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化学真谛坊”关注我们,即可获取同步辅导、学习经验、方法指导、学习资料等,每天与您相约!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化学真谛坊

知识/方法/热点/题型/经验/政策/志愿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特别提示

   今天给大家分享《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中和热、燃烧热都是反应热,如何区分什么样反应热是中和热、燃烧热,傻傻滴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今天为大家分享《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01

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知识梳理

反应热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题型一般为选择和填空,考查的内容主要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等。

一、正确理解“三热”概念

1、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本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用△H表示,单位是kJ/mol,并规定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

2、燃烧热

(1)概念: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1表示。

  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 kPa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

(2)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1,表示在101 kPa时,1 mol 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

C8H18(l)+O2(g)=8CO2(g)+9H2O(l)ΔH=-5 518 kJ·mol-1,即C8H18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1。

(4)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放=n(可燃物)×ΔH式中:Q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ΔH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5)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表示时取负值。例如,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而△H=-890.3 kJ·mol-1且必须以1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

(6)要与热值概念进行区别。热值:1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该物质的热值。

3、中和热:

把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单位是kJ/mol。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

(2)注意几个限定词:①条件:稀溶液。②反应物:酸与碱。(中学阶段,只讨论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3)生成物及其物质的量: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OH-(aq)+H+(aq)=H2O(l)    ΔH=-57.3 kJ·mol-1。

(3)中和热的测定

  ①测定原理

c=4.18 J·g-1·℃-1=4.18×10-3 kJ·g-1·℃-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a、仪器: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b、药品: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③实验过程(步骤)

a、在大烧杯底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图所示。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b、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c、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d、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防止造成热量损失)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表格中。 

e、重复实验步骤2~3次 

③④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温度 实验次数 实验起始温度t1/℃

终止

温度 t2/℃

温度差

(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
2
3

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

1、用弱酸或弱碱代替强碱或强酸。由于弱酸弱碱为弱电解质,其电离需吸热,导致反应产生的热量少,测定结果偏低。

2、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因所取盐酸体积大于50.0mL,测定结果偏高。

3、用0.50mol·L-1NaOH溶液代替0.55mol·L-1NaOH。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导致中和反应中盐酸不能完全反应,测定结果偏低。

4、选用较高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盐酸和NaOH溶液的浓度过大就会使溶液中的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增强,电离程度就会减小,则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一部分来补偿未电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5、用温度计测量盐酸温度后,未用水冲洗干净,就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使部分NaOH溶液中和,产生的热量散失在空气中,测定结果偏低。

6、量取盐酸后没有换用量筒,就直接用未洗干净的量筒量取NaOH溶液,测定结果偏低。

7、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时,实验操作迟缓。使得部分热量损耗,测定结果偏低。

8、把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时,有少量溅出。由于NaOH溶液有少量的损耗,中和反应未进行完全,产生的热量偏小,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二、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Δ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隔开。若为放热反应,ΔH为 <0:若为吸热反应,ΔH为>0 。ΔH的单位一般为kJ/mol。

2、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个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3、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4、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5、当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6、用中文表示焓变时数值没有正负号,而用符号表示焓变时数值必须注明正负号。如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H=-285.8kJ/mol。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1、键能定义:在101kPa、298K条件下,1mol气态AB分子全部拆开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时需吸收的能量称AB间共价键的键能,单位为kJ·mol –1。

2、键能与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最主要的变化是旧化学键发生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也主要决定于这两个方面吸热与放热,可以通过键能计算得到近似值。

①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为吸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反应热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反应热,符号ΔH,单位kJ·mol –1,吸热为正值,放热为负值。可以通过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热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其数据来源的基础是实验测定。由于反应热的最主要原因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所以通过键能粗略计算出反应热。

ΔH(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为方便记忆,可作如下理解:断裂旧化学键需吸热(用+号表示),形成新化学键则放热(用-号表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键能的代数和,即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若ΔH<0,为吸热,若ΔH>0,为放热。

3、物质稳定性:物质在反应中放出能量越多,则生成物能量越小,该物质越稳定,生成物中化学键越牢固。反之亦然。如:同素异形体稳定性的比较:根据△H正负和大小判断,反应放热,说明生成物能量小,较稳定。

 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联系与区别

反应热 中和热 燃烧热
含义 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 mol 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 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反应特点 任何反应 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物质状态 物质的状态要确定 稀溶液 生成物在常温下为稳定态
方程式配平标准 任意物质的量 以生成1 mol H2O(l)为标准 以燃烧1 mol 可燃物为标准
△H符号 放热取负值、吸热取正值 负值 负值
能量数值的描述 必须指出是放热还是吸热或使用正负值或用△H表示 直接描述热量的变化时不必再指明是放出的热量,可用△H表示
说明 ①△H=∑E(生成物)-∑E(反应物)②△H值与书写形式有关,单位一般是“kJ·mol-1” ①电离吸热、溶解时吸热或放热②稀强酸与稀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 稳定的氧化物如CO2、SO2、H2O、P2O5等
①在中学阶段,如果不指明条件就默认为通常状况,比较△H的相对大小时要考虑其数值的“+”“-”的问题②用弱酸或弱碱的稀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时,每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五、误点警示

1、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只要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温度即迅速降低,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说明该反应已进行。加热只是反应所需的一种条件,放热、吸热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只要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一定放热,反之,就一定吸热。有的放热反应如碳的燃烧需要加热到着火点才能进行。

2、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以下反应热均非中和热:

①H2SO4(aq)+1/2Ba(OH)2(aq)==1/2BaSO4(s)+1/2H2O(1)(此处还有BaSO4(s)的生成热);

②NaOH(s)+HCl(aq)==NaCl(aq)+H2O(此处还有NaOH的溶解热);

③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1)(此处还有CH3COOH电离热)。

3、已知:H2(g) + Cl2(g) = 2HCl(g)  ΔH = - 184.6 kJ·mol-1,能由此判断出氢气的燃烧热为184.6 KJ·mol-1吗?已知2C2H2 (g)  +5O2 (g)  → 4 CO2 (g)  + 2 H2O(l); △H=-2600kJ·mol-1,能说乙炔的燃烧热为-2600kJ·mol-1吗?另外,物质的燃烧热大,其产生的火焰温度就高吗?

答:“燃烧热”的定义是: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或单质)时放出的能量。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物质:C→CO2(g),H→H2O(l),P→P2O5(s),N→N2(g),S→SO2(g)。生成不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不是燃烧热,如:C→CO(g),H→H2O(g)。氢气在氯气中虽能燃烧,但其热效应却不是燃烧热,只能称为反应热。

燃烧热叙说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文字表示,此时只能用相应的数值和单位,不能用“—”号。如乙炔的燃烧热为1300kJ·mol-1;一是用△H表示,此时需用负号表示,如乙炔的燃烧热△H=-1300kJ·mol-1。火焰的温度与可燃物的燃烧热和热量损失(如生成的水等)有关。燃烧热相差不大时,生成的水越多,热量损失就越多,火焰温度就低。

02

例题示例

【例题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 NaCl(aq)+H2O(l);△H=+57.3 kJ/mol(中和热)

C.S(s)+O2(g)=== SO2(g);△H=-269.8 kJ/mol(反应热)

D.2NO2== O2+2NO;△H=+116.2 kJ/mol(反应热)

解析:A项燃烧热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得到的氧化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即H2O的状态必须为液态,因此A选项错误;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H应小于0,因此B选项错误;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注明物质在反应时的状态,因此D选项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答案:C

【例题2】25℃,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aq)+SO42-(aq)+Ba2+(aq)+2OH-(aq)=BaSO4(s)+2H2O(1);△H=-57.3 kJ·mol-1

B.KOH(aq)+H2SO4(aq) = K2SO4(aq)+H2O(l);△H=-57.3 kJ·mol-1

C.C8H18(l)+O2 (g) = 8CO2 (g)+ 9H2O(g);△H=-5518 kJ·mol-1

D.2C8H18(g)+25O2(g) =16CO2(g)+18H2O(1);△H=-5518 kJ·mol-1

解析:中和热的标准是生成1 mol 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A项不符合中和热的定义;燃烧热要求必须生成稳定的氧化物,C项中生成物水为气态,应该为液态。D项中辛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D中△H=-11036 kJ·mol-1才正确。所以ACD错误。  答案:B

点拨: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的理解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解该题的关键。

【例题3】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 5O2=== 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A.(6a + 5d-4c-12b)kJ·mol-1         

B.(4c + 12b-6a-5d)kJ·mol-1

C.(4c + 12b-4a-5d)kJ·mol-1        

D.(4a + 5d-4c-12b)kJ·mol-1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1 mol P4中有6 mol P-P键,5 mol O2 中有5 mol O=O键,1 mol P4O10中有4 mol P=O键、12 mol P-O键,所以△H =(6a + 5d-4c-12b)kJ·mol-1。答案:A

点拨: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在断裂和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03

题组强化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量的形式体现

D.2CO(g)+O2(g)===2CO2(g)ΔH<0,则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

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

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

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CO(g)的燃烧热:ΔH=-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566.0 kJ·mol-1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则含40.0 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 kJ的热量

C.已知2C(s)+2O2(g)===2CO2(g)ΔH=a;2C(s)+O2(g)===2CO(g)ΔH=b,则a>b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4.美国研究人员将CO和O附着在一种钌催化剂表面,用激光脉冲将其加热到2 000 K,成功观察到CO与O形成化学键生成CO2的全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A.CO2属于酸性氧化物

B.CO与O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放出能量

C.催化剂可以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D.CO与O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

5.某实验小组学生用5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0 mol·L-1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A.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烧杯间填满碎纸片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60 mL 0.50 mol·L-1的

NaOH溶液进行反应,所放出热量相等

6.有关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1

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ΔH=-11 036 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8H18(g)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等于5 518 kJ

B.相同质量的H2、CO、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CH4

C.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566 kJ·mol-1

D.甲烷燃烧释放出445.15 kJ热量时,转移4 mol电子

7.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65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

B.已知2SO2(g)+O2(g)2SO3(g)ΔH=-196.64 kJ·mol-1,则将2 mol SO2和1 mol O2充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196.4 kJ热量

C.已知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D.已知2C(s)+2O2(g)===2CO2(g)ΔH1,

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

8.在一定条件下,S8(s)和O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SO2(g)和SO3(g)(已知:2SO2+O22SO3),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A.S8(s)的燃烧热ΔH=-a kJ·mol-1

B.1 mol SO2和过量O2反应可释放出b kJ的热量

C.2SO3(g)2SO2(g)+O2(g)ΔH=+2bkJ·mol-1

D.若使用V2O5作催化剂,当SO2(g)转化生成1 mol SO3(g)时,释放的热量小于b kJ

9.(1)人类要实现登月需利用大功率运载火箭,火箭推进器中装有液态还原剂肼(N2H4)和液态强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如图是一定量液态肼与H2O2(l)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1 mol气态水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①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写“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写出该火箭推进器中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该火箭推进器中H2O2(l)有24 mol共价键发生断裂,则释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kJ。

(2)经地面实验测定,360 g液态水经太阳能分解反应的焓变ΔH=+a kJ·mol-1(a>0),则氢气和氧气在月球上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研究发现液氨也能用于火箭推进剂,已知下列数据:

化学键 H—N H—O N≡N O==O
键能/kJ·mol-1 386 465 942 498

则17 kg氨气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释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kJ。

04

答案精析

1.A [化学反应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A正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以热能的形式体现,有时以电能、光能的形式体现,C错误;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D错误。]

2.B [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反应N2(g)+O2(g)===2NO(g)的ΔH=946 kJ·mol-1+498 kJ·mol-1-2×632 kJ·mol-1=+180 kJ·mol-1,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B正确;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不能直接生成NO(g),C错误;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3.D 4.C 5.B

6.D [C8H18(l)―→C8H18(g)吸收热量,所以1 mol C8H18(g)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大于5 518 kJ,A项错误;根据题给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每克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H2 142.9 kJ,CO 10.1 kJ,CH4 55.6 kJ,则相同质量的H2、CO、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CO,B项错误;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可知,C项错误;CH4燃烧释放出445.15 kJ热量时,消耗0.5 mol CH4,转移4 mol电子,D项正确。]

7.D [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65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A项错误;H2的燃烧热为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产物(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C项错误;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但因焓变是负数,所以ΔH1<ΔH2,D项正确。]

8.C [根据题图可知,1 mol O2(g)和 mol 1/8S8(s)反应生成1 mol二氧化硫气体时放热a kJ,依据燃烧热的概念,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S8(s)+8O2(g)===8SO2(g) ΔH=-8a kJ·mol-1,则S8(s)的燃烧热ΔH=-8akJ·mol-1,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1 mol SO2和0.5 mol O2完全反应生成1 mol SO3(g)时释放出b kJ的热量,但SO2和O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SO2不能完全转化为1 mol SO3,故1 mol SO2和过量氧气反应释放出的热量小于b kJ,B项错误;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热,故当使用V2O5作催化剂时,SO2(g)转化生成1 mol SO3(g),反应的ΔH=-b kJ·mol-1,D项错误。]

9.(1)①放热 ②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 kJ·mol-1 ③2 566.4

(2)2H2(g)+O2(g)===2H2O(l) ΔH=-0.1akJ·mol-1

(3)334 500

解析 (1)①根据N2H4(l)与H2O2(l)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②由题意可得火箭推进器中N2H4(l)与H2O2(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生成1 mol H2O(g)时释放出160.4 kJ热量,则生成4 mol H2O(g)时释放出的热量为4×160.4 kJ=641.6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END

声明:本文图文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c++中小于等于怎么表示_【高考化学】高考化学高频点:反应热与中和热、燃烧热两姐妹的剪不断理还乱...

看完觉得好,别忘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