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年涨价超3倍!共享充电宝计费引争议,你会买单吗?

作者: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共享充电宝每小时4元起步贵吗?”7月份以来,共享充电宝计费涨价频受争议,相关话题成为平台热搜。多名网友称,共享充电宝从最初免费半小时或1元一小时的计费,到现在每小时4元的起步价,5年来涨价已超3倍。那么,合肥共享充电宝的计费如何?8月9日,记者走访了多个商家,采访了从业后“无奈退出”的业内人士,并邀请财经专家进行解读。

探访:

每小时4元是普遍价格

艾瑞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餐馆、酒吧、甜品店等餐饮场景下,消费者对于共享充电宝的使用率超五成,其次分别为KTV、电影院等室内娱乐场所和商超。飞机场、火车站等跨市交通场景和景区游乐园等有室外长时间驻留需求的场景也是共享充电宝的核心场景。

5年涨价超3倍!共享充电宝计费引争议,你会买单吗?
5年涨价超3倍!共享充电宝计费引争议,你会买单吗?

在包河区祁门路的一家饭店,记者看到共享充电宝并不多,“免押金充电宝”六个大字很明显。扫描二维码后,显示为呆蚂蚁充电,计费规则3元/60分钟,日封顶30元,总封顶为99元。

5年涨价超3倍!共享充电宝计费引争议,你会买单吗?
5年涨价超3倍!共享充电宝计费引争议,你会买单吗?

在望湖南路的一家连锁便利店内,共享充电宝摆放在进门的显著位置,显示为美团充电。微信扫码后,计费提示4元/60分钟,不足60分钟按60分钟计费,每24小时封顶40元,总封顶99元。

5年涨价超3倍!共享充电宝计费引争议,你会买单吗?
5年涨价超3倍!共享充电宝计费引争议,你会买单吗?

在距离其不远的另一家超市内,共享供电宝为“怪兽充电”,记者探访时只有两个可租借。计费提醒4元/时,32元/24小时,未看到封顶金额的提示。

对涨价现象, 云掌财经总编张明告诉记者,2015年,共享经济兴起,共享充电宝应运而生。8年时间,平均客单价从0.5元/时涨到了4元/时,有些人流量特别大的商业区,甚至出现了6元/时的天价,“用不起共享充电宝”是当下消费者共同的心声。

争议

超1分钟按1小时计费

对价格上涨的吐槽,网友也提到了不同场景下同一品牌共享充电宝的区别起步价,有网友反映称在某景区租用时,价格为7元/小时,快超过普遍每小时4元价格的一倍。

8月9日,记者选择怪兽充电小程序搜索,注意到在合肥高铁南站内的一快餐店,共享充电宝3元/0.5小时,也就是说一个小时6元,比望湖南路便利店内的同品牌高出2元。

5年涨价超3倍!共享充电宝计费引争议,你会买单吗?

除价格翻涨的争议外,网友还纷纷吐槽共享充电宝“充电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的规则。在记者探访的商家中,一家为租借3分钟内免费,一家为前2分钟内归还免费,不足60分钟按60分钟计费,另一家则是以并不明显的“迷你”灰色字提示,不足1小时按1小时收费,也就是说,哪怕用了1分钟,也需按照1小时的标准来付费。

“涨价都算了,还是慢充,这不是妥妥的智商税吗?”与价格相对,让网友们更加吐槽的是,共享充电宝的充电效率似乎并未有太大改善。合肥市民孙先生和记者分享,其出差时急用扫描了共享充电宝,弹出的第一个不能使用,第二个40分钟充电仅有20%左右,“按这个速度,充满手机要3个多小时,还要花十几块。”充电太慢让习惯快充的他难以接受。他还发现,在有空调的商店内,手机是“滚烫”的,而那个不能用的共享充电宝,最后也扣费了4元。

此外,今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针对多种品牌共享充电宝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归还后仍在计费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观点

利润挤压或是价格上涨主要原因

共享充电宝以解决“电量焦虑”的便民共享“角色”进入市场 。艾瑞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共享充电宝消费者主要关注的因素呈现出层级化分布的特征,其首要关注点在于充电高效和归还方便,其次是收费透明度及操作便捷性。

5年涨价超3倍!共享充电宝计费引争议,你会买单吗?

何先生整理的行业盈利结构图(点击看大图)

目前共享充电宝因价格、服务、质量等备受争议,曾从事共享充电宝代理的何先生告诉记者,共享充电宝行业内卷严重,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争取门店,品牌方或代理商营销花费高昂,又不得不向门店让渡更多的利润,随之而来的利润挤压,或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比如你刚和门店谈好,也放了代理的充电宝,第二天就有可能被搁到一边,因为其他家可能给出的分成更高。” 何先生表示,据其经验,有可能门店能拿到流水的五成甚至更高,“但也没办法,共享充电宝主要是一个资源市场,这就是市场的残酷竞争。” 他坦言,抱着对市场的盈利前景入行,最后发现“很复杂”,最终选择退出。

对这一观点,张明表示认同,“目前,因为移动用电需求市场门槛不高,众多玩家入局共享充电宝赛道,行业饱和程度较高。而门店投放这块成为多家品牌争夺线下客户的主阵地,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利润给到商家。”

央视网曾在报道中提到,充电宝的价格一般由代理商和店铺共同商定,代理商负责充电宝的租用成本,店铺只需承担充电站的电费,最后收入由代理商、店铺和平台方三方参与分成,店铺一般分成30%左右,人流量大的店铺话语权也比较高,平台方抽成10%左右。

对于共享充电宝价格的问题,济南市历下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共享充电宝价格还没有具体的价格政策,它并不属于国家控价范围,依然是一个纯市场化的商业行为。”

记者注意到,共享充电宝消费乱象已引起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的关注。四川巴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第二季度重点经营者消费投诉信息公示显示,经筛查核实全国12315平台巴中市2023年1-6月共享充电宝消费投诉数据,7月4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行政约谈,并督促经营者限期进行整改。

分析

对违法侵权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甚至处罚

张明向记者提到,2021年4月1日,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但需要关注的是,涨价的充电费仍养不起怪兽充电。两年多来,怪兽充电连续亏损,市值从21亿美元缩水至2.4亿,蒸发了近9成多。数据显示,2022年,怪兽充电的营收为28亿,研发费用为9000万元,仅占营收的3%,营销费用高达27亿元,占比95%,几乎吃掉了所有的营收。“2019年-2022年,怪兽充电的营销费用不断上升,占比分别为67%、75%、82%、95%。"

他分析认为,共享充电企业正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维持营收的增长、漂亮的财报,除了扩大市场规模和搞各种营销活动外,几乎再无他法。另外,用户粘性不高、逐渐流失也是重要因素。一个充电宝的成本百元左右,如此价格之下,租用频繁者便可直接购买,非紧急情况下,“弃用大军”逐步扩充。

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充电宝使用人数预计将由2017年的0.92亿人提升至2025年的7.55亿人,年均增速在16.93%。一方面是消费者对随时随地的充电需求愈发旺盛,一方面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目前的各种乱象。如何解决问题?

他建议,首先作为企业(涵盖代理商、网点等)需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内部运营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同时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费规则,畅通售后服务渠道。“其次,监管部门应当督促共享充电宝经营者落实相关义务和责任,引导企业合规经营,积极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对违法侵权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甚至处罚。”

提醒

看清标准并归还到位

综合消费者在使用共享充电宝过程中的各类遭遇,浙江金华市场监管部门给出4点建议,提示消费者在使用前要看清收费标准,使用后确保归还到位。

首先,在选用共享充电宝时,应尽量选择市场规模较大、归还点位多、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共享充电宝品牌,避免出现因附近网点少、机柜无空位、夜间关门等原因难以找到空余机柜,导致无法及时归还而被持续收费的情况。

同时看清收费标准,目前市场上不同品牌、不同地段的充电宝都有不同的扣费标准、押金规则。有的充电宝可以免除押金,有的则需支付数额不等的押金。此外,充电计费标准也不相同。在租借前应看清相关收费规则,避免扣费后带来困扰。在使用时,要注意及时查看APP或小程序中的即时信息。

此外, 取出共享充电宝后,要仔细查看共享充电宝产品外观,查看产品标识标记是否明晰、充电接口触点有无锈蚀、外观有无破损等。遇到标识标记模糊、外观破损开裂的共享充电宝,消费者应及时更换,避免出现共享充电宝充电慢或无法使用的情况。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部分消费者反映的充电宝归还后仍在计费问题,可能是系统错误、充电宝未安插到位、需要二次点击确认终止充电等原因导致。因此,在归还充电宝后,应注意确认是否将充电宝安插到位,是否扣费成功且未继续扣费,以及押金是否退还到本人账户等。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摄影报道

编辑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