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Java的设计模式(九):迭代器模式,Java源码中的迭代器模式运用

作者:Code404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Design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访问容器对象中各个元素的方法,而且不需要了解容器对象内部实现结构。

迭代器模式分离了聚集对象的遍历行为,抽象出迭代器类负责具体迭代过程,从而可以使得聚集对象更容易的被复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详细阐述迭代器模式的原理、使用场景以及示例,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该模式。

一、迭代器模式原理

迭代器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角色组成:

1、迭代器(Iterator):定义访问和遍历元素的接口,具体迭代器负责实现这些接口。

2、具体迭代器(Concrete Iterator):具体实现迭代器接口中的方法,完成对聚集对象的遍历。

3、聚集对象(Aggregate):定义创建迭代器的接口,即工厂方法,具体聚集对象返回相应的具体迭代器实例。

4、具体聚集对象(Concrete Aggregate):实现聚集对象接口,返回一个具体迭代器实例。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来更好的理解迭代器模式。

假设我们要实现一个简单的数列,包括添加元素、删除元素和遍历元素等功能。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迭代器模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迭代器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terator {
    boolean hasNext(); // 是否还有下一个元素
    Object next(); // 返回下一个元素
}           

然后,我们定义一个聚集对象接口:

public interface Aggregate {
    void add(Object obj); // 添加元素
    void remove(Object obj); // 删除元素
    Iterator createIterator(); // 创建迭代器
}           

接下来,我们实现具体迭代器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 {
    private List<Object> list; // 数列
    private int index = 0; // 当前元素下标
    
    public ConcreteIterator(List<Object> list) {
        this.list = list;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if (index < list.size())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next() {
        Object obj = null;
        if (hasNext()) {
            obj = list.get(index++);
        }
        return obj;
    }
}           

最后,我们实现具体聚集对象类(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oncreteAggregate implements Aggregate {
    private List<Object> list = new ArrayList<>();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Object obj) {
        list.add(obj);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Object obj) {
        list.remove(obj);
    }
    
    @Override
    public Iterator createIterator() {
        return new ConcreteIterator(list);
    }
}           

现在,我们就可以使用迭代器模式来实现数列的遍历功能了,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IteratorPatter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ggregate aggregate = new ConcreteAggregate();
        aggregate.add("元素A");
        aggregate.add("元素B");
        aggregate.add("元素C");
        aggregate.add("元素D");
        
        Iterator iterator = aggregate.create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           

执行上述代码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数列中所有的元素被遍历输出了。

二、Java源码中的迭代器模式

在我们使用非常频繁的 Java 集合中,就使用了迭代器模式。下面以常用的 ArrayList 集合部分源码讲解 Java 实现迭代器模式的方式。

首先,在 Java 源码的 java.util.Iterator 类中定义了迭代器的基本接口方法,hasNext、next、remove。源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terator<E> {

    boolean hasNext();

    E next();

    default void remov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remove");
    }

   .....
}           

然后,在 ArrayList 中,定义了一个内部类 Itr 实现了 Iterator 接口。源码如下: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extends AbstractList<E>
        implements List<E>, RandomAccess,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

    public Iterator<E> iterator() {
        // 返回一个迭代器对象
        return new Itr();
    }

    /**
     * An optimized version of AbstractList.Itr
     */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E> {
        int cursor;       // 下一个待返回元素的位置
        int lastRet = -1; // 最后一次返回元素的位置; 如果没有则为-1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 集合结构修改次数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 判断是否还有下一个元素
            return cursor != size;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E next() {
            // 获取下一个元素并移动游标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检查集合是否被修改过
            int i = cursor;
            if (i >= size)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 抛出异常,表示没有下一个元素
            Object[] elementData = ArrayList.this.elementData;
            if (i >= elementData.length)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抛出异常,表示集合的结构被修改
            cursor = i + 1;
            return (E) elementData[lastRet = i]; // 返回下一个元素
        }

        public void remove() {
            // 删除当前迭代器返回的元素
            if (lastRet < 0)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 抛出异常,表示没有上一个元素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检查集合是否被修改过

            try {
                ArrayList.this.remove(lastRet);
                cursor = lastRet;
                lastRet = -1;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 修改集合结构次数
            } catch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x) {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抛出异常,表示集合的结构被修改
            }
        }

        ......
    }

    ......

}           

从上面代码可以看到,使用 iterator() 方法可以获取到一个迭代器对象,使用这个迭代器对象就可以变量集合里的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remove() 方法中的下面这一行代码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 修改集合结构次数           

这一行代码的作用,使在用迭代器遍历集合的同时,又对集合元素进行删除操作,不会在遍历下一个元素时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这里又是一个面试经常会问到的问题。

三、总结

通过本篇文章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迭代器模式的优点,它将聚集对象中各个元素的遍历行为进行了分离,从而使得聚集对象更容易被复用。同时,该模式也十分符合Java的设计原则,即“面向接口编程”,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为同一个聚集对象定义不同的迭代器,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当然,迭代器模式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其可扩展性不太好,迭代器只能依次访问聚集对象中的各个元素,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此外,对于一些简单的聚集对象,使用迭代器模式也可能会增加代码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迭代器模式在Java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和遍历聚集对象中的各个元素,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Java语言的面向对象特性和设计原则。

对于本文中的内容,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如果你对我的文章内容感兴趣,欢迎点击关注,谢谢支持![谢谢][谢谢][谢谢]

文章链接:【Java程序员必须掌握的15个设计模式,特点和使用场景汇总整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