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Redis 锁

Redis 锁

  • ​​1. 分布式锁背景​​
  • ​​2. 锁的基本特性​​
  • ​​3. 基于Redis实现锁的基本原理​​
  • ​​4. redis实现锁​​
  • ​​5. redis分布式锁​​
  • ​​6. 获取锁失败​​
  • ​​7. 最终​​
  • ​​8. 使用​​

1. 分布式锁背景

在单体机器的jvm中,多个线程想要访问共享资源,那么,需要在jvm中创建一个独占锁,哪个线程获取到了锁,那么这个线程可以访问资源。其他线程只能等待获取到锁的线程释放锁。

在多体机器的集群环境中,仍然是多个线程想要访问共享资源。但是因为这些线程并不在一个jvm中,所以创建独占锁就不能实现不同机器的jvm内的线程等待。所以就需要引入第三方锁,集群内的所有jvm都可以访问第三方锁,哪一个机器的得到了锁,那么这个机器的线程就可以访问资源,其他机器的线程只能等待释放锁。

第三方锁

机器A

机器B

机器C获取到了锁

2. 锁的基本特性

  • 安全:独占锁。在任意一个时刻,只有一个客户端持有锁。
  • 健壮:无死锁。即使持有锁的机器挂了,或者网络不可达,也不能造成死锁。
  • 容错:只要存在一个可用的锁平台,那么就能获取与释放锁。

3. 基于Redis实现锁的基本原理

实现redis分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redis中创建一个key,这个key有实效时间,保证分布式锁的健壮性,保证锁最终会自动释放,不会出现死锁。释放锁,就是删除这个key。

上述实现看起来还不错,但是依然存在问题:

假如获得锁的线程在超时时间内还未处理完成怎么办?

假如redis集群主从复制失败了怎么办?

这两个问题都会导致多个线程获得了锁,破坏了分布式锁的安全性。

4. redis实现锁

为了解决3中的两个问题,可以随机生成value.

也就是说,在获取锁的时候,使用​

​set key value nx px time​

​来保证只有key不存在时,才会创建,超时时间是time.超时时间就是线程持有锁的最大时间。

释放锁的时候,需要验证当前线程释放的线程是不是自己持有的锁。

但是超时时间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使用set可以存储字符串,线程在获取到锁后,将获取锁的时间做为值放入,同时还要加上线程自己的随机数,将字符串打造成多个属性的对象的json串。

其他线程在获取锁的时候,根据json串,判断,持有锁的线程是不是死掉了。

举个例子:约定持有锁的线程,每隔1分钟将json里面的值++。其他线程尝试获取锁的时候,发现当前时间已经有多个时间间隔的值没有更新了,那么就可以认为持有锁的线程挂了。

5. redis分布式锁

前面我们考虑的都是单体的redis如何实现分布式锁。

那么如果redis也是多个实例的,这些实例之间完全独立,没有主从赋值或者其他集群协调。那么前面我们讨论的解决方案就不能保证安全了。

为了实现分布式锁,我们可以约定客户端尝试向所有的redis实例获取锁,如果至少有2/3的redis获取锁成功,那么就表示这个客户端获取分布式锁成功。锁需要时间戳和随机值保证唯一性。

因为我们的阈值是2/3,不可能同时有多个线程获取2/3的锁,而且这些锁还是同一把锁。

为了防止redis实例不可达,我们不仅仅需要2/3成功,还需要在获取锁的时候,设置小于2个数量级的超时时间。

举个例子:

我们redis实例有5个,这些redis实例之间没没有任何关系。

接着客户端得到锁的key==(所有的锁的key相同,value不同)==。

然后客户端尝试向所有的redis实例注册锁。

假设有3个redis实例注册成功,此时客户端持有锁。

另一个客户端在第一个客户端持有锁的状态下,尝试获取锁,那么,此时至少有2/3的redis实例的锁是占有的,那么尝试获取锁的线程就无法满足2/3的这个阈值了,就无法持有锁了。

尝试获取锁失败,需要尽快释放已经获取持有锁的redis实例,避免影响下一次获取锁。

假设锁的有效时间是10s,那么客户端和redis的连接超时时间应该设置为100ms <= 在两个数量级以上,否则线程花费80%以上的时间获取了锁,然后还没开始使用呢,就超时了。

超时续期可以使用==EXPIRE==进行续期。

这个方法能满足需要,但是依然不太好,因为尝试获取锁的时候,不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无法在同一时间获取到全部2/3的锁。获取锁的过程中,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所以,锁的实际使用时间是不确定的,即使有超时时间,实际可使用的时间也是小于超时时间的。

而且,还存在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这些redis实例之间存在时钟漂移。当redis实例之间没有做时钟同步,那么因为时钟漂移问题,会造成锁的实际使用时间很可能是不确定的,往往小于预期时间。

6. 获取锁失败

当客户端获取锁失败后,不应该立即重试,一般情况下,如果因为冲突而无法获取到锁,那么失败后立即重试,几乎也是失败的。因为多个客户端在同一时间抢夺同一个锁,会造成脑裂。(为了防止脑裂,一般解决方式是采用过半策略。得到支持的数量超过一半才能认为是得到整个集群的支持)

所以,客户端在获取锁失败后,应该等待随机的时间,然后在尝试获取锁。

而且还应该注意一点,当获取失败后,应该尽可能快的释放已经获取到的锁。否则,在一个超时时间内,没有客户端可以获取锁。

还是延续前面的例子:我们有5个客户端,5个redis实例。

第一次:每个客户端得到了一个redis锁,但是没有客户端获取的redis锁的数量超过2/3,所有客户端获取锁失败。

第二次:因为客户端等待随机的时间,有2个客户端获取到了锁,另外有一个客户端获取到了锁,其他两个客户端没有获取到锁,因为不满足2/3的策略,获取失败。

多次进行后,到达了超时时间,依然没有客户端获取到锁,那么,这个锁就是低可用性的锁,特别是随着客户端的数量的增加,可用性也会下降。

失败惩罚

某个客户端尝试获取锁,当得到1/3的锁后,发现剩余的锁都被占用了,此时客户端无法获取锁,需要释放,结果在释放一半的时候,网络中断了,那么这个客户端持有的锁在超时时间内就无法释放了。只能等到超时时间到,自动释放。

此时这些锁可以认为在这段时间内被惩罚了。

7. 最终

这样就完美了吗?

当然不是,我们前面的过半策略是2/3如果更小点呢?

假设现在有100个redis实例,我们的阈值是60%。

因为持续并发,需要增加redis实例,于是又增加了100个redis实例。

如果在增加的同时,正好有客户端在获取锁,那么此时,就有可能存在多个客户端获取到锁的问题。

所以,这个过半策略,应该是能够动态计算的。

  • redis实例崩溃造成锁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可用

即使这样,在分布式环境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redis实例崩溃,导致锁本来是空闲的,但是集群内的部分redis实例崩溃了,在进行重启恢复的时候,只恢复到了锁持有的状态,此时如果崩溃的机器数量比较大,就会导致在这部分崩溃的机器的锁自动释放前,没有任何客户端可以获取锁。

  • 因网络隔离,造成锁不安全

假设我们有100个redis实例,客户端A现在已经获取到了2/3的锁66个,此时,集群的锁是占用状态。

但是因为动态削减redis实例,造成B客户端在尝试获取锁的时候,获取了33个锁,就满足过半策略了(假设从100 -> 48),此时33刚好是48的2/3,那么就相当于两个客户端都获取到了锁。

8. 使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