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作者:诗情画音

后梁动乱期间,李存勖却在幽州大展拳脚,他率领河东的沙陀军,杀向幽州,要与刘仁恭、刘守光父子了结上一代留下来的恩怨。

刘守光自从做了皇帝后,信心自我膨胀,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整编军队,扩充兵力,准备出兵攻打易州、定州。刘守光的扩张计划遭到一个人的反对,这个人名叫冯道。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晚年号长乐老。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冯道是五代时期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整个五代时期。在险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冯道“历仕四朝,三为中书”,位不离三师三公,侍奉过十个君主,做了三十多年高官。博得每个政权皇帝的赏识,稳居高位,安渡激流,成为历史上的“不倒翁”。

有人认为,冯道对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不跟着别人一条道走到黑;忠于职守,办事情既有原则,也讲究技巧;为官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有胆有识,谋略过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完人”。正因为有了这些品质,他才能置身于五代十国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空下,保持人格的独立、为民请命后还能全身而退。

冯道出道的第一站,就是投奔幽州节度使刘守光,成为刘守光的幕僚。他见刘守光擅自兴兵,出面劝阻。刘守光不但不听,反而将冯道关押起来。

冯道的官声颇佳,很得民心。燕国百姓听说冯道被关进大牢,很多人都想办法营救他,最终还是被人救了出来。史书没有记载营救冯道的人是谁,也许根本就不止一个人,无从记录,所以就干脆不记。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冯道出狱后,料知刘守光成不了气候,带全家老小逃离幽州,投奔河东监军张承业。张承业很重视他的“文章履行”,将他推荐给晋王李存勖。

李存勖任命冯道为书记,向他询问燕国的情况。从冯道的口里,知道刘守光要攻打易州。

李存勖正要出兵燕国的时候,王处直派人来请求支援。李存勖便派振武军节度使周德威率三万兵马驰援定州。

李存勖为何要急着攻打燕国呢?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父亲李克用的遗命,李克用临死的时候,给李存勖留下三支箭,其中一支就是命他射杀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另一个原因是出于战略考虑。

乾化元年(911),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国号大燕。如此一来,李存勖便处于南有后梁进攻,北有契丹侵袭,中有幽燕、镇定等割据势力干扰而陷入多面作战的不利地位。面对如此形势,李存勖采取“先取刘(守光),然后专意南讨”的用兵策略,决定先拔除刘守光这根刺。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乾化二年(912)正月,周德威率军东进到达飞狐,同赵将王德明与义武军将领程严在易水会师,三镇军队进攻燕国的祁沟关,夺取祁沟关后,连夜进军,包围了涿州。

涿州刺史刘知温坚守不出。

刘守奇的门客刘去非在城下冲着城上的刘知温大呼道:“河东小刘郎来为父讨贼,与你们何干,为何要坚决死守?”

刘守奇是刘仁恭的儿子,他摘下自己的头盔赏给了这个门客。守城的士兵听到喊话,失去了斗志,很多人都远跑了。刘知温鲜有自知之明,知道涿州守不住,打开城门,投降了晋军。

涿州城墙坚固,刘知温如果死守,三镇联军能否攻下来,或要多长时间攻下来,都是一个未知数。三镇联军兵不血刃,两天就拿下了涿州,这是刘守奇的功劳。

周德威认为刘守奇抢了他的风头,心存嫉妒,在李存勖面前诬陷他,说他是刘仁恭的儿子,同刘守光是一路货色。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李存勖召见刘守奇,刘守奇担心获罪,带着刘去非和进士赵凤逃到梁国去了。被后梁朝廷任命为博州刺史。

周德威拿下涿州之后,挥师疾进。九天之后,兵临幽州城下,另外还派裨将李存晖等人去攻打瓦桥关。

瓦桥关的守将以及莫州刺史李严,根本就不做抵抗,晋军还没有到,他们便到途中拱手相迎。

刘守光一面紧闭城门死守,一面厚着脸皮向梁朝求救。

这就是前面讲的燕国使者史彦章到洛阳,向朱温说刘守光替朱温攻打易州、定州,定州王处直从晋国、赵国请来援兵夹攻幽州之事。

刘守光虽然可恶、无耻,但不傻。他知道,朱温再怎么不喜欢他,为了牵制河东的李存勖,也只能捏着鼻子拉他一把。以梁兵的强大,就算打不赢,至少也能吸引围攻幽州的晋军南下,让自己得到喘息机会。

刘守光料得不错,朱温果然出兵了,而且还是御驾亲征。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李存勖的部署却超出了刘守光的意料,他是下决心要灭掉刘守光,根本就没有打算调动围攻幽州的部队。

接下来的事就更出乎刘守光的意料。晋将李存审巧施妙计,以区区数百晋兵,竟然吓跑了七八万梁兵。

朱温遭到调戏后,老病复发,病困贝州,继而返回魏州,被博王朱友文接回洛阳。

梁军撤了,幽州失去了强援,刘守光的处境更加危险,只得下令 死守。周德威见幽州城池坚固,担心自己的兵力不够用,便向晋阳请求 支援。

李存勖对幽州是志在必得,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立即派李存审率吐谷浑、契苾两部番兵,前往幽州增援周德威,同时,命李嗣源攻下瀛州(河北河间)等城,对刘守光实行战略合围。

周德威有了援兵,便在幽州城四面筑垒,准备打持久战。

刘守光派大将单廷珪率一万精兵出城迎敌。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单廷珪不愧为幽州第一骁将,呼啸而出,犹如下山猛虎,势不可当。晋军只得退守龙头冈。

单廷珪果然骁勇,见晋军扎住阵脚,周德威站在高处指挥,挺枪大吼一声:“活捉周杨五!”杨五是周德威的小名。

单廷珪杀退晋兵,杀到周德威马前,周德威佯装害怕,掉转马头就跑。单廷珪一路猛追,枪尖几乎刺到周德威的后背。周德威侧身避过,单手抽出铁锤,一锤把单廷珪打下马去,晋兵一拥而上将他活捉。

燕兵本来就少,士气也很低落,见主将被擒,更无斗志,四散溃逃,周德威趁势掩杀,把燕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燕兵见主将被擒,再也无人敢战,吓得转头就跑,溃不成军。河东军趁势追杀,斩敌三千余人。

周德威杀了单廷珪,分兵两路,一路攻打顺州,一路攻打澶州(今河南濮阳县),并双双告捷。后来,又乘胜出南沙,打败芦台军,攻占了居庸关。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刘守光异常恐惧,再次派人到汴州求救。

朱友珪弑父篡位后,正忙着“稳定局势”,自己的事都管不过来,无瑕他顾,他给刘守光的使臣撂下一句话:自己的屁股自己抹,就给打发了。刘守光求人不着,只好自己想办法,他命大将元行钦率兵驻扎在山北,命骑将高行珪率兵驻扎在武州,作为幽州城的外援。李存勖针锋相对,派李嗣源去攻打武州。高行珪吃了败仗,干脆就不打了,带领部队投降了李嗣源。

元行钦听说武州失守,高行珪投故,带兵去攻打高行珪。高行珪把弟弟高行周(五代名将高怀德之父)送到晋军做人质,请求晋军援助。

李嗣源再次出兵攻打元行钦,一连交战了八次,差不多把元行钦打成了光棍。元行钦的本钱打光了,玩不下去了,只得缴械投降。

李嗣源见元行钦是个人才,收他做了义子,改名李绍荣,任命他为代 州刺史。

高行周也被留下为李嗣源做事。他经常同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一同率领牙兵作战,屡立战功。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李从珂的母亲魏氏,先是嫁给一个姓王的男人为妻,生了个儿子取名阿三。李嗣源跟随李克用出师河北,见魏氏秀色可餐,抢过来做了妾。阿三便随母亲投奔了李嗣源,拜李嗣源为义父,取名从珂。

李从珂长大成人后,因作战勇敢而名声大振。晋王李存勖曾夸赞他说:“阿三与我同岁,打仗和我一样勇敢,是个不寻常的人啊!”

仿佛叫“阿三”的人,总跟唐朝过不去。朱温叫阿三,推翻了大唐三百多年的江山,自己做了皇帝。李存勖后来创立了后唐政权,篡夺后唐江山的人,也是一个叫“阿三”的人,这个“阿三”就是李从珂。

周德威围攻幽州已有一年多时间。开始,幽州的外围还有不少兵马,晋军腹背受敌,周德威不敢全力攻打,于是便连营竖栅,与燕兵对峙。后来,幽州外围的几股援兵,先后被李嗣源等兄弟部队消灭,幽州成了一座孤城。周德威没有了后顾之忧,下令全力攻城。

四月,周德威率军直逼幽州南门,将幽州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刘守光终于清醒了,知道这个皇帝不好当,再不低头,说不定晋军就攻进城,连命都得搭上,于是给晋军主帅周德威写信,约他城下修盟。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刘守光派来的使臣见到周德威就磕头,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周德威笑着说:“你们的大燕皇帝还没死呢!你磕什么头?我只是奉命讨贼,晋王没有让我来修盟,所以,修盟本人不感兴趣。回去告诉刘守光,叫他别耍花招,如果他是个男人,还有种的话,就出城决一死战!”说完,命人把来使赶走了。

刘守光更加害怕,又派大将周遵业带一千匹绢、一千两银子和一百段锦出城,献给周德威,哀求说:“富贵成败是人生常事,录功叙过是霸主盛业。刘守光不想替朱温做事,所以背叛梁国,自己称帝。没想到得罪了贵国。现在已经知罪了,并真心悔过。希望贵国能够原谅。”

“能打仗就快点儿来,不能打仗就投降,说那么多废话干什么?”周德威说罢,起身离去。

周遵业快怏退回,向刘守光转告了周德威的话。

刘守光急得抓耳挠腮,无计可施。正在踌躇之时,突听喊声震天,晋军攻城了。刘守光只得硬着头皮登城督战,远远看见周德威骑着骏马,指挥士兵攻城,冲着城下可怜巴巴地喊道:“周将军,你也是三晋贤士,为何非要把我逼上绝路,难道就不能网开一面吗?”

周德威冲着城上喊道:“刘守光,你已经是砧板上的肉,要怪就怪你自己作恶太多,怨不得别人。”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刘守光一时语塞,站在城墙上,放声痛哭。

不久,平营、莫州、瀛州先后都投降了晋国,刘守光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情急人拼命,刘守光也到了拼命的时候,他乘晋军一时松懈之际,连夜带兵溜出幽州城,偷偷跑到顺州城下,假冒晋军,大叫开门。守城的晋军竟然被他骗过了,打开了城门。

刘守光率兵一拥而入,杀死守城的士兵,占领了顺州城,又乘胜转战 澶州。

周德威得到消息,立即率兵赶往澶州。两军在途中相遇,一场混战,晋军大胜。刘守光带着残兵百余人,又逃回幽州。

李存勖派张承业到前方去犒赏将士,并同周德威商量下一步的战略战术。

刘守光知道张承业到了幽州,派人给张承业送信,表示愿意举城投降。张承业知道刘守光是一个非常狡猾、反复无常的小人,拒绝了他的请求。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刘守光实在无法可想了,只得派人到契丹去搬救兵。

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也听说刘守光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拒不出兵。求饶别人不答应,求援别人不肯来,刘守光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知道,要想活命,唯一的出路只有投降,于是厚着脸皮,再次派人向周 德威乞降。

周德威始终不肯答应。

刘守光无奈,只得亲自登上城楼,冲着城下的周德威喊话:“我已经走投无路了,求将军宽限时日,等晋王来了,我便开城投降。”

周德威让张承业返回太原报告幽州的战况,并向李存勖转达刘守光请降的意思。

李存勖想亲自完成父亲的遗愿,不想假手于人,于是让张承业留守太原,自己率领一支人马赶往幽州,直接来到幽州城下,让士兵喊刘守光上城答话。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刘守光!”李存勖冲着城上大喊道,“朱温篡逆,我本想同你会合河朔五镇兵马,光复唐朝,你不肯与我同心,还效仿逆贼朱温,自己称帝,吞并镇州和定州,因而引起众怒,你才落得如此下场。胜负成败是常有的事,必须由你自己选择。要我来,你有何话说?”

刘守光哭丧着脸说:“我已经是釜中龟、瓮中鳖,一切听晋王的,你给我一条生路吧!”

李存勖也不是一个信人君子,为了将刘守光骗出城,取出一支箭,一折两段地说:“你出来吧!我们谈谈,我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刘守光见李存勖爽快地答应了,以为他心慈手软,好欺负,含糊其词地说:“改天吧!改天我出城投降。”

李存勖既好气又好笑,只得同周德威一起返回大营。

当天夜里,燕将李小喜在城头拴一根绳子,偷偷地溜下城墙,投降了晋军。李小喜,就是当年给刘守光出谋划策、亲手捉拿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的那个人。白天,他还慷慨激昂地对刘守光说“自古有战死的天子,没有降敌的皇帝”,把刘皇帝感动得热泪盈眶,决定与幽州城共存亡。晚上,他就溜出城,投降了晋军。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李小喜告诉李存勖,说城中已经弹尽粮绝,刘守光并没有投降的意思,他的目的是想拖延时间,等待救兵。

李小喜带来的消息,正是李存勖想听到的,其实,他巴不得刘守光拒降。这样,他就能名正言顺地杀了这个恶人,也不必日后背上言而无信的罪名。

李存勖下令,全军五更造饭,黎明时分向幽州城发起总攻。

晋军从幽州城四面围攻上去,喊杀连天,这边竖梯,那边爬城,一拥 而上。

燕兵本来就已精疲力竭,哪里还能支持,即使有心防守,也是防不胜防。晋兵登上城楼,拔去燕国的旗帜,改换成晋国的旗号。

李存勖进城后,派人前去捉拿刘守光,但将幽州城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他。

李存勖出榜安民,严禁官兵侵扰百姓。封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改任李嗣本为振武节度使,派兵去追捕刘守光。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大燕皇帝刘守光打仗不行,逃命的速度倒不慢,城池即将攻破的时候,他带着大老婆李氏、小老婆祝氏和三个儿子刘继珣、刘继方、刘继祚,化壮后趁乱混出城,想逃往沧州。谁知慌乱之中迷了路,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身上又没带干粮,脚也走肿了,无奈之下,躲进一个山洞里休息。

刘守光见山下有一个村庄,便让祝氏下山去讨点饭吃。当祝氏走进村庄后,村民见她细皮嫩肉,衣服华丽,分明就是一个贵妇人,不像要饭的。有人询问她的身份,祝氏竟然毫不隐瞒。她以为,只要村民知道她是大燕国皇帝的女人,讨口饭吃总该不是问题,说不定还会得到盛情款待。

事情并没有祝氏想象的好,大燕国皇帝刘守光在百姓中的形象很差,而李存勖占领幽州后,严禁官兵扰民,在百姓中有一个较高的印象分。老百姓都很单纯,要求也不高:不管谁做皇帝,只要让他们过上安定的日子,那就是好政府;否则,就是坏政府,那就是混蛋。李存勖与刘守光相比,混蛋当然是刘守光。

村民们一边假意答应给祝氏安排食宿,让她去把山洞的刘守光等人接过来,暗中却派人去通知晋军,让他们来捉这群漏网的大鱼。

李存勖正在喝酒,见刘守光和他的两个妻妾、三个儿子被押进来了,大笑地说:“刘守光啊!刘守光!你是幽州城的主人,客人来了,你怎么跑去躲起来了呢?”

刘守光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只求饶命。

李存勖命人将他同刘仁恭关在一起,让人给他们送去酒饭。

刘守光已有两天没有吃饭了,正是饥肠辘辘的时候,也不顾什么形象,抓起碗,狼吞虎咽大吃起来。

乾化三年(913)十二月,李存勖下令班师,临行前,他让掌书记王 缄起草“露布”。

“露布”是一种檄文的名称,唐朝以来,军中多把奏捷文书称“露布”,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没想到在王缄身上出了一个超级大洋相。王缄虽然是掌书记,但并不知道露布的典故,就把文书写在白布上,让人捧着白布来见李存勖。众人有知道典故的,哪里还能忍得住,狂笑不止,一时间成为笑谈。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李存勖要羞辱刘仁恭、刘守光,让他们父子俩戴着枷锁,顶着王缄发明的“露布”,跟着大部队回太原。

刘仁恭好歹也算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没想到大好江山被宝贝儿子彻底葬送了,他吐了刘守光一脸唾沫,大骂道:“你这个逆子,竟然将老子害到这个地步!”事已至此,说什么也没有用。刘守光闭着眼睛,装作听不见。

队伍路过赵州,王镕大摆宴席,迎接晋军,请李存勖上座,向他举杯祝贺。酒兴正酣时,王镕提出想见刘守光一面。

李存勖命人把刘仁恭父子牵进来,卸去枷锁让他们入席。

刘仁恭父子上前拜谢王镕。王镕答拜之后,还赠送他们衣服和鞍马。刘守光入席之后,仍然是狼吞虎咽,毫无惭色。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李存勖告别王镕,带着刘家父子返回太原。

李克用临死的时候,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其中一支箭,就是要李存勖除掉背信弃义的刘仁恭父子为他复仇。

李存勖回太原后,将一众人犯带到太庙,他要在太庙处置刘家父子,完成父亲的遗愿。

刘守光临死前丑态百出,哭着说:“臣死无恨,但是叫臣不投降的是李小喜,他这个罪人不死,臣死后也要到阎王爷那里去告状!”

李存勖将李小喜叫来,李小喜瞪着眼问刘守光:“囚禁父亲,杀死兄长,吃他们的肉,这也是我教你的吗?”

李存勖嫌李小喜对原来的主子无礼,将他杀了。

刘守光见李存勖不肯饶他,又绝望地大叫:“我善于率领骑兵作战,大王要复兴唐朝江山、成就霸业,为何不留我一命,我为大王效力啊!”刘守光的妻子祝氏和李氏见丈夫如此没有气节,骂道:“陛下,事到如今,求生干什么?”说罢,引颈就死。

五代桀燕的结局,恶人有恶报,李存勖攻破幽州城,擒杀刘守光

刘守光仍然哀诉求饶,结果还是身首异处。

刘仁恭被押到雁门,在李克用的陵墓前处死。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的三支箭,六年后,李存勖总算交还了 一支。

刘家父子在幽州一共当了十九年土皇帝,刘守光做“大燕皇帝”两年又四个月,大概是因为这对父子作恶多端,太不成体统,所以,“五代十国”里,没有给“大燕”排座次。李存勖攻破幽州,既解除了来自刘守光的威胁,又得到卢龙一镇,扩充了领地。

从此以后,晋、梁势力开始逆转,河东占据主动,逐渐转守为攻;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双方还是处于战略僵持阶段,展开惨烈的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