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比“卡农警告”更具压迫感的是什么?

这题我会!!!

当然是华为的“死亡30s”啦~

这种“致命压迫”你遇过吗?

有网友表示

他曾眼睁睁地看着

室友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时

屏幕突然跳出30s倒计时

那一刻

他见识到了毕生难忘的

“生死时速”

有图有真相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这真是“拖延症患者”的“福音”

不过,拥有“重度电量焦虑”的小中

是注定无法亲身体验

这种“一秒起床”的快乐了555~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寻个同类~

你是否也经历过以下几种情况呢!

1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收拾好了吗?

等等我!手机电量还不够~在快充呢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5分钟后——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好了没?该走啦!

啊啊啊~再等等再等等!还差一点点就100%了!!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

出门在外的底气来源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手机、充电宝、电脑、蓝牙、iPad

统统给我安排上好吗

在99%的时候出门?

这是绝对不可能滴~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2

难道大家不知道

有个叫“共享充电宝”的救星吗!

请记住

你以为的永远只是你以为~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不仅拥有“电量焦虑”

还特别特别健忘!

当这两种特质在一个人的身上相遇时

就诞生了一个新名词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就是这么神奇!

来吧~

一起欣赏一下他们的“战利品”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充前不知道,一充吓一跳

这算是间接变成

“充电宝收藏家”了吧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3

还有的人为了缓解“电量焦虑”

他们的手机、电脑、iPad

时时刻刻都连着充电器或充电宝

无论电量是多少

电脑一开机就必须打开“节电模式”

可谓是谨慎到了极致~

(摄?拆?懂?)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但意外的发生

往往就在一瞬间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

充了半天没充上可还行

没有手机的你

就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了

失联、无法付款、没有导航这些情况

见怪不怪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以上几种情况说的是你吗

如果是也先别着急!

超实用的省电小妙招已为你准备好

01

降低屏幕亮度

有没有线条跟小中一样

总觉得手机亮度不够

看不清屏幕内容

爱把屏幕亮度直接拉满

但是你知道吗

手机屏幕亮度也会影响耗电哦

适当降低屏幕亮度

可以节约一些的电量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02

关闭推送通知和后台程序

很多软件总爱推送通知

来吸引我们点开它

可能我们不感兴趣就忽略了

殊不知这些推送和后台运行的程序

会让我们的电量在不经意间流失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03

减少声音和震动

手机耗电

还体现在声音和震动上面

因此

可以选择减小或关闭手机铃声

同时尽量避免

响铃和震动同时开启

这样也可以有效减少耗电哦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掌握了这三个省电小妙招

出门在外

或许能解决一些燃眉之急

但是手机电量这件事嘛

还是要多关注电池健康才是长久之计~

关于手机电池健康,有几点:

1

不要使用劣质充电线及充电器。划重点,使用劣质充电器特别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建议购买手机官网配套设备,有利于延长手机电池使用寿命。

2

不要在高温环境下充电。手机电池对高温十分敏感,充电时电池内部聚合物化学反应本身就会发热,过高的温度不利于手机充电。如果充电时手机过热,可以取下手机壳帮助散热哦。

3

一般来说,让手机保持在30%—80%电池电量可以让电池更耐用。而长时间不使用电子设备,设备电量也应维持在一半左右。

正在做推文的小中

一看手机电量还剩20%

吓得我赶紧抓起充电器

手机没电了

推文就写到这儿吧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你的手机剩多少电量,你会感到焦虑呢?

不妨留言和小中分享一下

活动推荐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我只是想要一句“生日快乐”,可同学们怎么“得寸进尺”啊!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侧边的肥肉咔咔掉,人鱼线马甲线我都要!”看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你疯狂找充电器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2022年3月全国高校视频号综合影响力榜单上新!看谁实力抢镜 | 媒体新势力

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综合整理自新华网、科普中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策划:梁晓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文字:梁晓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谢梦影(长春师范大学)

排版:张诗曼(西北民族大学)

美编:张诗曼(西北民族大学)

责编:张宸

审核:李玥玮

和小中一起

为“科学省电”点1000个(在看)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