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许家印撞上了一堵墙

许家印撞上了一堵墙

许家印撞上了一堵墙

作者:郭儒逸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如果要说眼下许家印最羡慕的人,孙宏斌可能算一个。

一周前,融创敲定了近百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超过2000名债权人对重组方案投了赞成票,场面格外顺利——债权人数通过率为99.75%,债务总额通过率达到98.3%。

按照这个投票结果,融创可以通过债转股削减45亿美元的外债,更重要的是获得难得的缓冲时间,短期内不必再为还外债发愁。孙宏斌或许能腾出手,去应付同样紧急的保交楼事务。

融创的境外债重组方案是今年3月出炉,半年过去,终于大概率能过关了。

孙宏斌获得了宝贵的时间,但相比之下,许家印还在为此挣扎。对于同样渴望境外债务重组的恒大来说,最近却多是坏消息。

9月24日晚,中国恒大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鉴于恒大地产正在被立案调查,恒大集团目前不具备发行新票据的资格。这个新票据,原本是恒大化解境外债的重要筹码,不能发行意味着此前的债务重组方案岌岌可危。

许家印撞上了一堵墙

在此两天前,恒大刚宣布取消应于9月25日和26日举行的债权人会议,理由是“销售情况不及预期,有必要重新审视重组的条款”。恒大还表示,如果条款有修改,将另行公告。

恒大亟待处理的境外债规模比融创要高,很巧合,也是在今年3月份,恒大公布了境外债务的重组方案,当时方案中涉及的债券总额为191亿美元,占到整体境外债的绝大部分。这个方案的核心思路,便是恒大发行新债券置换原债券,延长偿债的时间,同时以港股上市平台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提供债转股选项。

这一切本来有严格的进度表,那就是,恒大首先公布重组方案,接下来寻求相关法院批准,再经债权人会议投票表决,最后由法院裁决生效。

但恒大的境外债务重组之路却磕磕绊绊,不仅方案延迟数个月才公布,而且自今年7月份获得法院批准之后,后两个步骤的时间一拖再拖,至今没有定论。可以看一下债权人会议几次被推迟的情况:

恒大第一次公布的债权人会议时间是8月22日,但当时赶上“中东资本”纽顿集团投资入股恒大汽车,恒大以让债权人有时间考虑此事的影响为由,决定延期到8月28日举行。

8月28日也是中国恒大复牌的日子,其停牌已长达17个月。但会议又被推迟了。恒大的理由如出一辙,要给债权人更多时间去考虑和理解重组条款,同时把会议时间延期到了9月25日。恒大很慷慨,它给债权人们“考虑”的时间,一下子就多出将近一个月。

然而到了9月,债权人会议仍未能如期举行,除了上述宣布取消该会议,恒大并没给出延期的时间。

至于第四个步骤,就更难敲定时间了。

屡次延期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恒大与债权人、甚至债权人之间的相互博弈。现在,不仅重组方案内部各方在拉扯,恒大发行新票据的资格又被“剥夺”,债务重组前景的危机重重。

许家印走进了一条黑胡同。

其实恒大的化债进程并非没有进展。目前港股上市的恒大系三只股票已经复牌,另在8月中旬,许家印和丁玉梅及各自背后的公司,把对恒大汽车的若干贷款转换为了恒大汽车的新股,也就是以债转股的方式,来减轻恒大汽车的债务压力。这笔债转股涉及的金额,超过200亿港元。

此外,据恒大8月底发布的未经审计中报,其销售业绩同比大增,上半年累计销售回款271亿,正全力以赴保交楼。恒大希望展示积极的一面,来给债权人们更多信心,只不过这些迹象的含金量待考,比如复牌的恒大系股票股价一直低迷,中报里面表现很好的销售业绩,在解释债权人会议延期时却又成了“不及预期”。

而许家印与丁玉梅的配偶关系,也因为公告中一句意味深长的表述,让他们陷入了离婚传闻。

动荡的事情还有更多。进入9月份,恒大人寿因严重资不抵债而被国资背景的险企接手,恒大财富更是多人被抓。遥想过去,恒大人寿和恒大财富作为子公司,均充当过集团的“提款机”角色,因面向公众而牵连甚广,如今,恒大人寿的合同义务还有人接盘,但恒大财富投资人的兑付资金,要拿回来就太难了。

另一家子公司恒大地产同样风雨飘摇,继被证监会以信息披露违规违法立案调查之后,最近又新增多条被执行人信息。截至目前,恒大地产的被执行人信息达到惊人的600多条,被执行总金额超过550亿。

许家印撞上了一堵墙

再算上刚刚遇阻的境外债重组,恒大的形势显得格外严峻。

对包括恒大在内的出险房企而言,眼下是信心和黄金同等重要,甚至信心的优先级还要更高。接连不断的消息可以重树市场对它们的预期,从而获得周转的空间,也可以摧毁残存不多的希望,让局面更糟。

融创是一个例子,恒大则是另外一个例子。

许家印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很可能是带领恒大与债权人谈判新的重组条款,并力促达成新的重组方案。如果失败,投资人会不会产生清算的打算,是恒大的另一个雷。

挣扎中的许家印,离走出危机还早。

*题图购买于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