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作者:历史微鉴

2018年,华坪女高08届学生黄付燕带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到母校。

为报母校培育之恩,她还随身携带了两千元人民币,准备捐给这里。

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基本不会接待回校学生,黄付燕实在是按捺不住对张桂梅的思念,她决定“先斩后奏”,没有事先打电话,直接趁工作时间来到了张桂梅的办公室。

张桂梅向来是面硬心软,她见到黄付燕已经成家立业,十分欣慰,寒暄之时,气愤十分融洽。

两人很快就聊到了工作,黄付燕坦诚,说自己现在在家全职带娃。

一听这话,原本满面笑容的张桂梅脸色变了,她拒绝了黄付燕的捐款,并让她“滚出去”。

黄付燕捐款本是一桩投桃报李的美谈,张桂梅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道德模范在互联网上“因言招祸”

张桂梅之所以会拒绝黄付燕的捐款,主要是对她放弃工作,选择成为家庭主妇的不满。

面对媒体,张桂梅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位当了全职太太的学生的失望:“家庭那么困难把你供到现在……结果你现在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

这句话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攻讦张桂梅,说她作为人民教师却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全职太太。

他们指出,全职太太也是劳动者,应享有与其他劳动者一样的尊重。

与其他劳动者相比,全职太太的付出一点都不会少,甚至会更多,为了打理好一个家,她们需要起早贪黑坚持三百六十五天。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其他职业的劳动者还有休假、退休的时候,但全职太太却绝无休息的可能。

人们认为,全职太太对社会的贡献也应被看到。

往小了说,她们的付出维系了一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往大了说,她们为国家培养出优秀、健康的接班人。

一部分人将张桂梅的满面愁容解读为是对教育资源浪费的惋惜。

他们反驳道,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能更好地解决家庭中的问题,更好地整合家中的资源,以更智慧的做法去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下一代。

这些成果的存在足以证明全职太太所受到的教育没有白费。

以上种种观点都有自己的道理,也可以自圆其说。

但是,这些网友大多都是在脱离了华坪县相对落后的背景下来探讨全职太太的价值。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在纸上谈兵之时,人们拿出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角色顾佳来举例,说这位太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能自己开茶园,又能亲自动手烤蛋糕。是全职太太界的典范。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三十而已》的故事背景是在大陆超一线城市上海,顾佳本人的出生环境、生活环境也要高于于这些贫困县的女孩儿们太多。

顾佳就生在大山外,不用饱受贫困之苦,她也没有重男轻女的父母,不用拼尽全力就能轻松获得教育机会。

而这一切,是华坪县无法提供的。

华坪县曾经是个贫困县(现已脱贫),能给人提供的资源有限,饱受重视的男子都很难被培养出来,更遑论资源被挤压的女性呢?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当地教育资源的稀缺,人民还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

他们重男轻女的逻辑很简单,女孩子体力上不比男孩子强,在家时无法承担繁重的农活,长大出嫁后成为别人家的人,更无法再为原生家庭做贡献。

贫困家庭的资源有限,将极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在女儿身上就是一件低“性价比”的事情。

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女孩子们从小就是要被牺牲掉的那一个。

她们的原生家庭能拿出的资源本就不多,能分到自己手中的就更少了。

大到家中的房产、存款,小到桌上的一块肉,都尽可能地留给家里的儿子。

有限资源向儿子无限倾斜,哪怕是国家在那里投资建设了学校,也很难保障这些女孩子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张桂梅曾对媒体说起过,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经常有女学生在课堂上被家长带走,被迫退学。

她一开始还以为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没有达到这些家长的要求,后来才知道,这些家长是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会浪费家里的钱。

贫困山区的家庭条件不好,供不起学生也很正常,张桂梅一开始会从解决经济困难的角度入手,去解决这些失学女子的困难,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她的想法。

原来,有一个学生家长将张桂梅班里一个还在读高三的女学生拘在家里干活,送低年级的、学业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紧张的小儿子去县城里补习。

无数女子就这样被迫失学。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在这种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女性,或许天资聪颖,但却无从获得顾佳那样的眼光与见识,她们无法掌握外语和西点的烹饪技术,日常所能谈论的,也只能集中在村里那些没有营养价值的八卦。

缺少教育的她们大概率只会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只付出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家庭主妇。

这样的家庭主妇抗风险能力很低,她们没有收入,吃穿用度都需要仰仗丈夫的供养。

一旦丈夫变心,拒绝继续供养妻子,那么这位放弃工作的全职太太很难生活下去。

“顾佳”们精通多种技能,即使婚变也可以迅速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但贫困县的这些女孩子们却非常难。婚变对她们来说几乎就是灭顶之灾,为了维系婚姻,她们只能将人生的全部重心完全放在丈夫和子女的身上,失去自我。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有人认为,这是那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的人生剧本,而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女人根本不会走向这样的道路。

事实真的如此吗?

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山女孩儿们当然可以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眼光和见识也会得到提高。

她们谈论的话题不再局限于村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谈论尼采与苏格拉底,但是,这对大山里的家庭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一般来说,人们在择偶时普遍会找与自己家庭环境相当的家庭,贫困山区中的女孩大概率也会嫁给和自己门第相差无几的家庭。

对这样的家庭来说,最主要的矛盾就是贫穷,谁能解决这个主要矛盾,谁就能获得家庭中的权力。

没有收入的妻子的付出势必会被忽视。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如果挣不回钱,这些女孩儿所提供的情绪价值,付出的家务劳动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隐形的价值都会被无视。

“顾佳们”日常交往的人大多思想比较开明,没人会要求她对丈夫绝对顺从,也会对她的付出表示肯定。

大山里的女孩儿们未必会有这样开明的环境。她们付出的再多,也不会比的上挣钱来的实在。

贫困之地本就是孕育“身不由己”的绝佳土壤,这里的全职太太更是将自己一生的决定权都交到他人的手中。

尚未成年之时,它被牢牢把握在家长的手中。她们无法自主选择人生道路,绝大多数会被家长左右,按照他们的想法早早辍学打工或者结婚生子。

成年后,这些女孩子的命运又掌握在夫家手里,一辈子为家庭奉献,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她们走不出大山,也走不出贫困,一辈子困在贫困山区。

如果能通过教育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样的命运就可以被改变。

张桂梅创办华坪女子高中的初衷就在于此,她希望这里的女孩儿们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能解决让贫困女孩儿们上学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教育机会被家中男子夺占的可能。

为了创办这所学校,从2002年开始,张桂梅拿着自己的身份证等权威证件四处“乞讨”,到处问别人是否可以资助自己办免费的女子高中。

她被人们当做骗子,受尽委屈才筹得几万块的资金。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如果不是政府的支持,张桂梅的梦想很难实现。

华坪女高成立后,张桂梅日夜奋斗在这里。

她不顾自己生病的身体,每天天还不亮就起床,拿着大喇叭喊学生起床,工作到深夜才入睡。

在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中,张桂梅的身体越来越差,她手指头上缠满胶带(这样能稍缓解关节炎的疼痛),走路也不利索。她几乎是在用命来支持这所学校。

她几乎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支撑这所女子高中。

在听到华坪女高的学生在结婚后放弃工作,在家里做全职太太时,张桂梅难掩自己的担忧与失望。

她担心自己的学生会被抛弃,也失望于学生主动将自己千锤万凿磨砺出来的剑轻易丢弃。

更觉得自己用“命”为她们换来的机会就这样浪费了。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故事主角的理解

互联网上围绕张桂梅不支持自己的学生当全职太太一事讨论得十分激烈。

故事中心的主角黄付燕也在网上看到了相关的消息。

她并不同意网民们对张桂梅的攻击,于是就透过媒体表达了自己对恩师的理解。

黄付燕说,张桂梅校长是“话丑理正”,她明白张桂梅的苦心,也接受了恩师的建议。

在拒捐事件发生的第二年,黄付燕从善如流,考上了特岗教师,自己养活自己。

黄付燕是在2008进入的华坪女高,那是学校成立的第一年,条件还很艰苦,操场还是用泥巴铺的,连食堂都没有。

她还记得入学的时候张桂梅对她们说,要怀有感恩的心,感谢社会帮助建立的华坪女子高中。

女学生毕业后当全职太太,遭张桂梅怒骂:我用命供你,你这样选择

正是接受了这堂有意义的“开学第一课”,黄付燕并不会随着互联网上的那些人一起去讨伐张桂梅。

从华坪女高毕业后,黄付燕还会继续关注那里的事情,经常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有关母校的消息。

这些消息都是正面的,黄付燕看这些消息的时候也十分欣慰。

但她万万没想到恩师张桂梅会因拒绝自己的捐款而被网友口诛笔伐。

她在确定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后透过媒体维护了张桂梅。

不过,黄付燕的发声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人们还是围绕着“全职太太”的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他们要为全职太太发声,希望她们的付出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风暴中心的主角并不参与这场讨论,她毫无异议地支持张桂梅。

不过,截至目前,这场争议仍未落下帷幕。

那么对于一个从贫困地区出来的女生结婚当全职太太,你又是如何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