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学小章-《孟子节文》.十七】“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不信任

作者:Afiniafi

【国学小章 -《孟子节文》.十七】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

不信任有仁德和贤能之人,国家就会缺少人才;不重视礼教和道义,社会从上到下一定会产生混乱;不用心执政管理,国库赋税一定就会匮乏。

=== === === === ===

这段文字被删减,初看很有些不明所以。因为孟子所说的,都是些深植人心的“大”道理。

细细分析才会发现,其中的“礼”和“义”,其思想内核在这里太过突出,让老朱感到了刺眼。

儒家学说中的“礼”,是约束家庭和社会行为最重要的规范。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分析,儒家的礼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 社会礼仪、行为准则、君子气度。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并不认为臣子必须绝对效忠于君主,他认为君臣关系是对等的。这才是儒家对“君臣之礼”最早的认知,而这是让老朱最为不满的。(参考《孟子节文.八》)

至于“义”,儒家并没有规定“义”的具体内容,只是明确了“义”的含义,就是按照道德标准去判断某种行为是否符合“义”。

在儒家眼里,与“义”最具对立属性的当属“利”。所以孔子才说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儒家特别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与“义”相悖的“利”是君子所不屑的。“不义而富且贵”,必然遭到儒家的鄙视。

那老朱打下来的天下,是否有儒家眼里“不义而富且贵”呢?当然有——

洪武九年星变,诏求直言。伯巨上书,略曰:臣观当今之事,太过者三:分封太侈也……今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割一时之恩,制万世之利,消天变而安社稷,莫先于此。

结果是 —— 书上,帝大怒曰:"小子间吾骨肉,速逮来,吾手射之!"既至,丞相乘帝喜以奏,下刑部狱。死狱中。

“君之视臣如手足”,才是“君臣之礼”;

“不义而富且贵”,已然是“不义之财”……

☆☆☆ ☆☆☆ ☆☆☆ ☆☆☆

【按 : “《孟子》一书,中间词气之间抑扬太过者八十五条。其余一百七十余条,悉颁之中外校官,俾读是书者知所本旨。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壹以圣贤中正之学为本。”(刘三吾.《孟子节文题辞》)//民国时期,学者容肇祖依据国立北平图书馆所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刻本《孟子节文》,与《孟子》足本比对,梳理了被删减掉的内容。】

(网络图片,侵权必删。)

#国学# #国学经典#

#历史# #明朝# #明朝那些事#

【国学小章-《孟子节文》.十七】“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不信任
【国学小章-《孟子节文》.十七】“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不信任
【国学小章-《孟子节文》.十七】“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不信任
【国学小章-《孟子节文》.十七】“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不信任
【国学小章-《孟子节文》.十七】“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不信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