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为人民而歌

作者:光明网

作者:黄敏雪(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今年是无产阶级音乐运动的先驱、电影音乐的先驱任光(1900-1941)诞辰120周年。在短暂的一生中,他肩负起正义的重担,秉承了原有的国心,放了歌枪林雨,他精彩地创作了一首新歌,写出了爱国激情,唱起了祖国,从《渔光之歌》《回家》到《新四军东风歌》,他释放出旋律的无尽魅力, 突出音乐的红色基因,素有"国手"之称,他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取向,在生活中寻找创造的源泉,以"公众接受的音乐"为创作目的,这些精神财富在今天应该特别受到重视。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为人民而歌

任光

漳州飞出"小小音乐家"

在浙江漳州,东进时期著名艺术家、雕塑家戴炜和他的儿子戴炜藏在这里,两人都擅长钢琴音乐。唐代诗人顾的情况在写到《灵溪宿务赶上灵山,反映出高楼升到月亮闲置,夜半鹤在梦中的声音,犹豫不决的钢琴洞房》诗句,点染了这个浙东小镇丰富的艺术气息。1900年11月9日,一位开创了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光辉篇章的革命音乐家,出生在陆仙县关镇东前街的一个石匠家庭。他是我国无产阶级音乐运动的先驱,电影音乐的先驱。

泸州是歌剧之乡,莲花落下,平湖曲调,后来发展成为越南话剧的"小歌班"随处可见。在家乡浓厚的音乐氛围中,任光的音乐天赋可以发芽,在小学时,他学会了吹笛和铜,也是自制的二胡,琢磨着学习拉戏的音色,还拿皮凳子当板凳鼓,模仿歌剧艺人打鼓节奏。

1911年,任光小学毕业,考入陆仙中学。陆县中学是一所新型学校,为了普及美育,学校买了管风琴,聘请了专职音乐老师。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了音乐人才的光,在那里他学会了弹奏管风琴,二胡的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因为任何轻吹拉的演奏样本都可以来两次,然后就赢得了"小小音乐家"的称号。这时,革命的浪潮也蔓延到了浙东这个小镇,"海浪的声音打破了浙江的潮流",任光也走上街头号召人民抵制日本商品,反对袁世凯称帝,这在他心中播下了爱国之火, 今后将点燃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

1917年夏天,任光高中毕业,进入上海振旦大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股新文化浪潮在振旦大学掀起波澜,任光也立志发挥个人专长,实现音乐梦想,到法国工作学习。1919年8月,任光离开祖国,10月抵达马赛,在里昂的Yaffer钢琴厂工作,学习音乐理论和钢琴。1923年,任光与他的法国同学Greta结婚,并被一家法国公司任命为越南河内Afoqin的技术员和经理。

梁园虽然不错,不是长住家,尽管生活条件优良,家庭幸福,任光也无法消除祖国母亲的强烈想念,他时不时听到从老园里,从心底里发出的声音呼唤。祖国给任光带来了一个梦想的翅膀,让他成为了一个与风雨抗争的海燕,毅然决然地告别了不想和他一起来中国的法国妻子,回去离开了九年,梦想的祖国。

民国时期,上海俪塘路(今衡山路)811号有一座特别引人注目的法式小洋楼,红砖墙,半圆形拱窗,洋溢着西式风格,这里是百代唱片公司。这是当时上海唯一的外资唱片公司,原主营业务是销售国外音乐唱片,因为观众不多,销量也不好,后来又重新录制了中国京剧名歌段和广东音乐唱片,销量激增,当时高薪聘请了既有欧洲背景,又熟悉中国音乐的任光担任音乐总监, 准备做一张大票。进入公司后不久,任光就遇到了左翼剧作家田涵,共同组织了南国社,开始涉足左翼音乐运动。田霖认为任光"在国外公司工作,比较富有,也少被统治者重视",与任光"太亲近"。在革命的大潮中,任光以音乐为武器,开启了他音乐生涯中最成功、最具传奇色彩的新篇章。

声音新歌唱"鱼光"

1932年"一二八"事件后,任光写了一首歌《十九路军》,歌颂了中国军队和人民奋起反抗敌人的爱国精神,"民族战争、反帝先锋、七周血战、全球震撼",成为抗日救援歌曲的第一声。7月23日,他在月亮歌剧协会聆听民谣合奏时遇到了乐队的小提琴家余尔。在日记中,他写下了《百代公司任俊谈》,并对任光的钢琴演奏水平和即兴伴奏能力表示由衷的钦佩,"他弹了好几遍钢琴,真的有点真正的功夫,坐下来,让自己振作起来,看到他演奏出奇的活力。从此,两人后悔踏上了左翼音乐运动的新征程。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为人民而歌

任光(前排钢琴演奏家)和耳朵(小提琴家)

1933年初,任光、余尔、张谔、陆炜等参加了由夏岩、田涵组织的苏联之友音乐团,他们利用任光的高级收音机直接收听苏军电台短波广播的音乐,尤其是优秀的苏军歌曲, 并经常一起研究写苏联歌曲的经验,并学习作曲技巧。2月9日,任光出席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大会,当选为共同打造"新银世界"的常务理事。任光因此"触电",踏上了电影音乐的创作之旅。2月12日,他们还成立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这是左翼音乐运动的中坚力量。当月,任光为电影《母光》创作了同名主题曲和插曲《南洋之歌》。在他看来,任光的歌曲与影片契合度极高,民族风情浓郁,"仿佛是南洋,更具有中国风味",并被公认为"我们的导师"。他还向任光询问小提琴演奏技巧,"他纠正了我的许多小提琴错误。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为人民而歌

抗日战争前线的任光(右)和安元

就在这时,女作家安伟闯入了任光的情感世界。任光介绍后,安伟进入百代唱片公司歌唱部,与任光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为了拓展左翼电影阵地,电影团队决定利用上海莲花电影公司的进步力量,制作更多爱国的进步电影。

在左翼电影歌曲创作中,任光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取向,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以"大众所接受的音乐"为创作宗旨。在与安伟联合发表的《小讨论之歌》一文中,任光明确提出要"毫不拖延地推广和创作真正正确的流行音乐"。在他看来,"很多流行音乐不一定是流行音乐",不能用接受者的数量来判断。他是当时流行的十里一边声音的嗅探者,"在像上海这样的腐朽社会中,事实上,只有强烈而纯净的歌曲才能成为麻醉剂,而不是麻醉歌曲才能唱得像纯净一样。音乐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艺术追求,"真正的大众音乐,往往在语气、节拍上很严格,趣味性较差,难以为大众所接受",这就要求音乐人必须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为人们歌唱,"完美的大众音乐"要"完美的大众文学",写出"完美的歌曲","迅速取代这种病态的大众歌曲"。在这个创意思想的指导下,一部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也被召唤出来。

1934年5月,任光应由蔡楚生执导的电影《鱼光之歌》配乐,为此,他与安伟专程,"艰难跋涉到渔民地区",租了一块板子,"见证渔民的生活,倾听渔民的生活之声",以捕捉歌曲创作的灵感。由于深沉的生活,感觉真实,他们回到了上海,当晚电影的同名主题曲挥手走了。任光和安岩一夜之间为蔡楚生试镜了这部新作,得到了蔡楚生的认可。随后,任光和玉乐一起完成了电影《鱼光之歌》的所有配乐。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为人民而歌

电影《鱼光之歌》海报

《鱼光之歌》是一部无声电影,配乐非常重要,这首主题曲极好地与电影叙事相得益彰,献身于贫困渔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让观众有同样的感受,获得强烈的艺术共鸣。安娟在调度的句子中具有很大的力量,使《鱼光之歌》不仅跳跃了古典诗的精神,而且结合了现代生活语言的质朴新鲜感:

漂浮在海洋和空气中的云层,

鱼躲在水里,

早晨,太阳沐浴在网中,

海风吹拂着你...

歌曲与电影屏幕,切入电影叙事从东海早晨的场景,场景融合,声音和画面反射,以江南民歌抒情温柔的曲调,倾泻出渔民整天在海中辛勤劳作,"腰已经酸了,手也肿了,抓到鱼肚空了", 但始终处于"鱼难抓、渔人、天下儿童贫寒"的悲惨境地;仁光采用民族五音宫风,节奏轻松,旋律轻柔流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据该片主星王人民梅回忆,"记得剧终时,我抽泣着唱着《鱼光之歌》,那海海的恶浪,学习辛苦,渔民的痛苦,一起到心里,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歌词写得那么好,带着悲伤, 悲伤的曲调,真的有感动人的力量。在随后的记者采访中,任光也谈到了这首歌的成功秘诀在于:

音乐是流行的,应该从群众中演奏,是我们作曲家的义务,但勤奋的群众那种悲惨的生活声音来传达。(《电影之书》作曲家任光先生)

6月14日,电影《鱼光之歌》在上海金城大剧院上映,场馆爆满,连84天还是一张票都很难找到,《宣言》称它"在炎热中可以如此持久,确实是史无前例的,可以称之为一句奇谈"在《年度中国音乐》一文中,《鱼光之歌》大获成功的原因在于,"内容的现实、曲调的悲伤、配乐的组织、其与电影现实主题的配合等,都是让它轰动的原因","其轰动性的影响甚至形成了后来的电影,要伴着音乐才能卖出一种潮流。

1935年,《鱼光之歌》代表中国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荣获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国际获奖影片。歌曲《鱼光之歌》也随着影片的热播而走,走红,广为流传。新四军的一位老兵回忆说,抗日战争期间,在紧张多变的战斗中,大家会聚在一起唱《鱼光之歌》。军区首领苏瑜司令员对这首歌情有独钟,经常用手风琴即兴创作,以消除战斗中留下的痛苦,指挥数千名士兵赢得更大的胜利。据广播员孟启宇回忆,1940年,延安新华电台播出时没有开曲,中央领导同志指示从国宗区买回20多张唱片,从中选用《鱼光之歌》作为片头曲。《鱼光之歌》唱出了勤劳群众的声音,星火如黑夜中的光芒,照耀着中国行军的方向,统一区的人民纷纷称新华广播为"黑暗中的灯塔"。直到今年的央视春节晚舞《晨光之歌》,依然以《鱼光之歌》为主旋律为背景音乐,展现出老上海风情。

当时被捕入狱的田晗无意中听到狱警唱《鱼光之歌》,深情写下了《狱中维安》:

骏爱竟然极度化为恨,

我也非常柔软,非常有帮派。

想忘记怎么忘记,

新歌的声音唱着"鱼光"。

"每次我们唱国歌,我们都忍不住想起你。

同时,任光利用自己作为外国公司的特殊地位,报道了党的革命活动,为大量红色音乐的制作和传播做出了无私的贡献。1935年4月14日,也就是他来访的前一天,他和任光等人试图用简短的初稿演唱《易庸军歌》。随后,他从日本寄回了修改后的《易庸军歌》。当时,该公司的法国经理担心,制作这首非常吸引人的救援歌曲会导致日本的"麻烦"和"抗议",因此犹豫不决。任光坚持说:"我们在歌词中没有提到日本帝国主义,也没有提到任何一个,一般来说,抗日战争,应该能够发出的。考虑到这首歌的良好市场前景,法国经理决定全力以赴,并同意制作版本,同时考虑到经济效益。

5月9日,任光组织盛嘉伦、斯图慧敏、郑俊丽、袁牧之、金山、顾梦格、石超等7人,"首次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室录制至今至今已有举世闻名的《易勇军歌》,录音大师编号34848b,至今仍保存在上海国歌展厅。《易勇军歌》唱出了中国儿童一心一意、勇往直前的声音,发出了中国抗日救赎时代最强的嗓音。正如夏衍所说:"1935年'12-9'运动之后,群众歌唱运动变成了全国性的群众运动。全国各地唱响的抗日歌曲,耳边的《易勇军歌》已成为抗日斗争的号角......当时"在外公司做事"的任光,后来加入了新四军,死在闽南事变的混乱中,这样一位好同志将永远被铭记。2019年8月,漳州中学师生在给任光校友的悼念信中写道:

在上海,你首先制作了《易庸军歌》的唱片,在法国,你组织海外华人演唱《易庸军歌》。因为你,《义勇军歌》迅速传遍了长江南北、长城内外,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日奋战、挽救生命的信心。

每当我们唱国歌时,我们都忍不住想起你,因为这首歌有你作为音乐家的胸怀开阔,也是你作为"国乐手"热爱国情的你。从您那里,我们深刻体会到,生命可以有长久,但生活有音乐,永不止步!

据不完全统计,任光手录制的左翼歌曲有四五十首。他还受党委委托,利用自己的职位,让他担任公司音乐部副主任,共同组织了"百代新声音大会",邀请各界人士参与创作左翼民意歌曲,创造传播条件。当年每百代制作的每张红色音乐唱片,都凝聚了任光的努力,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且在海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音乐走出去的进程。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为人民而歌

《任光宋选》,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1936年春,为响应中国共产党《81宣言》建立抗日全国统一战线的号召,任光加入了兴海、张谔、麦鑫、鲁伟等人的热力抗日救赎运动。为了贯彻"国防音乐"的创作理念,任光为《狼山之血》导演写了主题曲《狼山民谣》,动员各界人士"不要分裂你我,一起打狼","宁愿把狼打死,不能没有家乡",因为题材太晦涩难懂, 没有得到预期的响应。因此,任光和安元决定适应形势,打造一首通俗易懂、主题鲜明的国防歌曲《回家》,这不仅是任光在抗日救援运动中倾听大众的声音,更是对其音乐创作风格的全面改造。这首歌以五个声音顺序为基础,具有连续的动态节奏,激情澎湃,气喘吁吁的山川,以主音和合唱的形式,反复吟唱"回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指责日本侵略者"杀害我们的同胞"和"占领我们的土地"的罪行,表达了国民军人民成为城市和保卫自己免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意愿,并发出了"我们不会成为死者的奴隶"的时代呐喊。

"77"事件后,中国的险恶环境一直无法让任光继续制造,在安元的亲密战友支持下,任光再次来到法国。在巴黎,任光积极从事海外救日宣传,向中国共产党驻巴黎新闻社《拯救民族时报》讲授抗日歌曲,为国内救助难民举办筹款演出,打造海外第一声抗日救援歌曲。1938年,任光出席了有42个国家代表参加的反法西斯侵略大会,指挥华人合唱团演唱《易庸军歌》等抗日歌曲,让世人感受到"中国现代歌曲蕴含着中国的无限希望"。任光亲自登台为他的《中国之歌》在巴黎演奏钢琴伴奏,这部歌曲被法国报纸誉为"这个节目中最成功的",并"充分表明了他对祖国人民的同情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Morrow:The Fall Stars)。正在欧洲进行国家外交的任光和陶行志立即合作了一首新歌"中国士兵之歌",声援世界反法西斯运动。虽然远在异国他乡,但任光的脉搏一直与祖国之母一起跳动,他的鲜血与抗日救援运动一起沸腾。

"我们必须赢,我们必须实现我们的目标"

1940年春,任光回到重庆。6月,在返回闽南之前,新四军司令员叶挺邀请任光、钱俊瑞等文化人物加入新四军。离开重庆前夕,任光最后一次拜访了他失散已久的搭档、红脸知己安元:

一天晚上任光来找昂,据说他要在他面前参军,发现有人跟踪,甩掉尾巴并不容易;那天晚上我们关灯碰了碰黑色的谈话,任光显得很紧张,安很冷静;(赵庆歌:《50年前死者轶事——义安同志》)

任光死后,他发现了"许多安美丽而未发表的歌曲的照片,这些歌曲是"在他留在陶行志的盒子里"写的。

8月,任光一行抵达安徽省云岭新四军厅,被眼前的风景深深吸引,羊肠间的青山水道,郁郁葱葱、绿绿茂密的森林竹海、绿砖傣花的标志建筑,无不彰显闽南水乡千千古风情。任光被分配到野外文化服务处,负责音乐和宣传,并与来自菲律宾的海外华人周东军一起组织了一支乐队。抵达新四军后不久,任光为新四军将领创作了《扫枪之歌》,深受士兵们的喜爱。据叶婷回忆,闽南时期任光"新作很多,风格迥异,群众的心理和大众问题都深刻地看清,军队都叫'王老五'。《王老五》原本是任光和安伟创作的诙谐电影歌曲,如今已成为男性单身贵族的代名词。

1940年底,新四军准备过河向北,开辟新的抗日基地。新四军部发布《告别南方》后,任光立即创作天鹅唱《再见,闽南》(后改名为《新四军东风之歌》)。他借鉴了《回家》的创作经验,以新四军战略行动,以主旋律第三和弦的军号为前奏,引出一首强而坚定的曲调,歌曲主旋律用小调,包含了新四军将领到南基地的摇摇欲坠, 以及北方对抗日救赎的坚定信念,"越过重叠的封锁,冲进日本魔鬼的巢穴",表达了"我们必须赢,我们必须实现目标"的雄心壮志。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在前往转运途中突然遭到大批国民党军队的伏击,闽南事变爆发。10日清晨在高滩村,叶廷军突破了动员报告,任光遂指挥各将领唱《新四军东风曲》、《机枪和手榴弹声环绕着最伟大的战斗交响曲》。12日夜(一个说13日拂晓),新四军部行军到石窟坑,任光被流弹击中胸部,重伤,殉难。叶婷见证了任光生命的最后时刻:

看到剩下的几英尺处埋伏堆,不要(突然)地上有两个人,在激烈的战斗声中闻不到它的哀嚎声。有人大喊:"王老五"受伤!俞近视,已知腹部受重伤。当荧光箭蝗虫飞舞时,剩下的心痛如切开,没有言语足以安慰,也不足以帮助......太可悲了!愿音乐家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为我唱一首歌来哀悼。(叶婷:囚徒)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为人民而歌

绍兴影视文化园任光雕像

从石匠的儿子成长为"国主",从外国公司高级职员成长为善意的反逻辑主义者,从加入左翼音乐运动书写时代新声音到"抗日战争民族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并给予了宝贵的生命,这是任光短短41年的人生征程。虽然任光在去世前没有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但他用自己一生的音乐实践,创作并录制了大量的红色音乐,用一腔血染上了我们的国旗,实践了一位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最初的心和使命,在红色基因中代代传递艺术经典。

光明日报(第13版,2020年5月15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