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馆馆长罗存康:联动更多红色展馆推广首都红色资源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博物馆之城”建设,更加便利公众走进博物馆。

近年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结合自身优势和首都红色资源,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等重大节点推出了多项主题展览、活动,吸引了社会广泛关注。当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哪些特色展览?今后有什么样的计划?在北京“两会”现场,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

抗战馆馆长罗存康:联动更多红色展馆推广首都红色资源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 谈红色展览

新京报:目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哪些精彩的展览?

罗存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目前推出了“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主题展览、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等常设展览,欢迎社会各界的观众前来参观。

新京报:去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了很多具有首都特色的展览,能否从中挑一两个比较精彩的展览讲一讲?

罗存康:去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如何向社会奉献精品展览,我们花了很多心思。我们全面调查、了解北京160多处抗战遗址遗迹,推出《烽火印记——北京抗日战争主题片区特展》,重点介绍了50多处抗战遗址及北京地区的抗战纪念馆情况。展览推出以后,很受欢迎。

今后,大家不仅可以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还可以去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古北口抗战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

新京报:这几年,我们能看到,不管是展览陈设方面,还是讲述文物背后故事方面,你都亲力亲为,在这方面你有什么要分享的经验?

罗存康:这几年我一直参与文物的讲解工作,有幸被评为“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我觉得,作为一名馆长,要带着大家一起去挖掘文物背后的内涵,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承好文物的红色基因,也带动更多人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同时,我们研究人员也要认真挖掘文物的历史价值,社会各界包括媒体朋友,都可以一起来讲好文物的故事。

新京报:春节假期临近,最近抗战馆有没有什么比较精彩的展览,可否推荐一下?

罗存康:临近假期,抗日战争纪念馆特别推出了几个大型主题展览。

一是“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主题展览,借此可以全面了解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场地位等。

二是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观看这个展览,可以全面了解台湾同胞长达50年的血泪奋斗史,以及最终回归祖国怀抱的过程。

另外,《烽火印记——北京抗日战争主题片区特展》也将继续展出,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北京地区其他抗战馆的情况,去各处看一看。

除此之外,过去我们引进的都是抗战主题展览,这次我们还打破常规,特别和淮海战役纪念馆合作,推出“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纪念馆革命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了200多件文物,其中有81件为首次展出。用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的话来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此次展览就包含一级文物——山东省泗水县模范运输团的“功劳车”,欢迎大家来抗战馆感受百年党史的文化魅力。

■ 谈首都红色资源

新京报:地处北京,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首都都有哪些独特的红色资源?

罗存康:这几年,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北京形成了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一是以北大红楼为代表的反映建党早期的红色主题片区,包含31处遗址遗迹;二是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中心的抗日战争主题片区,包含160多处遗址遗迹;三是以香山革命活动纪念馆、双清别墅为代表的反映建立新中国的主题片区。

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深化红色文化主题片区的建设,相信今后市民朋友可以很方便地就近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新京报:如何利用好北京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发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你对此有何计划?

罗存康: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把我们自己的展览办好,不断开拓创新,让社会各界朋友愿意看、喜欢看,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除了把自己的展览办好,还要联动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等来共同推广北京地区的红色资源。

我们还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不但要在北京地区办好纪念馆,还要带动全国的纪念馆共同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百年党史故事,讲好建党精神谱系的相关内涵。

此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还是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秘书处所在地,我们联合了全球15个国家的50家二战类博物馆、纪念馆。除了在国内讲好抗战故事,我们还要在国际上讲好北京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感觉未来有事可为,且大有可为。

■ 谈履职经验

新京报:今年参会感受如何,能不能分享下?

罗存康:我是“老委员”,这是我第二次参会,见到了不少新面孔,感觉大家水平很高、热情很高。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大家很少见面,聊天也不方便,今年见面交流感觉特别亲切。大家都说,未来五年,我们这些政协委员要认真建言献策,团结社会各界,凝聚共识,作出一名委员应有的贡献。

新京报:身为一名政协委员,又是抗战馆的馆长,你对于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

罗存康:我对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感触很深,北京博物馆资源众多,打造“博物馆之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认为,在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过程中,要做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并重。打造“博物馆之城”不仅立足北京,也要面向全国,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融入全国、融入世界,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

欢迎观众朋友到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也请大家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特别是2025年将迎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希望大家积极向我们献言献策。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陈静 校对 付春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