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建好“吨粮田”,“田”写保障粮食安全六合答卷

作者: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苏皖交界,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立友农机合作社的晚稻前几日迎来丰收,种田人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确保颗粒归仓。“过去这片地种水稻是‘望天收’,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后,又进行了土壤改良和土地休耕,过去的‘蹩脚地’成了如今的高产田。虽然今夏大旱,但我们这背靠着完善的沟渠泵站体系化灌溉设施,产量一如既往地稳定,粳稻亩产1200斤不成问题。”看着丰收的稻田,合作社社长张立友乐呵呵地说。

端牢饭碗底气足。“十三五”以来,六合区以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区实行“高标准农田+”,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以此“田”写好保障粮食安全的六合答卷。

建好“吨粮田”,“田”写保障粮食安全六合答卷

56.79万亩,高标准农田成耕地“标配”

从普通种植大户到发展成为年机耕面积6000亩、年机插秧面积5000亩、年机收面积5000亩、年烘干粮食4600吨的农事综合服务合作社,立友农机合作社享受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幸福时光”。

“从一片岗地到一马平川的高标准农田,我们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化。”张立友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合作社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立友农机合作社种植基地所在的竹镇镇光华社区刘岗等组,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地貌,排水容易灌水难。“锁住水分”成为光华片区高标准农田成功建设的关键一步。通过田块平整、田埂修筑和坑塘清淤,项目片区7888.7亩范围内,累计新建渠道51.7公里、泵站6座、生产路52.7公里、输变电线1.2公里,实施高效节水灌溉580.51亩、土壤培肥6108.3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光华社区从此“光华绽放”。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六合区依托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水资源利用、生态空间保护等专项规划,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十二五”以来,区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实行“高标准农田+”模式,累计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55.16万亩(三调),占比达70.3%。“十三五”以来,全区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项目33万亩,新增耕地1.24万亩,6.6万亩旱地变成了高产水田。

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规模经营有“耕”基

一片江滩芦苇地,让赵坝村有了一片“能呼吸”的土地,土壤透气性强、水肥足,就是自然形态的沟渠呈分割状态,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农田“宜机化”改造,让龙袍街道赵坝村农业加速奔向现代化。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后,赵坝村高标准农田整合试点项目区农田平均长度约百米,田间道路宽达到3米,耕作道半径转弯达到5米,极大地满足了大型和智能农机通行和往返作业的基础条件。至此,赵坝村江滁湿地众多、自然生态资源良好的生态本底优势转化为耕地连片平整、江水灌溉自来、节水设施齐全的现实耕作优势。

以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为基础,赵坝村将高标准农田整合试点项目核心区1260亩土地实施村集体经营,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以村集体+农户的股份合作分红形式,实施优质稻米产业种植,并通过绿色农产品认证。近年来,赵坝村加入了南京市稻米产业协会,优选南粳46优良品种为区域种植,被南京市优良食味稻米项目列为种植基地,为“金陵味稻”公共品牌提供600亩优质稻谷。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助力赵坝村最终成为大宗粮食种植中成功获取溢价的样板,让六合区大量村庄新增耕地,为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六合区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对土地的合理整治,全区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合计新增耕地1.24万亩。大量新增耕地,也促进了“高标准农田+规模经营”的实施,全区土地通过连片建设,升溢面积5—10%;土地连片流转金受益增加300元/亩·年;连片规模化经营,也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亩均产值。据调查,项目实施前,水稻和小麦亩均产量850公斤,亩均产值1800元;项目实施后,水稻和小麦亩均产量达1050公斤,亩均产值2500元,分别比项目实施后前增加了23.53%、38.89%,顺利实现“吨粮田”目标。

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土壤改良,绿色成可持续发展“底色”

旱能灌、涝能排。自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马鞍街道尖山片张营组村民种田“备轻松”。

“以前是打一半,漏一半,遇到旱年苗死半。现在不同了,泵站出水,禾苗‘张嘴’,既省钱来又节水。水源不紧张,我们的心情也就不紧张了。”这里的村民说。过去,张营组因为地势高,灌溉困难,过来种田的大户一年一跑路,现在好了,建设了智能一体化泵站,每块田下面都有出水口,浇地不再成问题,周边的村民从都来抢着种。同时,1650亩的低压管灌,不仅起到了节省土地、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的作用,还彻底改善了滳漏漫灌现象。

作为2019年度全省八个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之一,马鞍街道尖山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4000亩,新建泵站6座,衬砌渠道1公里,新建生态排水沟3.825公里,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50亩。

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六合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通过建设防渗渠、低压管道、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水稻区灌溉保证率达90%。

灌溉有节水,生长有蓄力。紧随农田建设,六合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全区规模化开展施有机肥、轮作休耕、种植绿肥紫云英等13.2万亩,以实际行动践行 “藏粮于地”战略,增强耕地地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据监测,经连续三年培肥,六合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壤有机质较过去提升了10%以上,89万亩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达到3.67级。耕地质量的改善带来农业生产水平的显著提升,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良种覆盖率达100%,亩均增产75公斤以上,增加粮食产能4.1万吨。因此,前不久,该区粮食工作受到江苏省政府通报表扬。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凯 通讯员 刘波

编辑: 管鹏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