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练习太极拳,就是「体用兼备」,这个「体」就是站椿就是功力的养成、心性陶冶的转化过程。除了必须要有机缘找到了明师,一开始就

作者:原木的世界

练习太极拳,就是「体用兼备」,这个「体」就是站椿就是功力的养成、心性陶冶的转化过程。除了必须要有机缘找到了明师,一开始就要练对了,有了正确的「功法」练习,保证以后绝对不会走错路。以后就是要有吃苦的精神与态度。

一次练习站桩的时间必须要一次40分钟以上,才能有了基础「身心感受」的感觉,以后慢慢增长变成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最好能够独处一次时间三个小时以后,尽量不要吃东西,空着肚子。在站椿时候饿着肚子,要更加坚毅心性,借此提高心灵层次,所以老和尚曾开示:饿着三分好修行。此外又讲了一句深富哲理的话「病着三分好修行」,因为生病的人才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才能坚持每天运动的好习惯。

当然站椿是一个不容易养成的生活习惯,就郑子太极拳一式「单鞭」开展功,一般人站个五分钟都有困难,而郑师爷一站就是六个小时,曾说「手脚断了」,如此深刻体验、肺腑之言!

现在人倒果为因,你叫他站椿辨不到,但是一旦论起太极拳,个个高谈阔论,都成了高手?!

其实太极拳是一种修行,有方法、有阶段的功课,是真的可以攀阶而上的。杨太的九段功、八段锦练出「气沉丹田」、「力由脊发」。以后的低架直接开胯,所谓的松腰松胯不是口号,而是练出来的。小辈我无论如何用功,真的无法下腰在神桌下面走拳架,深刻体会越早接触武术才能练出真功夫,错过了黄金的陶冶时间,也仅能是一个普普的庸才,能够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己属万幸。

小辈我就是一个显例。

之所以区别名门正派与及外面所谓的冬瓜派、苹果派、西瓜派。其中主要差别,在于学习态度的认知,老师传授的功法以及本身的武学成就都会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知道必须要充分的努力与及体悟,才是真正能够有所成就的唯一途径。

「由着熟而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你们说凌空劲、人体透视、发功治病,是真是假?

我肯定告诉大家绝对是真的,而且是我亲自遇到的;不仅现代有,在中国医学三大各派,一是黄帝内经、一是扁鹊、一是白派,其实都明确告知大家有这种功夫。只是学习过程艰难,旷废时日又不见得学得起来,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唯有心人士,你不能说他们没有一点聪明,得到了这些古典医学的信息,再加上自己东拼西凑、平常人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形成了「伪科学」;人体自发功早几十年大流行过了,许多人练出了毛病!

己经褪了流行。

偏偏有人着魔,受了武侠小说、电影的深刻影响,再加上许多人居心叵测的推波助澜,一练功就来了情绪,必须要能蹦、能跳,才是气功!

练功过程,必须「一门深入,长期薰修」;走过身心难熬的痛苦阶段,把酸、痛的肉体感觉用意念把它转移到丹田然后从地下化掉了,坚持用功培养一定的毅力,以后自然有了许多的境界、千万不要执着也是要用意念把它转移到丹田化掉了。

让自己确实能够平静,形成某种程度的「静」、「定」。

只有真正的「气沈丹田」才能开通经脉,身心的切实放松,才能「松」、才能「沈」、才能「空」。到了这个练功状态,就有了太极拳醍醐灌顶的真滋味,唯境界深远,必须继续用功,走更长远的路!

老实练功去,天底下真的没有「终南捷径」,所有的成就必须个人努力达成的。

中秋佳节,祝大家月圆人圆、幸福美满!

练习太极拳,就是「体用兼备」,这个「体」就是站椿就是功力的养成、心性陶冶的转化过程。除了必须要有机缘找到了明师,一开始就
练习太极拳,就是「体用兼备」,这个「体」就是站椿就是功力的养成、心性陶冶的转化过程。除了必须要有机缘找到了明师,一开始就
练习太极拳,就是「体用兼备」,这个「体」就是站椿就是功力的养成、心性陶冶的转化过程。除了必须要有机缘找到了明师,一开始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