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海马斯”遭摧毁,美国一言不发,乌国左右为难,蔡英文只有尴尬

作者:四分三十三秒

在和平时期,因为没有战争的实际历练,许多武器装备包括职业军队的真实战力都有很大的“水分”,各种“世界一流”、“天下无敌”的名号比比皆是。但只有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下,武器性能和军队战力才能得到真实的检验。正所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说得正是这番道理。

2月末突然爆发的俄乌战争,超出所有人的预期。这场二战后欧洲方面最大规模的陆上对抗,不出意外地成为俄乌两军的真实练兵场。因为国防开支的减少和科技研究的落后,被公认为“全球第二”的俄军并未以速战速决的姿态取得这场战争的全面胜利,相反被敌方击落数架先进战机和作为旗舰的“莫斯科”号驱逐舰。

“海马斯”遭摧毁,美国一言不发,乌国左右为难,蔡英文只有尴尬

经历初期的进展不顺后,俄军重整旗鼓,军事进攻战略越发有章法,凭借碾压乌克兰当局的军事实力,不断取得全新进展。

兵力和武器装备消耗巨大的基辅政府,除了动员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国家的雇佣兵参战外,还积极寻求美国的军事援助,从“标枪”、“毒刺”等单兵导弹到M777轻型榴弹炮和“海马斯”火箭炮,拜登政府对于泽连斯基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海马斯”遭摧毁,美国一言不发,乌国左右为难,蔡英文只有尴尬

白宫的小算盘打得十分精明,借助军援乌克兰的契机,消耗俄罗斯军力,杀伤俄罗斯有生力量和各种军事目标,顺便为本国先进武器装备摇旗呐喊一场,吸引潜在客户购买在俄乌战场上大放异彩的美式武器。

可谁曾想,普京大帝早就看穿美国人的想法,面对乌军手里装备的纷繁复杂的武器,俄高层下令优先摧毁美国军援装备,一时间美制武器被俄军摧毁的消息传遍各大新闻媒体平台。

“海马斯”遭摧毁,美国一言不发,乌国左右为难,蔡英文只有尴尬

据俄罗斯国防部7月17日的战场通报称,当天俄军在顿涅茨克的某居民点附近用“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远距离精准摧毁一辆“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运输车和配套发射装置。

为印证这一消息的准确性,俄军还对外公布其行动时的空中侦察录像,并将“海马斯”俯视图放在疑似海马斯的车辆旁进行对照。

“海马斯”遭摧毁,美国一言不发,乌国左右为难,蔡英文只有尴尬

事实上,这已不是俄军第一次对外证实,摧毁美军援乌“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早在一个多星期之前,前线俄军就动用无人机在顿涅茨克州内锁定两台正在休整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然后将位置信息传送给后方指挥部,引导远程精确弹药对其进行定点击杀。

俄罗斯这种“打狗看主人”的战法,在摧毁乌军抵抗力的同时,更是向美国人示威,如果拜登政府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援助,乃至于提供重型武器,俄军将优先予以歼灭,绝不会给美制武器任何表现得机会。

“海马斯”遭摧毁,美国一言不发,乌国左右为难,蔡英文只有尴尬

拜登当局自然也明白普京这一行动背后的逻辑,可毕竟自己不能亲自下场参战,只能为乌军提供军援和战场信息辅助,保持沉默、一言不发才是自己应有的态度。

面对美国援助武器接连遭到摧毁的现实,泽连斯基也是彻底无语。为让战争继续下去,自己只能接受美国人的军事装备,但要接受山姆大叔的军援,普京大帝又会时刻准备发动迅猛一击,左右都不是最佳选择。

“海马斯”遭摧毁,美国一言不发,乌国左右为难,蔡英文只有尴尬

身处台岛的蔡英文本人,在得知此事后的第一反应,估计只有尴尬。此前,台当局原本计划对美采购40辆M109A6 155毫米自行火炮,由于美方延迟交货的原因,只能替换为采购18套“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

台军声称,装备增程弹药的“海马斯”火箭炮,最远射程可达300公里左右,从台湾本岛发起攻击,可对大陆东南沿海目标构成威胁。而如果这些火箭炮被部署在金门、马祖岛上,更将导致前所未有的灾难。

“海马斯”遭摧毁,美国一言不发,乌国左右为难,蔡英文只有尴尬

在台当局的叫嚣和岛内媒体的鼓吹下,“海马斯”火箭炮似乎成为无所不能的“护岛神器”。可是,俄乌战场的实例已证明,俄军在有限的战场侦察系统和精确打击手段之下,依然能对“海马斯”造成有效杀伤。

坐拥世界一流军用无人机体系和远程精确打击武器,解放军有自信战胜“海马斯”系统。想用区区某几款武器实现“以武拒统”的阴谋,蔡英文无疑是异想天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