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写道:不论什么时候,当我们命令或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

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

相信很多人都曾见过,孩子为了买某个玩具、吃某样零食等等在商场满地打滚、哭闹不止的场景,往往在这个时候,为了避免继续被围观,或为了阻止孩子的哭闹,都会选择满足孩子的要求。

然而,这样换来的结果,不是孩子永久的停止哭闹,而是下一次的变本加厉。

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哭闹当作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小哭不行就大哭,大哭不行就满地打滚……最后,依然是父母妥协。

妈妈的妥协,会让孩子知道妈妈的没有边界和规则,未来他会如法炮制,把大哭作闹进行到底,妈妈就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地步。

我在课上讲过这个时候我们要忽视孩子的哭闹陷进,用消退法,不予理睬。

而另外一个场景:妈妈坚持让孩子穿上外套再出门。孩子直接说No。不穿。妈妈觉得我是为了你好,万一冷了别冻着自己。于是大声呵斥孩子必须穿上,否则不允许出门。

其实这个孩子是因为昨天穿了外套,结果朋友们都没穿,他跑跳的时候很热,还被同学说“你是老人呀?穿这么多”。

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孩子的社交出现了挑战,因此他想和朋友们一样,不想被当成另类。

可是孩子疏于表达,他不会把这些都表达出来,结果孩子认为,妈妈不理解我,不尊重我,不想让我跟朋友们一样。这是多么大的误会。

这样做,尽可能避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了解、鼓励、合理后果、相互尊重、尊重规律、赢得合作,这些都是解决权力之争的办法。

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1、身教大于言传

当孩子遇到不愿意遵守却又不得不遵守的规则时,父母的身体力行,比一句“你必须这样做”更有感染力。

例如我们反复告诉孩子,垃圾需要丢进垃圾桶,他依然会随手乱扔,可如果你看到他手上有垃圾,自己拿个垃圾走到垃圾桶边,准确的将垃圾丢进去,孩子也会学着你的样子,将垃圾丢进桶里。

2、温柔而坚定,可以很强大

相比怒吼声,妈妈最好的太多是温柔而坚定。即态度是温柔的,温和的。

但是规则是规则,妈妈要做的就是态度温和地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拱火,但是也不妥协。

3、积极倾听

当孩子哭闹或闹脾气时,激动的情绪会让孩子听不进父母的任何劝告,此时给孩子讲道理,无疑是在对牛弹琴,甚至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动。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父母首先要做的是稳定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自己不能被情绪脑劫持,否则就会出现拱火的情况。

其次,要稳定孩子的情绪,停止大吼、讲道理等一切行为,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因为****所以感觉很委屈,刚才大闹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委屈,是吧?我小时候也这样,我很理解你。”

直到孩子平静下来后,我们再进行下一步。

然后,根据情况而定,看是不是要坚持解决问题模型。

无论是用消退法,温柔而坚定的守住底线,还是积极倾听,都是避免跟孩子陷入权力之争的办法,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才会有合作的产生。

排版 | ADHD家长联盟

图片 | 图虫网

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父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