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作者:历史杂谈驿站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士兵拿着“九九式”栓动步枪,遇到美军手里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时,简直就像是一根“烧火棍”遇到了“连发弩” ,要多惨有多惨。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一片狼藉”的日式武器

众所周知传统的栓动步枪,虽然射得又远又准,但它的火力持续性却太差了:打完一枪就得拉一下枪栓上弹。而半自动步枪的出现,大大弥补了传统栓动步枪火力密度不足的问题。

而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支现代化半自动步枪,是由墨西哥将军“蒙德拉贡”设计发明的一种6.5毫米半自动步枪,并于1907年装备过墨西哥军队。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蒙德拉贡”半自动步枪

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虽然当时已经涌现了不少半自动步枪:例如M1910半自动步枪,M1917半自动步枪,温彻斯特1907型半自动步枪等。

但由于当时的工艺、材料和设计都较为粗陋,产品的问题较多,因此军队很少大量装备。因此,我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依然很难寻觅到半自动步枪的影子。

日本涉足半自动步枪的时间较早,但并不上心

由于早期的半自动步枪的很多设计其实并不成熟,因此当时各国军队对于传统的栓动步枪还是信任有加的。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军和苏军装备的加兰德和SVT系列半自动步枪,却率先打破了这种“步枪”平衡。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二战三大经典自动步枪

在苏美两国半自动步枪的搅局下,纳粹德国后来也研发出了自己的G43半自动步枪。而日本的半自动步枪研发历史其实并不晚,他们最早始于1931年:日本陆军当时要求南部麒次郎为自己设计一款全新的轻型机枪。

别看日军虽然一直崇尚单发的栓动步枪,但他们其实也在悄悄地关注着美国的半自动步枪发展。二战爆发前,美国的一名枪械设计师:约翰·佩德森,就曾带着他的“肘节闭锁步枪”到访日本。

当时日本军方对这种“肘节闭锁步枪”(鲁格P08手枪那样的自动原理)也很感兴趣,并试图对它经过一定程度的改进后进行大量仿制。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鲁格P08手枪

但1937年7月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战争开始以后,日军对步枪的需求也急速上升。和成熟的三八式步枪相比,佩德森的“肘节闭锁步枪”很多设计并不成熟。

因此日军便将这种费时费力,又费资金的改进工作临时取消了,兵工厂转而继续大量生产三八式步枪。

另一方面,日本陆军陈旧的作战思维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认为栓动步枪打得又准又远,只要保证步枪和弹药的质量,完全没有必要去装备那种浪费弹药,射程和精度都不如栓动步枪的半自动步枪。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三八式步枪

而且在战争初期,日军面对装备更加落后的中国军队时,他们确实也没感到什么太大的压力。

太平洋遭遇到美军的加兰德以后,日军才意识到半自动步枪的重要性

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步兵在一系列夺岛战役中,终于尝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他们手里的单发栓动步枪火力,在美军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八连发”面前,基本上没有还手之力。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直到这个时候,日军高层才发现自己之前是多么地“幼稚”。于是,企图再度雄起的日本军方“一咬牙”,便决定重拾半自动步枪的研发项目,搞一款可以和M1加兰德相抗衡的日本速射步枪。

可是当时日军已经陷入中国全面抗战,以及太平洋战场的泥潭之中,再加上美国对日本的资源封锁,岛国日本已经无力从零开始,去设计一款像样的步枪了。

于是,日军便想到了直接拿战场上缴获的美军M1加兰德作为原型进行仿制,确切地说是复制。而且因为两国已经撕破脸打架了,也根本不需要去考虑什么“专利费”。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因此1942年5月,日本占领菲律宾时缴获到了几把M1加兰德步枪后,他们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

随后,日本馆山炮术学校正式接手“复制”加兰德步枪的项目。不过,该项目的主导者,已经由原来的日本陆军军部,变为了日本海军军部。

整整两年时间里,日本人一直都在摸索着如何改进M1加兰德步枪,并让一部分士兵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半自动步枪。

日军四式半自动步枪,几乎完全“复制”M1加兰德,外加一些个性设计

1944年时,一支日本版的M1加兰德“山寨货”终于问世了,日军将它正式命名为“四式半自动小铳”(也有称五式的)。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四式半自动步枪

既然是“复制”的M1加兰德,那么四式步枪的外观和内部结构,自然和加兰德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日本人为了让该枪有“日本特色”,他们把它的瞄具、枪托、弹匣底部,以及机匣内部的气动供弹装置稍微做了一些修改。

首先考虑到日军士兵身材矮小的特点,四式步枪的扳机和握把比加兰德要更细一些,和三八式步枪比较相似。而四式步枪的护木也没有采用加兰德的那种半圆形设计,而是改用了那种带有圆角的方形护木,上面还有凹槽方便射手握持。

另外,四式半自动步枪的枪管也进行了缩短,准星也没有照搬美军的觇孔瞄准器,而是改用日军传统的日式切线瞄准器。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四式步枪的内部结构虽然和M1加兰德基本相同,但它的内部零件和整体结构,却要比加兰德粗糙很多,且表面都涂有一种黑色涂料。

四式的最初版本采用的是10发弹匣,比加兰德还多了两发。

起初日本设计师尝试将和加兰德.30-06弹药相似的日本7.7x58毫米子弹,强行装入M1加兰德步枪中使用。M1加兰德虽然确实可以发射7.7毫米的弹药,但由于它的供弹系统是一体式的,所以出现了严重的卡弹问题。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加兰德(左)和四式步枪(右)弹药

后来日本设计师干脆将M1加兰德的弹夹设计整个删除,让四式步枪改用两个5发装桥夹装填的内置弹匣。因此两者最明显的差异是:

著名的加兰德步枪子弹打光后会“叮”一声自动弹出,而使用两个5发装桥夹装填的四式步枪,子弹打光后不会自动弹出并发出“叮”的响声,毕竟两者的弹匣装置设计完全不同。

而这款四式半自动步枪后来也曾被一些人称为“四式甲型”,因为据说日本当时还研发了另一款“四式乙型”:它算是四式甲的改进型,采用的是20发或30发弹匣供弹,可进行全自动射击,其实和德军的STG44突击步枪很类似。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传说中的“四式乙型”

不过外界一直对“四式乙步枪”的真实性知之甚少,也没有任何的参战记录可供参考。有人认为“四式甲、四式乙”的称谓其实只是一些人的误传。

传说中的日军“四式乙自动步枪”,实际上是日军当年试制的另一款丙型半自动步枪,后来又改进成一款轻机枪,不过却因为后座太大而最终放弃。

结语

四式半自动步枪于1945年初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始生产,但是仅生产了250多支半成品日本便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而这250多支四式半自动步枪中,约有100支左右最后完成了组装。美军当时对这款抄袭自己加兰德的步枪也很感兴趣,于是便在他们缴获的四式步枪中挑出了20支进行实验。

不过在一系列测试中,美军却吓了一大跳:这款日版的加兰德根本就没法用,有很严重的卡壳和供弹等问题。

其实就算日军的四式半自动步枪真的大规模量产,它的装备数量肯定也不会很多,或许也只会装备给日本海军使用。

日本“灯枯油尽”的一大铁证:四式半自动。美军:给了版权费不?

不过因为“物以稀为贵”,这款毛病多多的山寨半自动步枪在美国枪械收藏家的眼里,反倒成了一件非常稀罕的收藏品。

据说一支原版的四式半自动步枪,在欧美收藏市场的上的拍卖价竟然高达56000多美元,而且是“有价无市,一枪难求”。

图源网络,侵删!

“历史驿站,心的港湾”《历史杂谈驿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