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教社《陋室铭》注解正本清源,飞天舞“用典说”被无情打脸

作者:南阳方正
人教社《陋室铭》注解正本清源,飞天舞“用典说”被无情打脸

诸葛草庐

一、“用典说”之争

人教社《陋室铭》注解正本清源,飞天舞“用典说”被无情打脸

陋室铭

近日,就刘禹锡的《陋室铭》里的“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这句话中的“南阳”是指今天的南阳,还是指汉代的“南阳郡”?笔者与飞天舞先生激烈交锋。

笔者认为,依据唐代的行政区划,古隆中属于襄州义清县(汉中庐县)管辖,南阳卧龙岗属于邓州南阳县管辖。按照行政区划唐代文人刘禹锡“南阳”指南阳县,而南阳县的前身是宛城,因此刘禹锡说的“南阳诸葛庐”就是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

飞天舞先生认为“南阳诸葛庐”属于“用典”现象,“南阳”指“南阳郡”,“南阳郡”指邓县,邓县指隆中,因此刘禹锡所说的“南阳诸葛庐”就是襄阳古隆中。

飞天舞先生的“用典”说是否能站住脚?最新人教社教材支持“用典说”吗?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二,唐朝时期的南阳

人教社《陋室铭》注解正本清源,飞天舞“用典说”被无情打脸

唐代南阳一带

唐朝时期的南阳指宛城毫无疑问。

隋朝大业年间,隋朝政府把南阳郡治迁移至穰县(今邓州市),原来南阳郡治宛城改为南阳县,后来南阳郡被撤销,改设邓州唐州管辖原来南阳郡地盘,因此唐时期没有南阳郡,南阳就是南阳县,唐朝的南阳就是以前的的宛城。

唐代的襄阳称为襄州,是山南东道(唐代行政级别相当于省)的治所,襄州相当于今天的省会城市,古隆中属于襄州辖县中庐县管辖,古隆中就在省会城市襄州的眼皮底下,属于省会城市的郊区。

由唐代的行政区划看,南阳就是今天的南阳,绝对不指襄州义清县古隆中。

二、“用典说”不存在

(一)什么叫“用典”?

用典是语文一种修辞手法。就是在诗文运用典故,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 典”。

(二)刘禹锡是否“用典”

“典故”是前人创立的,出自以前的名人名家诗文或轶事。

“南阳”是地名,不是典故,因此“南阳”不是刘禹锡运用典故;那么“南阳诸葛庐”是刘禹锡运用典故吗?

“南阳诸葛庐”是刘禹锡的原创,所以刘禹锡说到的的“南阳诸葛庐”不是“用典”,刘禹锡以后的人们提到的“南阳诸葛庐”才叫“用典”。

飞天舞说是刘禹锡在“用典”,请问柿皮先生刘禹锡用的谁的“典故”?

三、“用典说”站不住脚

“用典”属于语文上的修辞手法,但运用任何修辞手法都不得让读者产生误判。

如果刘禹锡真的“用典”,他心目中诸葛庐真在在古隆中,他会说“襄州诸葛庐”直截了当,简单明了。他说“南阳诸葛庐”属于脱裤子放屁还导致读者误判,读者会认为诸葛庐不在古隆中在南阳,与其本意违背。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笔下的作品被人误判,刘禹锡也一样不希望读者误判,所以刘禹锡绝对没有“用典”,柿皮先生的“用典说”根本站不住脚。

四、人教社摒弃“用典说”

任何教材不可能百分之百完美,教材不断修订才能日臻完善。人教社对《陋室铭》对“南阳”注释不断修订,这充分反映了人教社在不断更新对涉及躬耕地问题“南阳”的认识。

1、2003年:

南阳,今湖北(襄樊)襄阳(汉属襄阳)一带。

评语:非常荒诞,南阳怎么跑到湖北了,全国人民笑掉大牙!

2、2012年:

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评语:没有2003版的明目张胆荒诞,但仍然让南阳管辖南郡中庐县古隆中!

人教社《陋室铭》注解正本清源,飞天舞“用典说”被无情打脸

人教社2012年版《陋室铭》

3、2019年:

对“南阳”不再注释为“南阳郡”,也不再说“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明明白白说“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评语:人教社幡然醒悟,终于恢复南阳本来面目,不再让南阳长臂管辖南郡古隆中!

人教社《陋室铭》注解正本清源,飞天舞“用典说”被无情打脸

人教社2019年版《陋室铭》

五、“用典说”不是某说的遮羞布

不仅刘禹锡一人,唐代大量的文人笔下都写南阳诸葛亮,不仅这些而且唐代碑刻载明诸葛草庐的存在,到宋代岳飞夜宿卧龙岗手书《出师表》,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在元代以前关于诸葛亮躬耕南阳卧龙岗已经深入人心,绝不是某些人鼓噪的“元代卧龙岗横空出世”。

飞天舞先生充当某地的“打手”,歪曲历史事实,用“用典说”当遮羞布混淆历史黑白。他在躬耕地问题上已经没有一点是非观念,其歪理邪说真是罄竹难书!

人教社《陋室铭》注解正本清源,飞天舞“用典说”被无情打脸

六、人教社打脸飞天舞

以上人教社对《陋室铭》南阳的重新解释反映了人教社在不断反省,不断改进,力争不交给下一代错误的认知。

人教社在《陋室铭》注解上正本清源,还给学生真实的南阳,飞天舞“用典说”被无情打脸!

人教社《陋室铭》注解正本清源,飞天舞“用典说”被无情打脸

无情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