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作者:Mer86

1943年10月,为了配合太平洋战场反攻,史迪威制定了名为“人猿泰山”的作战方案。

计划以新组建的中国驻印军新1军为反攻主力,翻越野人山,凭借强大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日军在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的防线,收复缅北重镇密支 那,从而打通中印公路。

10~12月,新1军新38师在孙立人指挥下,占领新平洋、于邦等地,建立起了攻打胡康河谷的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

1944年1月,廖耀湘指挥的新编第22师抵达前线,史迪威遂命令新38师为左路军,南下太白加;新22师为右路,西进达罗盆地。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孙立人(左)、史迪威、廖耀湘(右)

经过在兰姆伽的整训,此时新38师和新22师的兵力都在1.2万人左右。

算上新1军直属部队,投入反攻的兵力近3.5万人。

日军方面,由于这会儿正在筹划“乌号作战”,计划调集三个主力师团进攻印度的英帕尔。

为确保主攻方向不受影响,缅甸方面军司令部便要求驻防缅北的第18和56师团暂取守势,没有命令不许轻举妄动。

日军按兵不动,孙立人和廖耀湘在讨论后,一致认为丛林作战对防御一方有利,如果正面强攻,不但旷日持久,还会伤亡巨大。

既然如此,不如采取迂回攻击战术,派工兵先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绕开日军据点,攻击其侧翼或后方。

迂回作战,说起来容易,其实挺难的。

若是迂回部队的补给中断,日军什么也不用做,我军会全部饿死在缅北的原始森林中。

不过,这个问题对于战争资源丰富的美国而言,根本不算事。

史迪威对孙、廖保证:物资要多少有多少,我直接派飞机空投。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后勤补给有史迪威亲自负责,不成问题,剩下的事也就好说了。

先说新22师这边。

1月13日,新22师65团与日军18师团55联队的一个小队遭遇。

鬼子小队没料到我军会迂回攻击,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火力全开的65团瞬间歼灭。

随后,65团三个营分路出击,将位于百贼河一线的一个日军大队包围。

这场战斗,65团以轻重机枪狂扫日军,并用迫击炮倾泻炮弹。

鬼子本来还想负隅顽抗,但奈何我军火力实在太猛,不一会儿就被打死700多人。

鬼子大队长冈田公侥幸逃脱,回去之后百思不得其解。之前一冲就散的国军,现如今怎么如此生猛?

冈田不知道,廖耀湘战前连战斗动员都没做。

因为两年前,新22师从野人山撤退时,走的就是达罗盆地这条线。

两年过去,老兵们重回野人山,望着逝去战友的遗骸,睹物思人,异常悲愤,发誓要报仇雪恨,喊杀声响彻天地。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一场大败后,逃回达罗据点的日军仅剩一个中队,并且没有重武器。

待65团杀至达罗,继续风卷残云,击毙400余人。

日军大队1200人左右,现在被打死1100人,相当于全军覆灭。

冈田公羞愧难当,欲按惯例剖腹自杀,但被部下劝止,后又狼狈逃到孟关。

再说38师。

新38师在迂回攻击太白加期间,虽然绕开了日军据点,但日军很贼,在密林中部署了大量狙击手,还设置了大量的地雷、陷阱。

这些阻碍虽然没对新38师造成多大伤亡,但却耽误时间。

比如日军的狙击手往往躲在树上,隐蔽性极好,很难被发现。即使发现了,由于树木茂密,我军的火炮也派不上用场,只能用迫击炮或重机枪盲射。

运气好,一梭子就打死了。

运气不好,一天都拔不掉。

在这种情况下,新38师一天只能前进几百米,行军速度如蜗牛一般。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不过,日军兵力不足,后方无兵可派。

我军的推进速度虽然慢,但战略上是成功的。只要能突破障碍,剩下的就是风卷残云。

1月底,新38师抵达太白加。

日军在太白加一线只有三个大队,无论兵力、火力,都不是新38师三个主力团的对手。

1月30日,新38师发起全面攻击,血战两昼夜,打死打伤日军1500人,攻克太白加、甘卡、乔卡等地。

日军占领缅北的这两年里,修建了一条横穿胡康河谷的简易公路,起点就在太白加。

所以,太白加被攻克,意味着我军打开了胡康河谷的大门。

连战连败,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的肺管子都要气炸了。

他原本是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只因得罪了东条英机,才从东京贬到缅北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田中原本希望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挽回颜面。结果却是一败再败,脸都丢光了。

就在田中新一还在生闷气时,新38师和新22师又发动了新一轮攻击。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2月5日,史迪威发布作战计划,命令新22师负责正面强攻孟关,新38师向南迂回包抄。

孟关是18师团的指挥部所在地,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一旦失守,周围的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也必然也守不住。

考虑到孟关的战略地位,田中新一在这里集中了7个步兵大队、2个山炮大队、1个重炮大队和1个战防炮大队,兵力约6500人。

开战之前,田中还动员士兵死战不退,宁可“玉碎”,也要效忠天皇。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日军不退,这对我军是极好的。

不怕他玉石俱焚,就怕他跑了。

2月中旬,美军飞机首先对孟关进行了覆盖式轰炸。

孟关周边是平原地形,缺乏密林掩护,轰炸过程非常顺利。孟关通往外界的公路被炸毁。

公路被毁,意味着正式战斗还没打响,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就已经中断。

相反的是,经过中美工兵的努力,中印公路穿越了可怕的野人山,修到了太白加。

中印公路的规格远高于日军修筑的简易公路,后者只能容纳一辆卡车,而前者不但可以容纳两辆卡车并排通行,还可以承受中型坦克的压力。

我军本来就有火力优势,现在又有制空权,坦克还能前来助战,孟关之战也就没什么技术含量了,完全按照美式打法,火力平推即可。

2月23日,新22师攻占孟关外围的两大据点拉征卡和腰班卡,直逼孟关。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2月28日,廖耀湘命令64团正面攻击孟关,66团和坦克营从侧面包抄,65团向东南挺进包抄。

第二天,64团急于求成,在两翼部队还没到达指定位置的情况下,率先杀至孟关。

田中新一瞅准机会,命令日军倾巢而出,向64团发动万岁冲锋。

64团虽然火力猛,但日军毕竟人多,又有武士道精神,军官挥舞着武士刀冲在最前面,后面是大吼天皇万岁的疯狂士兵。攻击还是很凶狠的。

一番厮杀后,64团被迫后撤,退入丛林构筑防御工事。

在打丛林防御战方面,新22师和新38师的水平相当。一旦工事构筑完成,没有火力优势的日军占不到便宜。

此后三天,日军始终啃不动64团,死伤惨重,如之前从达罗狼狈逃回的冈田大队长,就在战斗中被击毙。

见屡攻不克,田中新一彻底失态,大骂下属是废物,几倍兵力,竟然连一个团的中国军队都灭不了。丢尽了帝国脸面。

下属被骂,也不示弱,反呛道:师团长阁下,您讲不讲理?难道您看不到吗?对面的中国军队已经今非昔比,咱火力拼不过,炮兵又打不着丛林中的目标,单靠步兵怎么可能冲进去!

哎呀,还敢顶嘴,田中心想我又不占理,跟你讲那玩意干啥?又把下属一通怒斥。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田中新一

就在日军对64团一筹莫展的同时,迂回进攻的66团和65团出现在了孟关侧面。

此时,孟关空虚,三面受敌。

眼见老巢不保,田中新一急令日军各部火速退回孟关。

可这时撤退,已经来不及了。

3月5日,趁日军立足未稳,新22师三个团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冲进孟关。

3月8日,新38师113团拿下了孟关南面的瓦鲁班,切断了日军退路。

之前在3月1日,史迪威曾经派出一支代号为“5307混合部队”的美军空降部队围攻瓦鲁班。

但这支2700人的美军空降兵,战斗力一言难尽。居然被300日军打得丢盔弃甲。

所幸,113团增援及时,像钉子一样,钉在了日军撤往瓦鲁班的交通线上。

新22师从北向推进,新38师从南向北推进。

按理说,18师团插翅难逃,铁定全军覆没了。

然而,当新22师和新38师完成合围后,包围圈中却只有日军一个大队。

田中新一和18师团主力,不见了。

鬼子人呢?难道人间蒸发了?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原来开战之前,田中新一感觉没有必胜把握,便命人偷偷修了两条小路。

由于是修在密林之中,侦察机很难发现,因而我军从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两条小路的存在。

3月7日夜,田中新一率领18师团主力向瓦鲁班方向撤退。

当他得知113团就在瓦鲁班后,留下一个大队吸引火力,果断带着部队从小道溜了。

由此看来,田中这个老鬼子,缺心眼是假,鸡贼是真。所谓决战,不过是作秀,意在给下属打鸡血。

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能保住18师团主力,就能继续周旋。

反之,如果人死没了,孟拱河谷、密支 那、八莫、南坎、腊戌,这些地方就没人守了,会被国军兵不血刃的拿下。

当然,田中的金蝉脱壳,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他跑得了和尚,跑得了庙吗?

3月8日,日军筹备了一年的英帕尔战役爆发。

筹备了一年,想必鬼子的后勤应该准备的相当充分吧?

正好相反,鬼子的后勤一塌糊涂。9万人强渡钦敦江,后勤中断,饿死一大片。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主力损失惨重,方面军司令部忙的一团糟,这时候谁还顾得上缅北的18师团?

4月5日,新38师和新22师继续南下,进入孟拱河谷,计划在5月的雨季到来之前,尽可能地扩大战果。

此次作战,新22师仍然担任主攻,进攻孟拱河以南地区;新38师继续打辅助,扫荡孟拱河以北的地区。

两军最终在卡盟会师。

按照廖耀湘估计,鬼子已经是惊弓之鸟,接下来的战斗应该没啥难度。

但出人意料的是,新22师在4月的第一场战斗就碰了钉子。

驻守瓦康据点的鬼子,极其顽强,即使被包围,也没有突围的意思。

虽然我军105毫米榴弹炮可以轻松摧毁日军防御工事,但被摧毁的只是地面工事,日军在地下还构筑了大量零零散散的暗堡。

鬼子这种血不流干战不休的打法,就类似太平洋战场上的硫磺岛战役。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面对鬼子的顽抗,新22师只能依靠火力优势,逐步向前艰难推进。

瓦康战斗结束后,廖耀湘苦思冥想,想不出破解之法。

无奈,新22师只好继续采取强攻战术。

河对岸的新38师,情况也差不多。每拔掉一个据点,都要付出巨大伤亡。

就在新22师和新38师陷入苦战时,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发动滇西反攻。

日军受到两面夹击,兵力捉襟见肘,趁此良机,史迪威派出一支万余人的中美混合突击队,突袭了密支 那,并顺利占领机场。

如果混合突击队能拿下密支 那,并站稳脚跟,缅北的日军就成了瓮中捉鳖。战役也可以很快结束。

但这一次,英国人提供的错误情报差点又坏了大事。

英国人提供的情报称:日军只有300人。

密支 那的战略何等重要,日军怎么可能只有300人?

任何有脑子的人都不会信这种离谱情报。

可是,突击队中的美军指挥官梅里尔准将却信了。

梅里尔认为鬼子也就300人,攻打机场消灭了100人,现在市区撑死也就200。

于是,他便命令参战的驻印军第50师派出一个团,扫荡市区内的日军。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然而,日军实际兵力是2500人,并且都是老兵,战斗力极强。

而50师是1944年4月才运至兰姆伽集训,且集训还没完成就赶鸭子上架的部队。无论素质还是技战术都与新38师和新22师有着不小差距。

结果两军一交手,50师150团就陷入苦战,被日军赶出了市区。

奇袭战打成了攻坚战,美军急于甩锅,要150团团长黄春城背黑锅。

黄春城指挥不力,他当然有责任,但让他负全责,那就过分了。

为此,150团上下集体撂挑子。

梅里尔本来就有心脏病,看到这场面,当场昏迷,被送到了后方。

前线乱成一锅粥,史迪威只好飞抵前线,调整指挥系统。

他将中美混合突击队撤销,任命博特纳为总指挥,然后就飞走了。

博特纳这个人,先前的内容中提到过,十足的庸才。史迪威让这货全权指挥,除了扯后腿,还是扯后腿。

5月23日,新30师88团乘飞机赶来参战。

这个团是1月抵达的兰姆伽,训练扎实,战斗力远超150团。

88团降落后,果断反击,不仅一举击退日军,还拿下了市区内的火车站。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驻印军坦克营

博特纳觉得88团好使,便一味命令士兵进攻进攻再进攻,而他自己则躲在指挥部,不敢上前线,仅靠联络官向前线部队发号施令。

5月26日,日军一支1400的增援部队在水上源藏少将率领下,进入密支 那。

此后,水上便成了日军最高指挥官。

6月初,雨季降临,缅北地区因连日暴雨,变成一片洪泽。

面对洪水,新22师和新38师不畏艰难,拿下卡盟。

但密支 那这边却因为指挥官无能,进展十分有限。

不过,日军毕竟是被围困的一方,5000多号鬼子,人吃马嚼,消耗非常大。

6月20日,水上源藏吃不消了,向司令部提交撤退申请。但遭到鬼畜参谋长辻政信的断然拒绝。

无奈之下,水上只好下令,即便全部“玉碎”,也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6月25日,史迪威也发现博特纳是个废物后,将其撤职,并将指挥权交由新1军军长郑洞国。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史迪威原本不想移交指挥权,可奈何形势比人强。再不做出改变,前线就要打败仗了。

郑洞国接手指挥后,采取炮击掩护,坑道推进的战术,逐渐缩小包围圈。

战至7月下旬,密支 那市区的日军只剩下一千多人,水上源藏感觉大势已去,饮弹自尽。

日军余部在丸山房安大佐指挥下,划着竹筏和油桶逃出了密支 那。

密支 那战役和同时期爆发的孟拱河谷战斗,中国驻印军歼灭日军第18师团全部,第53师团和第56师团各一部,共击毙日军2万多人,一雪两年前兵败缅甸的耻辱。

战后,奉军事委员会命令,驻印军以新38师和新22师为基础,扩编为2个军。

新1军辖新38师和新30师,孙立人升任军长。

新6军辖新22师、第14师和第50师,廖耀湘升任军长。

原新1军军长郑洞国升任驻中国印军副总指挥。

驻印军扩编不久,史迪威因为与蒋介石的矛盾激化,被调回美国。

史迪威的离去,没有影响驻印军的第二阶段反攻。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1945年1月27日,新38师攻克芒友。

在这里,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会师。

1月28日,两军在芒友举行隆重会师典礼,宣告缅北和滇西作战彻底胜利结束。

让人遗憾的是,在历时一年多的反击中,虽然驻印军将18师团全歼,但却未能击毙田中新一。

这个老鬼子在师团覆灭前夕,升任缅甸方面军参谋长,逃过一劫。直到1976年才挂掉。

这或许就是现实的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