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提车记:看遍了十五万元家轿,最后“又双叒”选了斯柯达

当各行各业都开始“内卷”了起来,你会发现选车也是一件极其纠结的事情,尤其是在“内卷”最严重的十几万元级别的家用车市场,因为今天你能买到的这个级别的家用车,已经有不少配置逆天的车型了,比如我们这次选择的明锐PRO。

作为老明锐的车主,为什么再次购车依然会选择斯柯达,而且还是同款车型的改款车型?原因也很简单,在十几万元的价位内最平衡的还得是它。PRO其实来源于professional,意为“专业版”,在电子数码里面,加上了PRO的后缀一般都代表着更高的配置,当然也有更高的价格,明锐PRO这次换代也意味着更高的配置,但是价格反而却更低了。

先说定位,从第一代明锐国产开始,它的定位就是A+级车型,所以它的对手也都是紧凑型车里面一些定位高的对手,比如亚洲狮、威朗,还有它的兄弟车型速腾等等。

提车记:看遍了十五万元家轿,最后“又双叒”选了斯柯达

选车的时候先排除的是亚洲狮,亚洲狮的销量也说明了一切。虽然配备了越级的2.0L发动机,虽然有同级别最长的2750mm轴距和齐全的安全配置,但是它本质上只是一台加长了的卡罗拉。再加上14-17万的指导价格,大部分消费者在到店看车前就已经被劝退了。

提车记:看遍了十五万元家轿,最后“又双叒”选了斯柯达

另一个熟悉的A+级车型别克威朗也在换代的名称后面加了PRO的后缀,但是这个PRO多少有点反向升级的意思。比起前代车型虽然轴距没变,但是尺寸有所缩水,从A+级变成了准A级,这么一来真正让人纠结的车型其实就剩自家的兄弟车型速腾了。

对比之下,刚刚换代的明锐PRO的卖相其实看起来更足一点。源于VISION iV概念车的设计让它看起来年轻了不止十岁,尤其是和大众味十足的速腾摆在一起,再配合主打的橙色、蓝色,全新明锐PRO的外观更符合新时代年轻人的审美一点。

提车记:看遍了十五万元家轿,最后“又双叒”选了斯柯达

RS外观套件也让明锐PRO看起来更运动,VAG的大部分家用车其实都有两幅面孔,比如高尔夫和高尔夫GTI、明锐和明锐RS,速腾和速腾GLI。为了让年轻消费者看起来更对胃口,这次明锐PRO全系都采用了国外性能版RS车型的套件,这也是它看起来比速腾更容易打动我的原因,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消费者无缘这类高性能家用车的遗憾。

提车记:看遍了十五万元家轿,最后“又双叒”选了斯柯达

至于家用车最重要的空间,明锐PRO这次换代的一大变化就是加长,加长后的轴距达到了2730mm,不说同级别最大,但是已经是紧凑型车里数一数二的数据了,如果放在几年前超过2.7m的轴距说它是入门B级车也不过分。再加上明锐一直以来的掀背卖点让人爱不释手,最新的MQB EVO平台,以及斯柯达车主的“情怀”加成,我心里的天平其实已经向明锐PRO倾斜了。

提车记:看遍了十五万元家轿,最后“又双叒”选了斯柯达

看到这,肯定有人问了为什么不等新速腾?其实很简单,尽管全新的1.5T发动机很有吸引力,改款过后的速腾也年轻了不少,配置也有所提升,但是品牌差异和新车上市所带来的价差肯定不少,所以目前这个阶段显然明锐PRO的质价比相对会更高一些,用数码圈流行的话来说,明锐PRO就像一台“水桶”车型,各方面都极其均衡没有明显短板。

提车记:看遍了十五万元家轿,最后“又双叒”选了斯柯达

综合种种因素,最终选择下定了明锐PRO的TSI 280豪华版。尊贵版和旗舰版的配置更高,尤其是旗舰版可以说是直接拉满,但是考虑到大部分这个级别的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实用性和性价比,所以我还是选择了更有走量潜质的豪华版车型。

提车记:看遍了十五万元家轿,最后“又双叒”选了斯柯达

最终的订车价格是12.89万元,指导价13.69万元,优惠了8000元,免费选了18吋的轮毂。

提车记:看遍了十五万元家轿,最后“又双叒”选了斯柯达

放个礼炮,提车仪式还是要有的,就这样,我又又又选择了一台斯柯达,而且又是一台明锐。算下来,国产的每一代明锐都拥有过,这种体验应该也是没谁了。

提车记:看遍了十五万元家轿,最后“又双叒”选了斯柯达
提车记:看遍了十五万元家轿,最后“又双叒”选了斯柯达

打好临牌,撕膜、加油,开车走人。上手的第一感觉还是一如既往的“大众”,德味十足,熟悉的1.4T发动机,熟悉的双离合变速箱,熟悉的底盘反馈,开起来是很易于上手的那种。意料之中,谈不上惊喜,但是之前的每一代明锐在用车过程中总有一些有心思的设定能够打动人,不知道全新明锐PRO会不会这样。我猜还是有的,毕竟斯柯达所有的产品都一直坚持“实在,不简单”这样的初心。

提车记:看遍了十五万元家轿,最后“又双叒”选了斯柯达

关于选车提车的内容就先这么多,毕竟跑的里程不长。下一期继续和大家分享这台明锐PRO日常用车的感受。中低配到底够不够用?这台车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别急,接下来的时间你都会得到答案。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品牌官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