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书|谈谈我收藏的两本《辛亥革命》

作者:文汇网

今年(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这让我想起了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枪声划破了沉没的夜空,摧毁了腐朽的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缔造了共和国,开启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新纪元。谈起革命,还让我想起了辛亥革命的两部杰作,这两部作品集已经收藏了几十年:历史学家陈瑶轩的《辛亥革命》和老革命家吴玉章的《辛亥革命》。虽然两本书同名,主题也是革命史,但它们的叙事视野和叙事技巧各有特色。

陈瑶轩的《辛亥革命》是新中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专著

读书|谈谈我收藏的两本《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陈浍轩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6月,第1版,封面

读书|谈谈我收藏的两本《辛亥革命》

陈旭璇先生

记得早在1974年春天,47年前,笔者就在上海历史学院(泸溪北路40号)学习,听陈浍轩先生讲授辛亥革命史。那年,56岁,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在上海很有名,而我是一名23岁的年轻学生。当时,风雨飘摇的挣扎局面已经基本结束,但不懂文化、不懂书、不读书的现象仍然弥漫在社会。但知识总是像阳光和雨水一样吸引年轻人。因此,年轻学生有机会听著名教授的课,像福音一样,自然特别珍惜。

当年,我们16名来自工矿企业和郊区农场的年轻学生,也是《文报》推荐的通讯员,作者是推荐的通讯员之一。在历史上一切有机会听史学家杨光讲解前秦史,方世明讲两汉史,谭其琛讲授魏晋南北史,唐志轩讲授经济学史,陈秀玄讲授近代史等课程, 这是人生中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也让我们很多学生热爱历史为生,甚至改变了人生的命运。听他们的讲座给我,就像是渴望喝着甘美的,充满了丰富,充满了历史的美味。还记得我第一次在课堂上看到陈璧轩先生的印象:满天宫廷,眼睛里满是神,穿着蓝布中山礼服,一眼望去,他就像一个淳朴端庄的老师。湘乡先生,湖南,课堂教学也打着浓郁的湖南乡村气息,让我在上海长大,第一次听他的教学有点辛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教学对我的吸引力。他向我们讲授了中国的近代史,主要是围绕鸦片战争、太平王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外交运动、中法战争、抗日战争、变迁规律、辛亥革命、北方军阀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给我留下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为什么是革命?因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陈先生是辛亥革命研究领域的领军专家和学者。我早年有一个习惯,在听课之前总是喜欢找相关的阅读材料来预览,这样课堂上的头脑就多了些。那次,我还借了陈秀轩的《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6月,第一版),知道陈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对革命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成就非凡。该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逐步形成》、《联盟的建立及其斗争》、《革命前夕社会矛盾的尖锐性》、《辛亥革命的快速胜利》和《反革命革命的进攻与取消》等五章,是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辛亥革命专著, 被誉为"新中国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点探索和研究辛亥革命史的书"。所以我仰望着这位著名老师的心情去听他的教学,觉得他的教学内容就像一颗大珍珠小珠子掉进了圆盘里,惬意,字珠,进了耳朵里脑,特别有收获感。

那天,教授辛亥革命,按事件爆发的时间顺序,即从1911年开始在湘、鄂、广东、四川等省爆发道路保护运动,叙述和教导10月10日晚,新军项目革命党人民第8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 湖北军政府,李元洪当选为中华民国的历史进程。随后转移到武昌起义的胜利中,湖南、广东等15个省都宣布独立,清政府宣布了革命的大局,在民族革命洪灾的冲击下,在孙中山先生的联盟和其他革命团体的领导下,组织斗争,清政府被迫于2月12日发出辞职信, 1912年,此时,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帝国主义走到了尽头。在笔记本上,我还认真记下了辛亥革命先生入职的三个含义:一是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古代封建专制,迎来了"爱、平等、自由"的新氛围;有两个历史教训:一是革命的失败证明帝国主义帮助反动势力镇压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最大敌人;二是革命的失败证明,弱小的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可以说,教先生脉脉清晰,有叙事,有概括和总结,一场名师风的展示,让我依然难以忘怀。

他从小就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前进,晚年,在对革命研究的基础上,他深入研究了现代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不平等条约引发的社会变革。不仅研究了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内在因素,还发现了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惯的变化,不仅讨论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化,还分析了欧洲风雨影响下社会心态的变化, 新陈代谢新历史框架的构建,辛亥革命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也得到了深入的解读,再次超越了同代其他学者的研究水平。20世纪80年代末买《辛亥革命》时,读完这本书,发现它不可避免地带有1950年代的印记,但这并没有影响对革命的背景、语境和历史意义的阅读和理解。在书中,他驰骋,上下问,谈论政治,经济,文化,吸引注意力。

"有些人活着,他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我们国家的现代诗人说。这句话指出了人的价值和低等价值之间的区别。陈先生在起重机的西边开车已经33年了。但很多人还在读陈先生的书,那些与他有过互动的人继续谈论和想念他。由此可见,他的学术思想和品格,依然鼓舞人心,让人觉得他似乎没有离开,可以看出陈秀轩先生的学术思想卓越和高水平的品格。

吴玉章的《辛亥革命》是为纪念革命50周年而写的回忆录。

读书|谈谈我收藏的两本《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吴玉章著,人民出版社,1961年9月1日,第1版,封面

读书|谈谈我收藏的两本《辛亥革命》

吴玉章先生是这样的

1961年9月人民出版社第一版,吴玉章著《论辛亥革命》,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后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分析和理论,充分肯定了"推翻君主制"。这是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指出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书名是:"从抗日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全书有"A日战争的失败,震撼人心"和"新法则, 共有23章关于联盟的形成、革命和改良主义者的斗争、武装起义的失败、人民的暗杀、广州3月29日的起义、"铁路浪潮"、"荣县独立"、"南京临时政府"、"第二次革命的失败和对真理的持续追求"。吴玉章在书中,以经历过革命的人们的语气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背景和演绎过程,用细致的文字描述了他在辛亥革命活动中所见所闻、所参与的,也巧妙地反映了吴玉章的一生。因此,吴玉章的《辛亥革命回忆录》不仅是辛亥革命的专著,也是自传专著,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献价值。

吴玉章是孙中山先生的同代人。1878年出生于四川省荣县。自小忠诚真诚、坚韧、乐于阅读历史书籍、知识渊博,有"金玉文章"的美誉。1903年,他进入日本,进入东京的成城学校,寻求强有力的战略。他接受民主革命的思想,于1906年加入同盟,也是广州起义、荣县独立、武昌起义、第二次革命等重大革命事件的见证人,也是最有资格写革命史的作家之一。1905年,中国的革命运动处于高潮,迫切需要一个更加集中、更加统一的领导机构。在当时的中国,党和教会等组织显然已经过时,不能承担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责任;而且,事实上,兴中、广轩、华兴等具有略带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革命小团体,已经一个接一个地存在,当时的问题只是如何团结他们,给他们一个更明确的纲领和更统一的行动。国际联盟的出现恰恰完成了这段历史的使命,所以可以算是一部独创性。因此,同盟的出现不仅使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了自己的政党,中山先生还赋予了它"驱除、复国、建立中华民国、土地平等权"的革命纲领。

抗日战争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广为传播,资产阶级政治运动逐步发展。抗日战争后,康有伟、梁启超等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活动更加活跃,孙中山等人在中日战争后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活动。我自己的思想也随着时代的轰动而前进。这本书的宝贵之处在于,吴玉章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描述了广州起义、武昌起义、荣县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他说,同盟成立后,组织了一批武装起义,多次战败,其中影响较大的广州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员在海外槟城举行会议,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武装起义,黄兴任总司令。广州起义的参与者吴玉章写道:"为了筹集资金,孙中山先生亲自到海外华人那里筹集资金。各方提出的结果约为20万元人民币。几批人被派往几个国家购买武器,以便储存武器。我一到香港,就被派往日本购买和运输枪支。吴玉章在购枪弹药时遇到了诸多风险,千方百计秘密携带武器进入广州。1911年4月27日,.m 5点30分,广州起义爆发。黄兴亲戚率130多名敢死队员直接进攻总督府,却遭遇了一大队敌人的反击,黄兴伤大方地杀死了敌人,而战争又走了,直到他独自一人,才离开战场,然后以牺牲于佩伦、林子民等86名革命志愿军为代价, 宣布起义失败。事后,吴玉章总结了起义失败的原因,深刻地说:"起义"虽然士兵英勇,但没有动员群众参加简单的军事行动,最终无法避免其失败的命运。这是广州起义失败的根源"。孙中山晚年,在多次革命起义和苏联、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也深刻认识到革命必须由人民群众发起和依靠,因此他提出了"统俄联合共产党,联合共产党,联合共产党,联合共产党,联合俄国,联合共产党,联合俄国,俄国联合共产党,俄国联合共产党,俄国联合党,俄国联合党,俄国联合俄国,俄国联合共产党 "支持农业工人",与中国共产党结成反对皇帝和封建主义的统一战线,从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

作者认为,这本书对领导荣县起义和独立的描述特别精彩。广州起义失败后,吴玉章移居日本、上海、重庆,回到家乡四川省荣贤。1911年9月25日,吴玉章和同盟成员王天杰、龙明坚宣布荣县起义。吴玉章带领团队开垦县牢,释放被捕的革命党员,驱逐清朝官员,成功说服荣县乡绅,高举清朝反清旗,随后在荣县召开了各界人士会议,吴玉章在会上发表了"独立宣言", 自治",宣布荣县独立,成立军政府,行使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权力,成立第一个县政府。荣县在武昌起义前半个月宣布独立,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成都东南革命军反清武装斗争的中心。这也充分说明,吴玉章是政治组织人才,也是革命的优秀组织和领导者。

在《武渝章》一书中,武昌起义的记述也是严谨而独特的。他说,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党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发动以武汉为中心的新武装起义。经过革命党的努力,1911年10月10日,划时代的武昌起义成功发动。关于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在历史界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是偶然的,吴玉章坚信"武昌起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他是民族革命形势发展的结果,四川沸腾的铁路潮和具有民众气质的武装起义是促使武昌起义爆发的最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是两湖革命党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而革命党在新生力量中的有效活动,是武昌起义能够获胜的最重要原因。吴玉章通过对外部宏观形势和内湖两个革命党人民宣传工作成效的分析,准确地分析了武昌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革命者长期扎根湖北、瓜苏提的必然结果,澄清了历史真相。武昌起义的胜利最终使清朝走向灭亡,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吴玉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奉者和追随者。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中山先生为临时总统。吴玉章受孙中山邀请,担任总统府书记处书记处长,协助中山先生处理政务。他名利悬殊,忠于职守,中山先生一起前进退却,参加了第二次革命,对袁世凯为维护共和国而进行的逆行而坚决的斗争,不断追求拯救国家和人民的真理。在五四时期,他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1925年,48岁的吴玉章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参加北伐。他后来参加了南昌起义,并担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和秘书长。革命失败后,他的革命信念没有动摇,按照党的指示到苏联学习和工作。1938年回国参加全国抗日战争,当选为第一届全国参政委员会委员,任延安市宪法促进会会长,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 并在花甲时代为国家培养了各种人才。1945年出席重庆市政协会议,次年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加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筹备工作,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并出席了成立仪式。1950年2月,他成为中文大学的第一任校长,直到1966年12月12日去世。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一辈子做好事难,不做坏事,一直造福群众,永远造福青年,永远有利于革命,几十年来辛勤耕耘如天,这是最难事、最难事的事。"充分肯定了吴玉章为革命,为人民"一生美好"生活。

作者: 王昌松

编辑:金国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