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海湾战争中,昔日强大的伊拉克空军为何“凭空蒸发”了?

作者:审度

距离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转眼已过去30多年。当年号称“世界第四大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对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世人本以为这场战争的过程会漫长而惨烈,谁料它竟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震撼,至今依旧没有散去,在感叹当年西方军事理念和战略战术先进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一点:那会儿的伊拉克,真的配得上“世界老四”的称号吗?或者说军事力量的强大与否,当真是武器数量的简单堆砌可以体现的吗?

为寻求答案,我们不妨参考另一段历史。

海湾战争中,昔日强大的伊拉克空军为何“凭空蒸发”了?

20世纪70年代末期,同为中东大国的伊朗作了个大死。

彼时,烂到根里的巴列维王朝倒台,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仓皇出逃,在革命领袖霍梅尼的领导下,伊朗结束了君主立宪时代,重新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事情到这里还没结束,这位踌躇满志的伊斯兰革命领袖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对外输出革命”,扬言要让原教旨主义之风吹遍整个中东大地。为此,他特意挑了个对手,正是当时国力如日中天的伊拉克。霍梅尼号召信徒们没事就去伊拉克搞点动静,说不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顺带着就把萨达姆政权给搞翻了呢。

两伊之间的政治与宗教矛盾渊源已久,我们在此就不做赘述了。按理说,平白无故被人摆这么一道,这种事搁谁心里都闹腾,然而萨达姆恐怕恰好相反,他兴许还有些高兴。要知道,1975年3月达成的《阿尔及尔协议》规定,阿拉伯河航道中心线为两国国界,伊朗在归还伊拉克约400平方公里领土的同时,也必须承诺不再支持伊拉克境内库尔德人反政府武装行动。

虽然从条约本身来看,貌似是伊拉克占了便宜,但不少伊拉克官员认为这是对阿拉伯世界共同利益的严重损坏,更是本国的奇耻大辱,这其中就包括当时尚未成为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更为现实的是,阿拉伯河是伊拉克通往波斯湾的唯一通道,虽然该河的归属权名义上为“两国共有”,但自家命门硬是让别人分走一半,这谁接受得了?更让伊拉克方面如鲠在喉的是,伊朗巴列维王朝仗着美英的纵容,一直拖着承诺的那400平方公里土地不肯交割。

事实上,在《阿尔及尔协议》达成到两伊战争爆发这几年时间里,伊拉克一直蠢蠢欲动。随着巴列维王朝的倒台,伊朗陷入政权更迭的混乱局面,这让伊拉克看到了趁人之危的机会。此番霍梅尼主动“挑事”,更是让早就想打一仗的萨达姆有了借口。

海湾战争中,昔日强大的伊拉克空军为何“凭空蒸发”了?

正所谓“先下手为强”,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军队突然开火,一口气出动5个师外加2个旅,坦克共计1200多辆,同时向伊朗15座重要城市发动袭击。在地面军队快速进军的同时,伊拉克空军的飞机也从机场起飞,对目标展开饱和轰炸。一次性祭出如此大规模的陆空一体进攻,显然,萨达姆想要一击得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伊朗居然顶住了这一轮攻势,并在1981年秋季开始了反击。

1982年3月,伊拉克军队遭遇重大失利,仅一役就损失了500多辆坦克和4万多精锐部队。这个过程中,表面强悍的伊拉克军队表现得就像杂牌军,一触即溃,只顾逃命,甚至将大量完好的武器装备拱手送给敌军。反观伊朗,气势一浪高过一浪,此役过后,伊朗方面更是集结大军,作势一举彻底击溃伊拉克军队。

这段时期可谓是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的“至暗时刻”,难以为继的伊拉克政府慌忙又翻出《阿尔及尔协议》,单方面宣布停火撤军,试图换取对方的妥协。1982年6月,伊拉克军队几乎尽数撤出战区,谁料扭头一看,竟发现伊朗人跟在屁股后面追了过来。没辙,伊拉克不得不仓促应战,面对士气高昂的12万伊朗军队,伊拉克一连组织了7轮攻势才勉强稳住了战线。

海湾战争中,昔日强大的伊拉克空军为何“凭空蒸发”了?

虽说两个国家同为阿拉伯世界的豪强,但充其量只能算半斤对八两,彼此谁也没有彻底压倒并摧毁对方的能力。此后,两伊战争陷入惨烈的拉锯战中,两国的“三板斧”砍完后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了,甚至为在战场上占点便宜,双方不惜违背国际公约,动用生化武器袭击对方人口稠密的地区;或者发动“袭船战”,专挑对方的货轮打,试图掐断敌人的命脉。为此,不少他国船只受到牵连,以至于联合国不得不在1986年底要求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介入,派出军舰为其他国家的货船护航。

伊朗和伊拉克为这场战争耗费了数千亿美元,两个“中东大户”变得一贫如洗。打到后面,双方碍于颜面都不愿接受调停,死撑着要跟对方耗到底。就在这个关头,有一股力量突然站了出来并直接影响了战局,替萨达姆和伊拉克军民狠狠地出了口恶气,它便是伊拉克空军。

要知道,当时伊拉克空军是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的空中力量之一,萨达姆政权豪掷重金,从苏联、法国购置了大批先进战机。然而在两伊战争前半段,伊拉克空军的发挥并不算出彩,其中有个很大的原因便是萨达姆对空军作战指挥干预过多,事无巨细,一定要先经过他点头同意才可以执行。

战局本就是瞬息万变,再加上“外行指点内行”,纵使伊拉克空军的配置再好,战斗力大打折扣也在意料之中。紧急关头,空军高层再也不愿迁就萨达姆,一批将领联手请愿,使萨达姆被迫将指挥权交还于空军手中。在很短的时间里,空军完成了重组,继而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他们策划并发动了一轮轮出其不意的进攻,精准地摧毁了伊朗大批石油生产及出口设施、工业设施等等,几乎让伊朗的经济体系陷入崩溃。伊朗很快便无力再持续这场战争了,不得不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协议。

海湾战争中,昔日强大的伊拉克空军为何“凭空蒸发”了?

史家认为,伊拉克空军在其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并不那么纯粹,甚至常常被诟病“不忠诚”。但就事论事:在国家危难关头,那些敢于逼宫并最终帮助国家扭转局势的空军将领们,绝对配得上“国家英雄”的殊荣。

从另一方面来看:倘若伊拉克输掉了这场战争,萨达姆在其国内的政治声望难免大受折损,甚至还有可能引发难以估计的连锁反应。正是在空军的帮助下,萨达姆才避免了这些事情的发生,按理说,前者应当是他的“朋友”才对。恐怕连空军都等着总统封赏呢,然而,等待他们的没有勋章和褒奖,而是残酷的清洗。

这是一个典型的“飞鸟尽,良弓藏”的历史案例。

纵观历史,从1941年到2002年这短短数十年里,伊拉克发生的大小政变加起来多达50余次,伊拉克空军几乎次次都有参与。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本来,想要巩固权位的萨达姆就绝不允许国内有另一股势力敢于跟自己分庭抗礼,他一早就对空军有所猜忌;经过两伊战争,他的担忧得到了印证,这也就意味着伊拉克空军的好日子到头了。

两伊战争刚结束,萨达姆就对空军来了一轮“大换血”:其中,校级以上军官几乎被尽数处决,大量功勋飞行员被枪毙或关入监狱。领导层全部换成了萨达姆的心腹,他们倒是肯听话,只是业务水平实在是一言难尽。

海湾战争中,昔日强大的伊拉克空军为何“凭空蒸发”了?

从1989年开始,伊拉克政府批给空军的军费比之前呈断崖式下跌,这些钱甚至连给官兵发工资都不太够。进入90年代以后,空军又遭到了拆分,一些部门从中分裂出来,如防空军等等。伊拉克当局对空军的拨款大多倾斜给了这些新部门,而老空军相当于被遗弃,他们甚至连维护设备的资金都没有了。为此,他们曾偷偷摸摸参与走私活动,以求弄些钱来更新技术和设备。

海湾战争爆发后,世人在感叹现代战争理念革新之快的同时,也有人发出疑问:昔日强大的伊拉克空军去哪儿了?他们为何像凭空消失了一般?我们从CIA的一份报告中就能找到答案。

1990年8月,伊拉克拥有934架飞机,其中包括大量Su-22、Su-25、各型米格以及幻影战机,这使得伊拉克空军成为当时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的空中力量。然而1995年以后,伊拉克空军战斗机的完好率已不足50%,由于飞行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的大量缺员,不少先进战机只能趴窝。截至2000年,空军只剩约10%的战机还能升空,20%的导弹能正常使用,防空雷达网只能覆盖约三成的领空,几乎所有的设备都达到了超期服役的状态,根本不剩多少战斗力了。

短短10年时间里,强大的伊拉克空军就如同“凭空蒸发”一般被糟蹋殆尽,这实在引人唏嘘。

海湾战争中,昔日强大的伊拉克空军为何“凭空蒸发”了?

由此来看,海湾战争中,西方国家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一方面得益于战略战术和武器装备的领先,另一方面,以空军为例,表面强大的伊拉克军队,实际上已被萨达姆糟蹋成了“筛子”。此消彼长,差距就更加惊人了。这就像是打牌:即便牌面再好,落入糊涂玩家手里,怕也是难求一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