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些解决不了的家庭矛盾,背后的真相在《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里!

一个人或许无法突破“原生家庭”,但一家人可以。

重新定义心理治疗,颠覆对家庭的认识。

家人不必孤军奋战,家庭可以有难同当。

☆ 汇聚绝大部分家庭问题,完整案例铺排让读者“亲历”变化

封锁内心、不擅表达情感、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丈夫,经历丧偶式育儿、怀疑人生价值的家庭主妇妻子,夹在父母中间左右为难、时不时上演离家出走戏码的替罪羊女儿,因父亲缺位而迷惑自大的儿子,一心想让家人别再吵架的小女儿……

这一连串看似无解又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竟在两位治疗师的调停运作下逐渐脱解,而经由对来龙去脉的细致记叙,读者当然能够亲眼见证其间的种种曲折和转机,不错过值得玩味的细节。

☆ 小说式行文,情节跌宕起伏、紧凑吸睛、反转连连

从离家出走闹自杀的女儿,到貌合神离的夫妻,再到父母双方的原生家庭……

你以为问题基本解决了,却发现那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喘息;你以为这个家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黎明前的曙光却不期而至。

☆ 重新定义心理治疗,颠覆对家庭的认识

传统个体心理治疗从“有问题”的人入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也是很多原生家庭问题无法很好解决的原因,而本书从家庭系统出发,不放过每一个家庭成员,站在整体的高度解决问题。

☆ 通俗之外的严肃——家庭治疗入门书

卡尔·惠特克是家庭治疗领域大名鼎鼎的先驱,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探索家庭治疗。

本书既能引发普通读者对家庭的思考,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对家庭治疗技巧的探讨,相信也会让对家庭治疗感兴趣的专业读者收获不小。

你将建立的家庭,比你出生的家庭更重要

我一直不太喜欢我性格上的某些方面,比如胆小、敏感、慢热,虽说性格无好坏,但我还是希望能有所改变,努力了20几年无果后,我便把希望转移到了女儿身上,但在3岁女儿与他人交往的一举一动中,我却越来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不仅仅在行为模式上有延续性,在性格、心理、沟通等等多方面都有遗传。

大家经常会听到的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逃离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之时,也在担心着我们的孩子是否正在受家庭的负面影响。

毕竟,为人父母,责任重大。

正如书中所讲到的那样:一些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突出,屡教不改,大多与孩子的本质并无关系,而与孩子所在的家庭结构、关系及父母的个性、行为模式关系更密切。

书中所讲述的这个热锅上的家庭中,16岁的女儿克劳迪娅·布莱斯,与母亲发生着严重的冲突,叛逆、离家出走,甚至多次有自杀倾向,在接受家庭治疗之前,她是这个家中最大的问题。

但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却从来不觉得她是问题的关键,问题来自于整个家庭,可以更直接地说,她的问题来自于父母岌岌可危的婚姻关系,克劳迪娅·布莱斯是整个家庭问题的替罪羊。

举个简单的例子: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对长期忙于工作的父亲,产生极度不满,恰好叛逆期的女儿没有听母亲的话,母亲就经常会不自觉地把火气发在女儿身上,女儿的叛逆会激怒母亲,又会引起父亲的关注,父亲在这个过程中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形成一种病态的、稳固的三角关系……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会很熟悉?

但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家庭中发生的重大的负担和冲突对家中的成人和稚弱的孩子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所以,当家庭成员出现问题时,将整个问题放在家庭关系中,才更能找到问题的真相。

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这需要父母们必须意识到这是受整个家庭关系所影响。

“决定人格的因素在童年时期最活跃,独特的个性和人格就是在这段时期成型的。”

提醒着我们所有为人父母的人,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父母行不行。

家庭治疗需要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积极配合

作者对外遇的分析,外遇可能是夫妻双方潜意识下共同做出的决定。

是在“无辜”的一方怂恿之下发生的罪行,这是非常微妙的,外人所难以察觉的,本质还是消极的寻求改变的呐喊,但大多数家庭看不透这样的迷思,于是原本就脆弱的关系行将就木,情感上的脐带还在,却被现实的剪刀剪断。

对于卡洛琳的绝望,治疗师建议她放弃共生,寻求独立,这是有些矛盾的,夫妻间本应相互支持,但要求会变得越来越多,逐渐将独立时能自我解决的问题加诸于对方身上。

尤其当一方发现无力承担另一方的要求时,这种共生让人窒息。

相反,了解了离开对方,自己也能够独立生活,对互相的关怀便脱离了依存对方而活的桎梏,真正让人从心底生出暖意。

家庭治疗需要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积极配合。

做出真正的改变是痛苦的,因为这虽然是个隐藏起来,为人所共知的秘密,但将它大白于天下,还是让人害怕和逃避的,家庭本身需要有壮志断腕的决心。

对于治疗师而言,也无法游离在外层,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太投入自己的感情,扮演家庭中某一角色,甚至会因为与自己原生家庭的相似,在判断力上受到干扰。

这时辅助治疗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动一静,一收一放,其中一人始终保持冷静自持的专业眼光,使治疗师能打入家庭这个私密的生态系统,而又不致迷失其中。

家庭治疗的理念其实是对个人与团体联系的重审,我们大多数的问题都藏匿于亲密关系中。

夫妻关系为何日趋平淡?

为何从前心灵上的熨帖降格,只剩对平日琐事的调侃?

为何表面上的一派平静与和乐让我们愈发不安?

其实一旦出现问题,我们绝不会毫无感觉,但屈服于现状,我们只能向最糟糕的方向走去。

家庭治疗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个比较新颖和难以接受的观念,但我们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亲密关系,需要共同的奋斗和协作。

热锅上的家庭,战火可是殃及了每一个成员!

只有父母像父母,孩子才能更好做自己

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在《热锅上的家庭》里大卫和卡罗琳说:

“你们应该摸索着在旧系统中做些变化,以前是父母控制子女,现在该试着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在新系统中你和她之间将会是人对人的关系。

最好的情况是成为她可以咨询的对象,使他乐于接近你。”

如果你问父母爱不爱孩子,他们肯定毫不犹豫,但你问他们喜欢不喜欢孩子时,他们可能就会犹豫。

在父母眼里,孩子总有某些行为不招人喜欢,所以试图改变他。

但孩子身上父母不喜欢的那些行为,或许恰好是孩子的特质。

因而,父母不要固执己见,学着用爱与尊重对待孩子。你可以不喜欢孩子身上的某些行为,但请不要贸然改变他们,学会尊重。

母亲卡罗琳和克劳迪娅再次争吵,并发生了武力冲突。对此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建议他们发展新的语言系统,学习谈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偏激的攻击别人。

比如卡罗琳在厨房忙碌,希望家人可以帮忙,不直接开口,却指责克劳迪娅:“你只会偷懒。”

如果她换种说法:“我在厨房感觉好烦好难过,你可以帮我吗?”我想克劳迪娅肯定不会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帮忙。

很多家庭沟通不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只顾指责别人,不说自己。其实当你真诚表达了自我感受后,家人是会理解帮忙的。

经过多次治疗,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把大卫家的矛盾定位于婚姻矛盾。

正是大卫和卡罗琳婚姻不合,才导致克劳迪娅和丹的关系错位,被当成父母婚姻“替罪羊”的他们,表现出了一系列叛逆行为,比如克劳迪娅的离家出走、丹的自大傲慢。

意识到这点后,大卫和卡罗琳不再回避,开始直面婚姻问题。

卡罗琳首先开始改变,学着不再过度依赖大卫,把生活的重心从家庭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开始学习、进修。

而大卫和原生家庭和解后,也开始尝试着改变,更温情更关心家人。

他们都学会了做自己的治疗师,尝试自我疗愈。至此,他们的家庭危机得到解除。

心理学家徐浩渊博士说:

“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存在,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

《热锅上的家庭》里的克劳迪娅,一直被认为“有病”,直到治疗后期,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才发现,克劳迪娅的病态表现,不过是她敏锐感受到了父母婚姻出现了裂痕,才不惜用“病态化”来拯救父母的婚姻。

所以,请父母调整心态,认真做合格父母,只有当父母像父母,孩子才能更好做自己。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

已婚的人从对方获得的那种快乐,仅仅是婚姻的开头,绝不是全部意义。婚姻全部含义蕴含在家庭生活当中。

而这本书不管是对心理咨询师,或是即将组建家庭的读者,亦或是已婚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也许随着阅读,你也能找到自己对待家人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定位。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