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草根时代65:宽严相济,因材施教,邹老师在我承认错误后热情鼓励

作者:八义集

1.引导胡四喜

当时,班中还有一个叫胡四喜的问题女生,小太妹的飞扬跋扈。

她的母亲早亡,父亲是个瘸子,老实巴交的每天赶驴车给水泥厂送水泥,人很辛苦,但几个子女都不省心。

胡四喜的三个哥哥在八集街都鼎鼎大名,胡长喜和胡双喜因打人致残,早早地进了监狱,小哥胡三喜因为城府深、手段残忍、打架敢于拼命,小小年纪就当上了“蝴蝶帮的帮主”,多年来一直掌控着街南的商铺集市,手下有四五十个小喽啰可供驱使。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胡四喜从小由胡三喜带着混迹于街头,长成了一朵泼辣刁钻、无人敢惹的“野玫瑰”,学着哥哥拜了好几把“干姐妹”,刺青描眉、浓妆艳抹的,俨然一个“大姐大”。

胡四喜在学校里骄横无状,不服管教,迟到早退旷课是家常便饭,上课不是叽叽咕咕就是埋头大睡,而且作业从来不写,值日从来不做,考试明目张胆的作弊,倒追长相俊秀的男生,别说班干部不敢管,就是各科老师对她有所不满而提出批评,她也是不服不忿、嘴里不干不净。

宋老师有一次因为早恋的事情,把她批了一顿,因为醉酒说话重了一些,结果第二天物理课上就成了乌青脸,走上讲台也是一瘸一拐的十分狼狈,估计是被胡三喜的手下收拾了。

此后,胡四喜更是飞扬跋扈了,上学好比看戏,走城门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谁也不放在眼里。

一个月后,胡四喜因自习课早退,发生了与邹老师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正面交锋。邹老师批评了几句,让她听到铃声再走,胡心想哪能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了脸面,便充耳不闻,抬脚就走。

下午上课前,邹老师把她堵在门外,严厉地批评她目无纪律、目无师长,在学生中带了坏头。胡当时面无表情,颠着小腿,一副无所谓的架势。

一个多小时过去后,胡突然支撑不住晕倒在教室台阶前了,邹老师赶紧招呼几个大个子同学把她送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是低血糖引起的眩晕。

原来胡四喜母亲不在了,也没人照料她的生活,那些天第一次来了月经,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应对,加上胃口不好,几天都像没吃东西一样,故出现了晕倒的一幕。

邹老师了解情况后,果断地从医院直接把胡接到了家中,细心照顾了两天(邹老师的爱人在郑州工作,当时身边只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

再到后来,就发现邹老师对胡四喜特别上心,生活上学习上虽然经常照顾,但该批评的地方从不遮掩,宽严相济、春风化雨,慢慢的,大家发现胡四喜好像变了个人,为了表示改过自新,干脆名字也改成了“胡新花”。

改名后,她在邹老师的期待中,尽力遵守学校纪律,课堂上发言踊跃,身上的衣着装饰也越来越像学生了,脸上甚至有了害羞的表情,成绩也慢慢的提了上来,第一年中考,她没考上,后来邹老师让她复读,据说两年后,考上了中专。

(多年后,我返乡时,在集上见到了“胡新花”,知道她已经在镇邮电局上班了,在农村,那可是一个很不错的单位,轻闲工资又高。若是初二那年,她没有碰到邹老师,很难想象胡四喜是什么样子?和胡聊起邹老师,得知邹老师退休后就回郑州合家团聚了,但两家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当年为了改正自己的诸多毛病和叛逆性格,邹老师可没少花心思,真是苦口婆心、耳提面命,把自己当成亲生女儿照顾;就连自己的名字,也是邹老师帮着起的,到了后来,胡真把邹老师当作母亲一样依赖了,立志好好学习,最起码也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邮局的这个工作,也是邹老师辗转托人给介绍的,至于胡三喜,缘自妹妹的改变,也是发自肺腑地感谢邹老师,自己也决定改邪归正,解散团伙,后来在徐州跑起了出租车,后来就定居徐州了。)

2.邹老师循循善诱

在课堂上,邹老师口齿清晰流畅、板书认真规整;讲课条理分明,辅导重点突出,在鸦雀无声的课堂上,邹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极具穿透力,感染着每一个同学。

她的风格不像原先的汪老师喜欢穿插笑话趣闻,但课堂容量特别大,一堂课下来,大家都被填得满满的,课后再疯狂地做练习。

由于班主任宋老师家不在八中,身为年级组长的邹老师常代行其责,晚自习就帮着看班,通常是铃声一响,她就抱着一大摞作业本坐在后门批改了。

怯于她的强势威严和以身作则,全班同学都闷着头“沙沙沙”的在课桌前“貌似用功”地划着写着。一个学期下来,全班学风大为好转,辍学率是年级里最低的,数学联考名列年级第二。

邹老师有不少名言,在同学中间耳熟能诵,对我的影响也颇大,越是通俗的话,越是寓藏了颠扑不破的真理。

“知识是最好最有用的东西,学会了,小偷偷不去,盗贼抢不去,一辈子就藏在自己的脑壳子里,随时想用随时用。”

“学习不能光靠老师掰开嘴硬喂,像吃药一样。咱们好比去菜市场买菜,交了同样的钱,那还不尽可能地朝篮子装,装少了就亏了,装多了都是自己赚的。一天到晚不能傻乎乎的等着老师问你啥会啥不会?要主动的找老师问问题,多学的本领,将来都可能用到。”

“起早贪黑地学习,并不能保证鲤鱼跳龙门,但不这样做的话,连龙门门口在哪都摸不到,那一天天装模作样的在同学间滥竽充数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在街上摆个摊开个店!”

“人要谦虚,不能长点本事就翘尾巴,肚子的学问,都是一瓶子不响、半瓶子咣铛,平时一知半解就忙着得意,考完试就现了原形!”……

“学生,学生,要学会面对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诚实本分,勇于承认错误,有错就改。”这一句话,我的体会尤其深,因为这句感叹的缘起便是自己课堂的一个恶作剧。

3.邹老师发火了

那几天有些无聊,同桌李波发明了一个新玩意,把纸团撕碎,塞在嘴里“造粒”,用舌头卷成小湿团后,像毒蛇吐信子一样朝墙上喷射,两人比赛着看谁成粒多、吐得远,在黑板上粘得牢、粘得多。

头一节课是语文课,佟老师板书不多,站在讲台上光顾着领读课文、生词,没发现黑板上的小纸粒;两个人越吐越高兴,越比赛越上瘾,张嘴就是一颗“子弹”,后来越吐越熟练,成功率迅速提高,课间十分钟嘴巴也没有休息,两人所吐的纸粒子已密密麻麻的布满了黑板的左下角。

第二节是邹老师的几何课,我们两人还在兴头上,趁着邹老师转身画圆的空挡,两人还争先恐后地吐粒子。后排的两个同学觉得好玩,也参与了进来。

四个捣蛋鬼,趁着邹老师不注意,前仆后继地朝黑板喷射,感觉很有成就感。突然间,李波不小心“噗”了一声,好似放了个屁,引得班里几个同学笑起来,邹老师转过身来,意识到下面发生了状况。

顺着众人的目光,她一眼发现了那一片大大小小的纸粒子,斑斑点点的好像黑板上的麻子。

课堂马上安静了下来,邹老师很生气地环顾四周,“谁干的好事?站起来!”我和李波心里打鼓,紧张的小腿肚子都在打哆嗦,立刻知道自己错了。

课堂上这种行为简直是揭龙鳞捋虎须,但当着全班的面,又羞于承认,心里祷告着,寄希望邹老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一页纸掀过此事,我们再也不干这种恶作剧了。

哪知邹老师见无人应声,索性放下了大圆规,摔下粉笔头,表情更加严厉,“赶紧站起来,现在承认错误,还没事。事不过三,还等我第三遍请么?”

教室里一片寂静,邹老师上课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看她发了这么大火!

3.坦诚错误后,邹老师对我的鼓励

我内心强烈斗争了一番,低着头面红耳赤,照着邹老师的个性,这一劫恐怕很难躲过去了。

早晚是顿打骂,不如早承认吧?想至此,心一横,在众目睽睽中站了起来,“老师,……我吐了。”

邹老师铁青的脸稍稍缓和了些,“还有谁?一道站起来。”盯着李波和后面的两个同学看了两眼,“再不站起来主动承认,可不要后悔?”

又是一阵沉默,邹老师厉声道,“李波,站起来!有你么?”

“有。”李波怯懦道,哆嗦着站了起来。

“还有谁?!”顺着李波扭头的动作,邹老师扬声道,“**,***,装得跟老实人样,站起来!”

“**,你坐下,你是好孩子;剩下三个人,先站到教室后面去醒醒脑,下课后跟我到办公室来。”

邹老师话题一转,朝向班级同学说道,“我一再说犯了错误不怕,学生要是十全十美就不必到学校受教育了。

我最讨厌的就是逃避责任,不肯认错。对于我今天的认错举动,我提出表扬,希望大家向他学习!”

我心头一阵颤抖,仿佛从地狱一直升到了云端。刚才一念之间的举动,如今庆幸不已,更感激邹老师的宽容大度。

这一次吐纸头破坏课堂纪律,站起来认错后,得到邹老师原谅的小事,对我后面的人生影响很大。它告诉了我一是尽可能不要做错事、傻事,二是万一做了,要勇于承认、勇于改正,切不能撒谎、文过饰非。

后续:邹老师教过我大姐,当年我大姐做裁缝,刚开店时生意冷清,女子开店不容易。邹老师主动带同事去做衣服,利用影响力,给大姐支持。作为学生的大姐,感恩师恩,每次不收钱,邹老师很生气,非要给,用自己的善行,给大姐开店的信心。

1991年,我中考失利,没考上中专,回来就读本校高中时,也是大姐带着我,去找邹老师,请邹老师出面帮忙托人,邹老师二话不说,跑前跑后,给我顺利办妥了,至今师恩难忘。

邹老师退休后,就去了郑州,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北京的名校,后来就留在了北京发展,在北京结婚生子、买房置业,邹老师和老伴也跟去了北京,含饴弄孙,目前70多岁了,晚年生活美满。我们之间逢年过节还经常微信、电话联系。祝愿她老人家身体健康。

草根时代65:宽严相济,因材施教,邹老师在我承认错误后热情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