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疫情封城后,同城骑手日入过万,检验人一月绩效+300?

受疫情影响封城后,有人被迫困在家中抢米抢面,有人挑起重担抗击新冠,有人背靠勇气与风险日入过万。

近日,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片,出圈速度飞快:一位同城骑士在封城后的实际收入为10067.75元。这原本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点,在城市内努力工作月入上万太普遍了。但实际上这张图片可以飞速出圈的原因在于,10067.75只是这名骑士一天的收入。

疫情封城后,同城骑手日入过万,检验人一月绩效+300?

图源:网络

对于这件事,网友们褒贬不一,有人说在这个节骨眼上还在恶意加价,只有抬高打赏才愿意接单是一种“另类”的发财行为。但大部分网友都还是认为骑手小哥赚的是辛苦钱。在如此高风险的情况下,远距离、高强度地四处奔波,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给客户送东西,多赚些钱也理所应当。只要不是强买强卖,在客户自愿的基础上,价格再高也是自由,赚钱无可厚非。

特殊时期,高风险职业在平常的基础上多赚一点钱也无伤大雅,毕竟是真的冒着生命危险,他们值得拿到更多的钱。

从网友们的态度上我们不难看出,大家的理解与尊重都是建立在这份工作的“高风险+一定强度”上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工作,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在抗疫一线的检验人是不是也能靠着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拿到高额的回报?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疫情封城后,同城骑手日入过万,检验人一月绩效+300?

从新冠开始的这两年多来,核酸检测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价格也越来越低。从起初的高达260元每次,到现在要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28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每人份不高于8元。

价格一降再降的背后是物耗成本和其他成本的不断压缩。要求将物耗成本牢牢地控制在14元以内,则其他的成本也需要被控制在14元之内。

这14元中,人力成本可以占到多大的比重?抛除掉成本后所剩的收益是多少?一层层的分发下来,能给医院的有多少,能给科室的有多少,最终能给到核酸检测人员手中的又有多少?

疫情封城后,同城骑手日入过万,检验人一月绩效+300?

目前的核酸检测市场最明显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公立医院,二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公立医疗机构有一定的限价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相对的“限制”就稍微少一些。

大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定价相对比医院高一些,也能开展一些例如上门服务、快速报告、24小时采样等项目来增加盈利,与之相应的,在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的检验人员,其福利、待遇都会相对好一些。

在上海疫情最初爆发的这段时间里,由于疫情状况严重、核酸检测量大、工作强度高、人手严重不足,又要抓紧时间完成一轮接一轮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不少医疗机构开始从全国各地招聘、调取PCR核酸检测人员和采样人员支援上海。

在如此高风险和高强度以及时间紧迫的前提下,招聘机构和医疗机构都开出了比平常检验人工资翻倍的报酬,日薪达到1200、1500元,包吃包住还承担来回机票。

疫情封城后,同城骑手日入过万,检验人一月绩效+300?

图源:网络

对比之下,再看部分的公立医疗机构,即使出现工作量激增、科室人员不足、人力分配不均的情况,人力成本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增加。给予一些补贴或者在内部绩效分配时略有倾斜也是相当不易。

受疫情的影响,检验人的劳动开始呈现出一种“不值钱的技术”的现象。在核酸采样和检测方面,每天免费检测的超过一半,收费的一再降价,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继续二十四小时不停值班去做。一切顺利的话那还算是幸运,如果半夜突然来一个急诊,就会浪费一套防护服、一个防护口罩、一套试剂,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科室的成本,相应的也就减少了可分配的绩效。不仅如此,这样核酸检测和日常工作两边跑的情况,还带有很大的“被投诉”风险。

大家都说现在的医院不好干,医疗机构的运营情况并不像前几年那样乐观。检验科内部所能够分配的绩效步步减少,日常的收益有部分还要补充到核酸检测的成本中,检验人的工作量激增但收入却只能减少,越来越多的付出似乎并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我们算这样一笔账,如果一个医院一天核酸检测的平均量为几百管或上千管,每天就最少需要2名检验人进到实验室。每天的利润甚至都无法和固定的检测成本平衡,就会有贴钱运营的风险。

一再的降低价格控制成本,核酸检测成了一项“亏本”业务,对于参与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的收入来讲,将会产生直接影响。况且每个医院的检验科就那些人,不会像第三方实验室一样随时扩招。一名核酸检测人员承担了核酸检测工作,其日常业务自然就做的少些。

疫情后,医院和科室的业务量和收入都有降低的情况,算上核酸采样任务,检验人的工作总量整体变化很大,但总体算下来,大部分人能拿到的的绩效依然是低于疫情之前的。大河无水小河干,绩效有限甚至是减少的情况下,核酸检测人员很难拿到相对更多的收入。

疫情封城后,同城骑手日入过万,检验人一月绩效+300?

核酸检测从采样到转运再到检测几乎全部是医院自己出人出力,门诊患者的看病需求也没法在集中时间段集中采集样本,有些还要提供24小时采样检测服务,时效性要求也高。疫情出现时,就要从科室调人去支援,原来能分配给20个人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剩几个人来干,不仅是被外派支援的工作人员辛苦,留守在科室的人员也是在原地不断坚持。

普通的检验工作没有减少,开展核酸检测又需要特殊的工作资质,核酸检测项目和其他项目也没法合并进行。检验人的工作量在持续增加,补贴和绩效却反响平平。疫情持续两年下来,检验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当骑手小哥日入过万的新闻登上热搜的时候,虽然有谩骂和不解,但大部分人都是抱着理解的心态。但如果把对象换一下, “核酸采样人员/核酸检测人员日入过万”,在这样的话题下,会是理解的声音更多,还是抨击的声音更多?

核酸检测降价是一把双刃剑,减轻了民众的经济负担。但人力成本的不断压缩,也挫伤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人力成本不断被压缩,工作风险仍然很高,工作强度只增不减,收入方面得不到相应回报。时间长了,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难免会像气球一样,被压到一定程度,就只能爆炸。

疫情封城后,同城骑手日入过万,检验人一月绩效+300?

图源:新华社

如果所有的荣耀与光环都与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检验人无关,那是否能体谅下我们所承受的风险,我们的身心健康还有我们的家庭负担?

有句歌词是这样说“期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还是那句常说的话,我们的生活会好吗,会更好吗?

题图来源:新华社

编辑:yeah 审校:小冉

疫情封城后,同城骑手日入过万,检验人一月绩效+30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