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认识区分轻重缓急以及自我定位

这几天没怎么写文章,自己的思维也很混乱,每天都被一堆的琐事说困扰着。晚上反思了下,根本原因两个:一个是没有大方向的规划,一天的时间中,该如何详细安排 。第二是这几天一直在家里,没有在公司办公室工作,没有那种良好的环境氛围。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时间的利用效率非常低。

我们之前说过这个话题,假如一个人每天被那些无关的琐事所困扰,把时间花在价值不高的事情上。

如何认识区分轻重缓急以及自我定位

短期或许没什么大的影响,长期的影响就很大了,一个人的进步速度,决定了他将来的发展。每天细小的一点进步和每天细小的一点退步,那差距就是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的差别,他们最后带来的最后结果,前者是37.8,后者是0.03,经过365天的磨练,最后的区别达到成千上万倍。

复利效应告诉我们,我们所做的所有的事,都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你把钱投资在能增值的资产上,就会钱生钱,给你带来更高效益。你把时间投资在产出比更高的事情上,那么最后就会带来更高的回报。

我们从时间上的投资来计算,每天的时间规律是:第一做紧急且重要的事情,第二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第三做不重要紧急的事情,最后才选择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紧急且重要的事情,每天基本上很少,不重要紧急的事情可做可不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应该尽量不做。

那么一天里面,除了吃饭睡觉,那么一半的时间应该放在哪里呢?显然是放在重要不紧急的事。

接下来来重点聊聊,如何把时间分配在紧急重要的事情上,和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首先什么是紧急重要的事情呢?那就是日常工作,你在什么岗位就干日常和工作必须要做的事情上,这是每天做了后,能够马上获得及时奖励的。举例:你在公司做基层销售的话,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是找客户、搞定客户,帮公司创造销售额。那么每天公司安排的基本任务,肯定要完成,你是电话销售,今天有没有打200个电话,你做推销,今天有没有找100个人面对面推销,这就是你每天最重要的工作。

你的岗位决定了你的工作性质,关于公司的战略方向,不是你所操心的。就像当初有个大学生,刚进入阿里还没三个月,就给马云写了篇长达一万字的阿里未来战略方向建议。马云看到的第一眼,不是夸这个年轻人年轻有为,而是让公司的人事部门,赶紧把这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给开掉。并且还规定,以后在阿里没呆够三年的员工,不得给公司提任何的战略方向建议。为什么这么规定?首先是屁股决定脑袋,你在基层就先把基层的事情干好,公司战略方向属于公司高层所思考的。其次是一个基层在大公司,没呆两年,是根本不清楚不了解这个公司的。

为什么不少的基层打工的,老是会认为他们的老板就是个傻逼,总认为老板所做的决定,简直是把公司往火坑里推。那是基层员工的眼界太狭小了,位置决定了,公司的核心利益和内部结构,你根本不了解。对于老板来说,他要的是公司大局发展的好,追求的是公司的总体利益,对公司整个的情况,了解的更清楚详细。而当你只是基层的时候,你看到的只是最底层的信息资源,所以对老板所作出的决定,有时候难以理解。当你做高层的时候,也是一样,每天该思考的是公司总体的战略方向,人员安排,如何发挥一线作战部队的战斗力。

华为任正非就曾经说过,砍掉高层的手脚,砍掉中层的屁股,砍掉基层的脑袋,这样才能让一个公司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如果你是小老板的话,那么你就是公司的头号员工,公司最重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每天如何去营销提升公司的销售额。

如何认识区分轻重缓急以及自我定位

如果是中大型企业,那么老板就是公司的大脑,并且还专门组织个大脑中枢组织,来制定公司战略,安排中层去指导一线作战部队。除了忙完紧急重要的事情,接下来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如果你是基层员工,你肯定想成为公司高层,或者是将来自己出来创业。那么你就要思考,将来要想成为公司高层的话,我得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比如演讲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管理能力,笼络人心的能力,这些就是你工作之外,每天都必须想办法去提升的。如果你在打工,将来想出来创业,那么创业的第一点是,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项目,那么每天都要在业余时间,去多了解市场上一线红利信息。

第二点是项目确定了,你要解决生存问题,那就是必须学会营销,公司有了正向的收入来源,解决了基本销售额问题,才有机会去进一步发展。那么在第二步,每天都必须在业余时间去学习营销,提升自己的营销技能。

第三点是解决商业模式问题,单纯的只会卖东西的老板,永远做不大。假如你将来想成为大老板,那么就必须要学习了解各种商业模式,将来在公司有机会进一步发展的时候,通过一套合适的商业模式,让公司快速的去做大做强。

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主要时间花在读书学习、资源整合、健身、培养业余爱好上。读书学习是每天的必修课,当然学习不一定是要读书的,和牛人交流是一种学习,看行业大佬课程、资料是一种学习,去了解一种新的东西是学习,看新闻、同行大佬更新的公众号、知乎、头条了解行业信息也是学习。

对于老板来说把大块的时间拿出来学习不够现实,所以无时无刻都在以学习的心态去面对。当你看昨天的自己是傻逼的时候,说明你进步了。目前我比较喜欢的高效学习是看书、看课程,因为这是系统的学习了解一样东西。除了学习之外,日常链接一些牛人,多去整合些资源,或许当下不一定能用得上,将来迟早都会用上。这里最简单的是,去你认为价值很高的线上圈子或线下圈子,多去冒泡,除了圈子里公开聊聊天,还去每天找一位你欣赏的大佬去聊聊。在链接人脉资源上,一定要主动,或许你以为自己也很了不起,应该别人都主动找自己才对。

假如你的能量够强大,把牛人都吸引过来,这再好不过了。可惜我们都是普通人,想链接到和自己相似或更高维度的圈子,那么就必须去主动。当你能放低姿态的时候,你已经胜利了一半,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是渴望和他人去交流的。闭关自守的清高,只会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看不到海阔天空的。健身,是我现在的一个痛点,明明现在每天坐在办公室,缺少运动,篮球就在脚下,就是懒得去动。日常健身,这是对自我身体的投资,磨刀不误砍柴工,毛主席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连毛主席这样日理万机的人物,每年还抽空去长江上游泳,咱还有什么理由可逃避的呢?明天开始,必须每天抽出半个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

如何认识区分轻重缓急以及自我定位

培养业余兴趣爱好,很多人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都是和自己的业余爱好有关。有人从小喜欢唱歌,后来成了歌星,有人会说笑话,本来一个马大哈,后来在抖音上成了千万粉丝的头部大V。这里最典型的,就是两年前我一个朋友特别喜欢养宠物,那时候每月工资就5000块钱,买个布偶猫就花了15000块钱。而且还养了一对,后来母猫还怀孕了,产下了一窝的小猫。正当他很烦恼的时候,在微博上挂了条宠物猫 领养信息,有不少人都想要领养,并且还开出5000块钱的酬劳。这让他看上了宠物市场的这块商机,与其辛苦上班,一个月挣个5000块钱,还不如养的猫生的一个崽儿值钱。后来他直接辞职,专心在家养宠物赚钱,也没想着怎么把事业做大做强,就自己玩玩,现在每年也有四五十万收入。

你今天培养的兴趣爱好,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你的事业。有个圈里认识的大佬,特别喜欢玩手办,几十块钱的成本卖几千。一开始只是喜欢玩,后来玩着玩着,就发现这块小市场真他妈暴利,索性自己去干了,现在也是轻松年入几百万。有人玩物养志,有人玩物丧志,在培养兴趣爱好的时候,假如给你带来的是正向发展,那就去玩,假如只是负向发展,那就换个。

说一千道一万,明天开始以身作则,必须每天去严格的做好日常工作,在处理好当下每天的工作任务之后,每天都去学习、健身、培养下业余爱好,整合圈子资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