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与ta聊天时总觉得不舒服?边界感如何建立?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与ta聊天时总觉得不舒服?边界感如何建立?

嘉嘉最近很烦恼,因为和合租的室友闹不愉快了。

起因是这样的,室友没有问过嘉嘉意见,就随便同意了让自己的爸妈来两人合租的房子住一个星期。

房子是个小复式,平常室友待一楼,嘉嘉待二楼,是没有空间让室友的爸妈来一起住的。

而且听室友的意思,可能嘉嘉还得跟人一起睡。

这让嘉嘉觉得很恼火,为什么室友可以不问自己意见就随便让别人来住,即使是她的爸妈也应该要尊重下别人的意见吧。

并且各自有各自的隐私空间,嘉嘉并不想要让别人随便进来。

于是嘉嘉向室友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室友虽一脸为难,但也立刻跟自己爸妈说了。

结果,嘉嘉就听到室友的妈妈在手机那头说室友不孝顺,大发脾气,室友只能一直哄着妈妈。

在一旁听着的嘉嘉觉得好尴尬,也有点愧疚,觉得自己好像不应该这么坚决反对的,但又觉得这是自己该有的权益。到底是该妥协还是不退步,嘉嘉不知该如何是好。

而类似的感觉在嘉嘉与这位室友相处的过程中常常体验到,例如,没有跟室友外出而是找了其他朋友一起出去,室友会一直发消息给自己,问自己去了哪里,要回来了没,几点回来……

搞得嘉嘉很烦,不回吧又不太好,回了自己也不舒服。嘉嘉觉得自己好像偷情一样,玩也玩得不开心。

嘉嘉觉得跟室友的关系真的让自己很不舒服,但因为是从大学就一直在一起的,有了感情,觉得很难去拒绝,而且还是同事关系,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闹得太僵又不太好。

“不想跟室友生疏了感情,但也不想让自己那么委屈,我该怎么办才好?”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与ta聊天时总觉得不舒服?边界感如何建立?

人际关系中,边界是很重要的。

很明显,嘉嘉跟室友之间的关系中,边界是模糊的。

而一段缺乏边界感的关系,无论彼此之间感情多么好,都会麻烦不断。

嘉嘉与室友的感情确实不错,但模糊的边界正在让嘉嘉觉得不舒服,那些忍不了又不想爆发的事情,正消磨着两人的友谊。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与ta聊天时总觉得不舒服?边界感如何建立?

会形成这样的关系,是有多种因素的。

首先,这与我们的文化有关。

在中国熟人社会中,我们是很难看到有边界存在的。

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爸妈跟邻居相处时,常常是我今天借你点盐,明天你倒我一点醋;

而亲属也常常是可以插手自己家的事情,像是过年时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你家跟你爸妈一起催你结婚。

彼此之间紧密互动,都在一定程度上踏入彼此的空间。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传承下,很多人对于边界感是相对模糊的。

常常会觉得我们感情好,不用分得那么清;分得清了,反而是感情不好。

所以,边界被侵犯后,我们觉得不舒服时,又常常觉得好像这种不舒服的感受是不应该的,自己是不应该提出反对意见的。

嘉嘉便是如此,觉得很愧疚,会觉得自己的拒绝让彼此的感情疏远了。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与ta聊天时总觉得不舒服?边界感如何建立?

此外,个人的特质也会影响关系中的边界。

自恋型人格的人很少会有个人边界意识,也不会觉得他人是独立的。

在亲密关系中,自恋者会把两人当做一体,把他人当做是为了满足自己需求的存在。

所以,在自恋者的想法中,自己与他人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界限。

所以,与自恋者相处时,如果我们没能把控好边界,容纳对方的侵入,便会变成满足对方需求的工具。

对方也会有较强的控制欲,有的会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有的则采取隐秘的方式。

嘉嘉的室友明显具有自恋者的特质。

在平时相处时,也常常不顾嘉嘉的想法,替嘉嘉做主,质疑嘉嘉的决定,还常常说是因为两人感情好才会这样子。

每次嘉嘉听到都觉得很不舒服,但也不好生硬地怼回去。

毕竟有的时候对方是出于善意给出的意见;所以嘉嘉在这段关系中也放宽了标准,让边界模糊一些,但有时就无法保护自己。

而双方都没有边界,亲密关系便成为相互伤害的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与ta聊天时总觉得不舒服?边界感如何建立?

那么,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拥有人际边界感的同时也不会让两人的感情受损呢?

第一步,我们要清楚,制定边界其实是我们在告诉自己,在这个范围内,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可接受的。

当有人尝试着跨边界,我们觉得不舒服、觉得被冒犯的感受是真实的,无需怀疑否定,也无论侵犯的对象是谁。

这样才能在边界被侵犯时保持觉察,并坚守住,否则界线便会一退再退,被对方吞噬了自我。

觉察愤怒并肯定愤怒的感觉,是我们掌握主动权的开始,也是维持清晰边界的开始。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与ta聊天时总觉得不舒服?边界感如何建立?

第二步,学会表达

清晰的边界是为了察觉自己的需求、肯定自己的感受,但不意味着我们要生硬地对待他人。

我们在维护边界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申明这件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感受,以“我”来开头,而不是去指责对方。

例如,嘉嘉可以这样跟室友说:“这件事情,让我觉得很不舒服,觉得我的私人空间被打扰了”。

强调自己感觉,而不是去指责对方。

2)清晰告诉对方此时此刻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不让室友爸妈过来住不是小不小气,孝不孝顺的问题,而是房子是两人共同的空间,这样做是否尊重彼此的问题。

明确嘉嘉有权拒绝他人进入自己的私人空间,室友也有权不让爸妈进入自己的私人空间。

3)说明自己的需求,希望对方尊重自己的边界。

重点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明确自己的权利、需求。

我们尊重对方的看法,也希望对方能尊重我的看法。

边界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需求,让我们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舒适地活着。

健康的边界是灵活且富有弹性的,会时时变化,需要我们时时问自己的内心感受来发现。

同时,认知到边界被侵犯和如何表达不满是两回事。

前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后者是尊重他人。

END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