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皖南事变发生后,延安方面为何解除了副军长项英的军事指挥权?

作者:悟空谈历史

1941年1月,国民党32大队8万多人包围了安徽省南部的新四军,制造了闽南事件,震惊了国内外。闽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了巨大损失,新四军部高级将领几乎丧生,军长叶挺也在与国民党的谈判过程中被拘留,军副总司令项英尽管成功突围,却被叛徒出卖杀害。

皖南事变发生后,延安方面为何解除了副军长项英的军事指挥权?

说到新四军副总司令项英,凡是了解新四军历史的人都知道,项英是新四军的创始人之一,虽然他是军副总司令,但因为他是东南局书记,而军长叶婷不是党员, 所以项英实际上一直在领导新四军。包括新四军召开党员会议和组织终身会议,都是由项英主持的,所以可以说,军副总司令项英正在新四军内行使军长的权力。

皖南事变发生后,延安方面为何解除了副军长项英的军事指挥权?

1941年1月,闽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几次突围后仍未突破国民党围攻圈,为此延安一方于1月12日解除了英军的军事指挥权,而新四军则向司令员叶廷和东南局副书记饶树石指挥。那么,闽南事变后,延安为什么要解除对项英的军事指挥呢?

皖南事变发生后,延安方面为何解除了副军长项英的军事指挥权?

我们先来谈谈闽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动态。在闽南事变之前,国民党曾多次与新四军发生冲突,包括1940年的黄桥战役。在此背景下,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双方协商,新四军决定渡过长江,向北撤退,到达苏联北部。

皖南事变发生后,延安方面为何解除了副军长项英的军事指挥权?

从江苏南到北,需要一系列的调剂,当时负责新四军调剂的是英国人。然而,在接到调车通知后,香营的转机速度非常慢,从1940年11月28日到12月10日,国民党关闭了苏南的交通路线,整整12天,祥营转机的人数只有3000多人。可以合理地说,项英本本来有机会用12天的时间彻底转调新四军,但项英并没有注意,所以说项英对新四军的及时调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皖南事变发生后,延安方面为何解除了副军长项英的军事指挥权?

闽南事变后,新四军遭遇了相当的围攻,1月7日,叶庭长、军副总司令项颖等高级将领开会讨论突围事宜。会议持续了整整七个小时,开会的主要目的是讨论突围路线,但项英一直犹豫不决,军长叶总长很着急,愤怒地说:"时间就是胜利,即使我服从的错误决心,也请副司令员确定"!最后,应征同意了周子坤的计划,新四军向黄山方向撤退。

皖南事变发生后,延安方面为何解除了副军长项英的军事指挥权?

客观地说,项英的犹豫不决,让新四军错失了最好的突破机会。1月9日,随着国民党围攻越来越严密,项先生自己发现部队很可能被包围,于是他带着十几个人离开了军队,走了一条突破之路。第二天,项英发现自己无法突破,就回到了军队。另一方面,作为叶挺的指挥官一直在指挥新四军突围,为了让更多的人突围,他甚至亲自到东里山阵地监督战争,并不断向延安一方发电,希望延安一方与国民党谈判, 让顾祝同解除新四军的围攻。

1月12日,延安在得知情况后发来电报,解除了向英副总长的军事指挥权,由叶婷局长和东南局副局长饶树石全权指挥。为了让更多的人摆脱围困,1月14日,叶婷前往国民党总部谈判,但不幸被拘留。叶婷被拘押后,饶树石继续指挥新四军突围,最终只有傅秋涛和两千多人成功突破,这让中外闽南事件震惊不已。

皖南事变发生后,延安方面为何解除了副军长项英的军事指挥权?

闽南事变结束后,项英长期对闽南事件负有主要责任,这是不正确的。随着闽南事件信息的解密,包括闽南事件前后的项英行为,证明项英应对闽南事件负责,但并非所有人都负有责任,也不是主要责任人。

客观地说,项英的责任只是闽南事变前的弱势转移和闽南事变的优柔寡断,正是这些责任导致他被解除了军事指挥职务。不过,相对于项英的错误,他为革命做的更多,项英是一位反日将领和民族英雄。

资源:

《闽南事变》《闽南事件的爆发》《李夷罗回忆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