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谈摸鱼式加班族

近年来网上一个词很流行-“摸鱼”,其实这个词并不是现下新出现的网络流行词,而是出自成语“浑水摸鱼”,只不过是在词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衍生了“假性卖力工作,间歇性偷懒的行为”。而后出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网络流行词“摸鱼式加班”,用来指那些上班不认真、边做边玩;下班后领导不走自己就不走,或者加班到很晚然后在领导及同事所在社交网络里打加班标签,让领导觉得自己很卖力、很优秀的工作一族。

前两天读了一篇名为“摸鱼式加班正在毁掉年轻人”的文章,阅读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结合自身工作的经历,更是感慨万千。毕业工作五年多,换了差不多四五个工作环境,细细回首这种形式主义的加班差不多在三个自身经历的工作环境中都存在,从中小公司到巨头企业好像谁都不甘落后。工作中在项目周期紧张、任务繁杂的时候间间歇性加班在所难免,但是一年四季不间断的加班让人难以理解。

很多时候,在我们正常下班时间下班的时候总是有人问你“哎,今天怎么又不加班?”,“哎,你今天怎么又走这么早?”之类的问题。对于这种问题处于礼貌我一般会说“奥,最近项目不怎么忙”,或者“家里有点事,你们最近项目有比较忙吗?”这类的回答,让我惊讶的是其实经常问候别人这类问题的人其实是同一波人。透过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解读他人的工作阅历,我发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大多数领导希望下面的员工加班,而真正在职位晋升的时候却很少让常惯加班的员工上岗”,我佩服这些领导的同时也为这些“不卑不亢辛勤”劳作对的同学感到悲哀。之前和一帮同事一起出去玩耍的时候,某个驴友看到一个大致是“抱怨自己加班那么多,年终奖却不及眼中几乎不加班同事年终奖”的帖子,当时大家就这个问题讨论时一个在某大型外企做中层管理的大哥的一段简短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如果只用加班多少来衡量员工工作态度和成果的话,几乎等同于用谁吃的多谁就越有价值来衡量人生的价值一样可笑,当如此那么任何一头猪的生存价值都远远的高于任何一个人”。不排除外企为避免人权、加班造价不加班的企业文化对这位大哥的影响,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领导者对于加班这件事的态度。

其实有过多年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大多数公司一个项目周期的工作节奏都是基本满足成正态曲线分布的工作时长,这样的分布会让工作的节奏变得松弛有度。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其实大多数的公司的工作任务也是遵循着这个原则的,但是为什么总是有很多的年轻人一年四季都处于工作的“忙碌”中呢,他们没有时间看书学习、没有时间交友聚会、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很多的人一年都没有看完一本书;一年四季没有去探望过年迈的直系亲属,没有时间回家探望自己的生生父母;有的人都奔四了还没有找到男女朋友;一年都没有和自己的妻子对象有过一次浪漫的约会;一年都没有带自己的孩子做过一次亲子活动…。太多的没有让人觉得他们就是工作狂魔,然而现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工作的、年轻的我们去深思。在我工作经历中就有一位伙伴,他悲观沮丧,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快四十岁的人了还没有结婚,因为没有女朋友。我和他谈心的时候他说之前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恋爱,后面工作之余挤下时间去相亲去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不会沟通,不懂浪漫;他怀疑他这辈子可能都会光棍到底了。我分析过他的人生经历,快四十的人了,一直忙碌在工作中,在一家快速发展的上市公司待了13年却还是个小组长,甚至跳槽去其他公司都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那我不经在想那些他所谓忙碌、奋斗的时光里,他都做了什么?如此辛勤卖力却没有取得事业的成功,难道是领导眼瞎看不到吗?共事的时候我观察过他的工作方式,工作的时候边做边玩,娱乐的时候惦记着工作;带领五六个人的小团队经常到处扑火;年底团队总结绩效的时候常挨批评不被认可。我忍不住的想他是否总结过这些年他加的班都哪去了、熬得夜都哪去了、年轻的光阴都哪去了?真的在卖力工作、废寝忘食的在奋斗、放弃生活和健康的在做事业?

通过自然资源的分配原则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20%的人注定享受80%的资源;这不是神的旨意也不是上苍的安排。抛开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我们解读那些靠着自己奋斗而走向成功的人,他们几乎都是人格健全、身体康健、谈吐不凡的人。而在看那些日夜劳累、加班加点工作却始终缺乏成功机遇的人,我们不难发现他没几乎都存在巨大缺陷。不排除极少确实废寝忘食努力工作的人因缺乏机遇而停滞不前,大多数的人之所以加班完全是外在的直观因素造成的,比如做事方法不合理、受上司个人习惯影响、个人不会调节工作节奏、甚至有一部分完全就是偷奸耍滑。而这些主观存在的因必然导致客观下不成功的果,而外在表现出来的就是形式主义的加班或者摸鱼。企业在为员工安排工作的时候一定是根据其个人能力做了衡量后定量安排的,一个会制定目标、评估时量;懂得规划时间、运用知识的人,绝对可以在目标的时间之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下发下来的工作任务。而再根据项目运行的正态分布规律,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工作者一年中、一个季度中的周期中,自身花费在完成目标的时间也是成正态分布的,一个阶段一半的时间应该是正常的工作八小时就可以完成目标,四分之一的时段是处于季度忙碌,需要适量加班才可以完成目标,而剩下的四分之一的时段我们其实是不用投入八小时就可以轻松完成工作任务的。而为什么我们的的身边总是有太多的人在每日每夜的加班呢,这其中极少数人是由于工作方法不对而不得不加班弥补自身不足带来的额外时间消耗,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怀揣着私人目的或浑浊的目标而进行的形式化的、表演性的、投机性的加班工作。

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年轻人浪费掉如此多的时间用来装饰工作,毕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半,它是生活比不缺少的养分,也是个人走向成功、扬名立万的途径,但是绝不是生活的全部。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先是有生活的相对成功,让后才会安心的、堂堂正正的去追求事业的成功,最后通过事业的功名来滋养生活的绝对辉煌。而不是花费美好的光阴去装饰工作、愚弄他人的同时欺骗自己,最后承受华丽表演后现实的不幸和真实。个人觉得工作上我们应该懂得规划任务、规划时间、规划自己,在目标的时间里把事情做的漂亮了这才是能力,如果领导不懂得欣赏这种能力,那我觉得这个地方也就真的不适合一个确实想做事、想成功的人在此扎根了。而我们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再来做一些规划,不时的读写书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定期的做些运动用于保持身体健康、和孩子做必要的沟通保持亲密的亲情关系、陪父母说说话、和女朋友来一场浪漫的约会、和朋友聚聚会…

我们无法保证我们获取事业上的成功,我们能做的就是堂堂正正的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到更好,并以此获取劳动带来的回馈用于生活。但我们却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向着我们期许的样子来打点,不一定是富裕的,但一定是舒心的、健康的、美好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人生如戏,也分戏内与戏外,戏内是表演,戏外才是真实的人生。所以拒绝表演吧,不要做那晦暗的摸鱼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