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杨振宁:毛主席学识渊博物理水平一流

作者:灵犀一瞬

毛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被世界知晓,同时他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伟大的哲学家。毛主席的哲学认知水平极高,这使得他的各种科学理论知识一流,就连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都佩服不已。

1973年,毛主席接见了杨振宁,这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伟大的科学家的会面。毛主席在与杨振宁这位诺贝尔物理奖的奖得者见面时,相谈了一个半小时,谈到了物质无限可分,谈到了未来科学的发展等诸多内容。事后,杨振宁盛赞毛主席知识渊博,对科学世界有着非凡的洞察力,物理知识在中国也是一流水平。

19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杨振宁:毛主席学识渊博物理水平一流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他从小天资聪颖,16岁时就考入了西南联大,这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受抗战影响西迁昆明。他在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毕业后又取得硕士学位,其后在清华附中任教。在这里他认识了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爱女杜致礼,娶其为妻。1945年,杨振宁离开中国,考上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并获得了博士学位,进入了由奥本海默主持的汇聚了世界物理学精英的普林斯顿学院。在当时的普林斯顿学院,一门新的物理学学科量子物理学正在迅速发展起来。1955—1956年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宇称不守恒新理论,其后被吴健雄等人的实验所证明,该理论成为了现代物理学中弱作用理论的基石。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这一杰出的成就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的杨振宁立即成为世界举世瞩目的人物,也引起了中国共产党和台湾国民党的高度关注。国共两方都在积极行动起来,向这位世界先进人才发出访问邀请。在北京,周总理立即派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与杨振宁岳父还在战犯管理所的杜聿明取得联系;在台北,蒋介石立即召见了杜聿明的夫人,即杨振宁岳母曹秀清女士。因此杨振宁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出现,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已经关乎到了政治与外交等诸多大事务。

19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杨振宁:毛主席学识渊博物理水平一流

不久后时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的张文裕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并带着杜聿明亲笔写的信,来到美国向自己的学生杨振宁表示祝贺。当张文裕把信件交给杨振宁时,杨振宁激动不已。此后,还在复旦大学教书的杨武之,即杨振宁的父亲,也亲自去会见了儿子。并且与儿子畅谈了新中国的各项成就和新思想,这对杨振宁此后的影响很大。

1969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总统以后,他要求政府官员试探同中国官方接触的可能性。1970年毛主席接见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斯诺早在1936年就曾在延安专访毛主席,报道了共产党在延安军民一心艰苦奋斗的事迹。毛泽东对斯诺表示中国欢迎尼克松访华。

1971年借中美关系解冻之机,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选择回中国探亲访问。受到周总理亲自接见,为他举行欢迎宴会。1973年杨振宁第三次回国探亲时,他向旅游局负责人提出想见毛主席,第二天他又和负责人说这想法不妥。毕竟他知道毛主席在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旅游局的人却告诉他不要有歉意,因为人人都爱戴毛主席,都相见毛主席。

19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杨振宁:毛主席学识渊博物理水平一流

杜致礼与杨振宁

或许是因为旅游局的人传达了杨振宁的想法,隔天杨振宁就接到通知,毛主席有空想要见他。1973年7月17日,在周总理、科学技术协会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会见了杨振宁。这次会面意义重大,对发展中美友好关系,推动大陆的科技发展,吸引海外优秀的华人科学家、宣传新中国的成就都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会见时,毛主席讲话带着很重的湖南口音,很多字眼杨振宁都没听清楚,在一旁的周总理忙作了翻译。毛主席的讲话内容非常开阔,诸子百家,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对于杨振宁熟悉的物理学,毛主席懂得的也是非常精深。谈及光量子是否可分时,毛主席打趣地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如果物质分到一个阶段变成不可分,那么一万年以后你们这些科学家干什么呢?”引得在场的人都笑了。

这次会见后,各地新闻媒体曾多次采访杨振宁,请杨振宁畅谈对这次会见的感受。杨振宁则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对这次会见的看法和感受,他首先认为毛泽东是思想家、领袖,非常注重实际的人,对当代高能物理学的发展情况也密切关注,特别是对基本粒子是否可分的问题有自已的看法。他既是一位领导人,又是一位高级学者,毛泽东对科学知识方面的研究造诣非常深,对各个领域的概念都很感兴趣,具有非凡的洞察力。

事实上毛主席对物理学的深刻认知来源于他深厚的哲学功底,毛主席酷爱读书,历史典籍,诸子百家,古今中外无不熟悉。比如先秦时期名家公孙龙的思想:“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个无线二分法就和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阿喀琉斯追乌龟的悖论思想一样。这个无限二分法也为毛主席认为物质无限可分提供理论基础。再如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毛主席在谈话中就说:“说到了人,指出人有男人、女人,男人是人,又不是人,或者女人是人,又不是人。”可见毛主席对抽象和具象概念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19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杨振宁:毛主席学识渊博物理水平一流

“白马非马”在古代一直都是文人墨客茶余饭后的笑谈,到现代社会许多普通人仍旧认为他是谬论。“白马非马”是抽象与具象之论,所谓马是抽象概念,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白马是具象概念,是指具体白色的马。你能看见的一定是白色、黑色或其他颜色的马。

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在和李四光、钱三强的谈话中,就讲到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原子、中子、电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他说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你们不信,反正我信。现在实验室里还没有做出来,将来,会证明它们是可分的。毛主席关于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为物质可分性赋予了辨证、唯物的内容,推动了微观物理学的发展。大陆物理学家运用毛泽东这一理论观点,进行深入研究,1966年初在北京提出了强子结构的新理论—层子模型,坚持基本粒子不基本,结构仍然无限可分。这一理论引起了当时世界高能物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毛主席作为时代的先驱,他知道新中国的发展需要这些科学知识,为了鼓励和推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起步和发展,他决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探索这个艰深的学科。他却能达到极高的水准,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