 h或依拉环素1 mg/kg输注时间大于60 min IV q12 h,推荐用于治疗CRE引起的cIAI。(2D)

基于多粘菌素的联合治疗方案推荐用于治疗CRE引起的cIAI,联合抗菌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2D)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推荐利奈唑胺600 mg IV 或 PO /12 h用于治疗肠球菌感染。治疗时间取决于感染部位和临床应答。(1C)

推荐高剂量达托霉素8-12 mg/kg IV 1次/d或联合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药物用于治疗VRE菌血症。(2C)

推荐替加环素负荷剂量100 mg IV随后50 mg IV q12 h用于治疗VRE引起的腹腔内感染。(2D)

推荐单剂量磷霉素3 g PO,用于治疗VRE引起的单纯性尿路感染。(2D)

推荐呋喃妥因100 mg/6h PO,用于治疗VRE引起的单纯性尿路感染。(2D)

推荐高剂量氨苄青霉素(每日18-30 g IV分次给药)或阿莫西林500 mg IV或 PO /8h 每日,用于治疗VRE引起的单纯性尿路感染。(2D)

参考资料:Sy CL, Chen PY,et al. Recommendation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due to 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 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22 Mar 16:S1684-1182(22)00025-1. doi: 10.1016/j.jmii.2022.02.00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