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说说Linux手机为什么一直不成功

     我们将一个产品的成功,包括两方面:市场成功和财务成功。

    我结合这两个方面,来说说Linux手机为什么一直不成功。

    先说说技术层面,大家都知道Linux很强大,开源的资源特别多,从工程师角度来看,的确是个好东西。在这里,我且先不讨论linux的强大,先评评它带来的弊病。linux功能很强大,自然它的代码量特别庞大,Kernel,GUI,Apps都是很庞大的东西。

    要想把Linux系统跑得很好,首先要过两个难关:技术关和硬件平台关。

    技术关第一方面,就是要求工程师的能力和工程师的数量。从我的经验来看,要想把Linux产品做出来,首先要找到两个高手,一个人熟悉Linux Kernel,熟悉Linux开发环境,嵌入式行业经验要丰富,要熟悉linux驱动开发,最好懂硬件,这个人对Linux性能负责,即:能够在嵌入式的板子上把Linux跑稳定,功耗降低。根据我的经验,跑稳定不容易,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的BSP是稳定的,如文件系统,就没有一家芯片厂家提供的BSP考虑到坏块管理的,只是能run而已。另一个人,对Linux集成开发环境很熟悉,要对整个Linux行业都比较熟,比如,要熟悉各种GUI系统(GTK,QT,X11,nanoX, MiniGUI等),要熟悉各种开源的整合,最好各种网络协议及规范。能够对这些开源的资源做裁剪优化,解决BUG。事实上,这两个人很难找,恐怕找遍中国,也找不到几个真正的高手。

    技术关的第二面,就是开发工程师的数量,据我自己的经验,要想把一个Linux手机做好,20个主力工程师不算多,因为要处理的模块实在是太多。

    技术关第三方面,就是开发周期长。我算是做得快的,前后折腾一年,才弄出个象样的东西,而且很多成果还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如果从无到有的开发,起码2年以上。

    硬件平台关,这个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占CPU,不过比WINCE好些。跑Linux,CPU最起码要200MHz,内存方面,目前我看到成功的Linux手机,最少都是64M,现在大家都在搞128M和256M DRAM。由于是AP+MODEM方式,比展讯、MTK的成本要高。目前能跑Linux的CPU,也就这么几家:Marvell、Samsung、FreeeScale、TI和Qualcom。由于是高端平台,自然少不了Bluetooth,WIFI,AudioCodec,Camera等复杂外设。高频+复杂的耦合,给调试和生产带来很大的难度。要过硬件这一关不容易。

    从上面的技术分析可以看出,Linux手机研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失败的概率自然增大。要在规定的时间做出一个满足市场要求的产品,要付出很大的代价。Linux手机的BOM成本高,如果市场定位准,能买个高价钱还行,否则即使产品出来了,只能和MTK去拼价格,也会面临失败。

    说这么多,好象Linux手机就没有出路。其实Linux手机的出路还是有的。Linux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源,因为开源,所以能做出有特色的东西。把市场位置定准了,面向高端市场,做出有品质,有特色的手机,还是很有前景的。目前Google的Andriod平台大家就在热捧,充分说明Linux手机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Linux手机的SDK平台不统一(存在QT、GTK、MiniGUI、MicroWin等各种GUI平台),这也是一个大问题,希望Google老大能把它统一起来。本人还是非常看好Andriod,如果Andriod发展的好,我还是想跟进。

    本人从事智能手机的研发及管理多年,先后用Nucleus+Microwin,Linux+QT平台出过智能手机,产品是出来了,但走的路很艰难。欢迎有兴趣在这一行业的朋友一块来探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