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测试技术-性能测试-基础1】性能测试基础知识1、性能测试定义2、性能测试分类3、性能测试常用术语4、性能测试流程

1、性能测试定义

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和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主要包含如下三点:

第一:借助工具;

第二:除了关注普通的正常情况外,还重点关注空间和时间上的很多峰值或异常的系统运行情况;

第三:借助所监控和收集的各项指标来分析系统的性能。

2、性能测试分类

2.1、一般性能测试

验证软件在正常情况和系统条件下能否满足性能指标;

2.2、负载测试

验证系统在一定压力下延长系统运行时间,直到系统性能出现拐点。

2.3、压力测试

验证系统在已处于极限负载下或者某指标已处于饱和状态下系统性能的表现。

2.4、稳定性测试

验证系统在连续运行的情况下,查看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MTBF (错误发生的平均时间间隔)

2.5、大数据量测试

验证系统在使用大批量数据对系统产生压力或影响的情况下系统各种指标是否正常。

2.6、配置测试

验证系统在不同的软件和硬件配置的情况下,找出系统各项资源的最优分配

3、性能测试常用术语

3.1、虚拟用户

在测试环境中,性能测试工具使用Vuser来模拟实际用户。

3.2、并发和并发用户数

并发:强调大量用户的同时性操作,该操作要求对服务器产生压力;

系统用户数:某特定系统的使用用户总量;

在线用户数:登录了系统,或者正在使用系统的用户人数;

并发用户数:在某一时刻同时进行了对服务器产生影响的操作的用户数量,并发用户数小等于在线用户数。

3.3、思考时间

两次请求的间隔时间。(Loadrunner中默认情况下,思考时间为0)

3.4、响应时间

1)用户角度:从请求发出,到看到响应结果。(自己的带宽、运营商、服务端、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返回的运营商、电脑的处理速度都会影响。)

2)请求响应时间:服务器收到用户请求到把响应内容发送出去之后,这段时间(运维考虑)

3)事务响应时间:处理请求对应的事务(Transaction)的时间(开发考虑)

3.5、点击率

每秒钟用户提交的请求数

3.6、每秒钟事务数(Transaction Per Second,TPS)

事务:用户的操作行为的总称,用来衡量TPS、事务成功率的基础。

每秒系统处理交易或者事务的数量

3.7、吞吐量和吞吐率

吞吐量:单次业务中,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的数据交互总量;

吞吐率:吞吐量除以传输时间,衡量服务器性能和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可以用请求数/秒、页面数/秒、字节数/秒等单位衡量。

3.8、性能计数器

一系列用于描述各类型服务器或操作系统性能的指标,在进行资源监控和系统瓶颈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3.9、集合点

所有用户集合在一起,进行并发

4、性能测试流程

性能需求分析->性能测试计划->测试环境搭建(无限接近于实际运行环境)->测试工具选择->测试场景设计->测试执行->发现性能瓶颈->性能调整和优化(开发)->验证和关闭。

性能需求:客户方提出、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明确的指标是判断未来结果是否准确的依据(预期结果)

4.1、测试场景设计

被测交易或使用的脚本、延时策略、运行时长、加压策略、并发用户数量、执行时长、终止方式、资源监控策略等等。

4.2、测试用例设计

根据测试目的,设计性能测试用例。

4.3、测试实施

  • 按测试用例编写测试脚本,按要求插入事务、检查点、集合点、参数化输入,模拟思考时间等。
  • 完成测试场景配置后,执行测试场景,收集测试数据并分析结果。
  • 监控服务器、数据库资源使用情况:
    • 服务器:CPU占用、内存占用、网络带宽、磁盘读写
    • 数据库:最大连接数、最小空闲连接数、连接超时时间、内存分配等。

4.4、测试报告编写

  • 简介(测试目的、文档维护方式、保密级别、术语说明)
  • 测试范围(测试目标、版本)
  • 测试实施过程(任务进度表、测试工具、测试环境、测试数据)
  • 测试结果分析(性能指标分析、服务器资源分析)
  • 测试评价(风险及bug、改进建议)
  • 测试结论(性能指标、是否通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