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作者:未知的历史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公元1172年(南宋乾道八年),一个萧瑟的秋日。天上飘着细雨,在西蜀险隘剑门关前,一个骑着毛驴的高瘦身影正姗姗而来。他两眼迷茫,神情落寞,阴沉的天气,飘零的雨丝,似乎正是他一生襟抱未开、屈志不升的写照。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他久久伫立在剑门关前,望着西北南郑(今陕西汉中)的方向。那是抗金的前沿阵地,也承载着他的理想和荣光,但他却不得不离开。前路茫茫、风雨如晦,他的人生从此将被割裂。理想和抱负,被永远阻隔在西北的茫茫群山之外;而不屈的灵魂,哪些无处可诉的绝望和悲苦,只能和着血泪,流泻成诗,来陪伴他今后的余生……。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他不想成为一个诗人,他想建功立业、为国雪耻,但在南宋晦暗的天空下,他壮志难酬,希望破灭,他不得不成为一个诗人,用笔来倾述自己的痛苦和愤懑。

他,就是陆游!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当他出生在惊涛骇浪的淮河船上,父亲给他取名“游”,字务观,意喻内外兼修,却一语成谶,注定了他坎坎坷坷、飘飘荡荡的一生,壮志难酬、襟抱未开;爱情错失,悔恨终生,他的心,从来没有真正停泊过。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一、仕途坎坷

陆游出生于江南的名门望族,家世显赫,父亲以上数代都在朝廷为官,而且陆氏以诗书传家,家中藏书冠绝江南。陆游父祖,各有著述,立言立德,名重一时。陆游从一出生,就注定与诗书为伴,与功名相搏。

但他却恰逢乱世,金兵入侵,国破家亡,他小小年纪就跟着父亲在战火硝烟中辗转流离,逃难南归。亡国之耻、家国之恨,深深地印在他幼小的心上。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在他的少年和青年时期,南宋依然处在金人的虎视眈眈之下;笼罩在失地待复、河山待整、耻辱待雪的愁云浓雾中。朝廷的苟安、议和的羞辱、民众的抗争、志士的吁叹,南宋的天空,从来没有明亮过。

陆游深切地体会着举国的悲愤、憋屈却被压抑的情怀,在他心中日益燃烧成烈火,他决意以后一定要光复中原,洗尽国耻。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但他没有想到,他的理想却那么不合时宜。他在考试中奋笔疾书、慷慨陈词、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在秦桧为首的主和投降派当权的南宋朝廷,陆游的言辞就是颠覆朝纲,扰乱国家,成为他们眼中的毒刺,所以陆游一连两次在考试中名落孙山。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陆游第三次参加恩荫的锁厅考试。(即大员子弟和宗室后裔参加的专门考试)这次的考官是力主抗金、刚正不阿的陈之茂,他被陆游的惊世文采和爱国赤诚所打动,叹为观止。不顾此前当朝独相秦桧要求取其孙秦埙为状元的暗示,冒着被贬黜和罢官的危险,坚持把陆游取为第一名。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放榜之日,陆游泪满衣襟。十年寒窗、三复京试,他终于得偿所愿,出人头地。立志报国的大门,终于向他敞开;抗金雪耻的愿望,似乎越来越近。

但他等来的,却是让他坠入深渊般的失望。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原来权倾朝野的秦桧看到榜单后怒不可遏,他不能容忍有人排在他孙子秦埙之前。于是他以“喜论恢复、鼓动抗金”为由,将陆游的名字从礼部殿试的名单中划去,并以此追究考官陈之茂的责任。

陆游瞬间从天堂跌入了地狱,这一次,他终于领教了朝廷的晦暗和人性的复杂,感受到了理想前面横亘的巨大山影。抗金未始,却连连受挫。他的前方,云封雾锁。而他,已经30岁。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二,错失真爱

第三次科考失败。对陆游的打击是巨大的。他在绍兴云门找了一处僻静之处,天天读书练剑,闭门谢客。理想失意、仕途无望、他很想找个人来倾诉,那个人深深镌刻在他的灵魂里,但是却早已离他而去,嫁做他人妇。确切的说是陆游休了她,这成了他一辈子最深切的痛。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她叫唐婉,是陆游堂舅的女儿,母亲的侄女。唐婉不仅容貌出众,而且风雅多才,写得一首好诗文。两人于绍兴14年(公元1144年)成婚,那年陆游20岁,唐婉17岁。

婚后,两人情投意合,琴瑟和鸣。因为志趣相投,又颇多才艺,两人不仅是夫妻,也是灵魂知己。陆游感怀上天的恩赐,对唐婉宠爱有加,两人如胶似漆。刻不分离。那可能是陆游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但这销魂缠绵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不远处有一双眼睛,已经对他们心生不满和恨意,可沉浸在爱情甜蜜中的他们却浑然不觉。一根无情的大棒,即将打得他们各自纷飞。

原来,陆游的母亲见陆游日日醉心于唐婉,两人喜于游乐而疏于学业,风花雪月而忘了功名,长此以往,陆游岂不是功名无望、前程尽毁。这样的媳妇,留她何用?于是她将一腔的不满和怒火倾泻到唐婉身上,单纯无邪的唐婉成了她眼里的红颜祸水。他勒令陆游休妻,远离唐婉。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母亲的话对沉浸在甜美爱情中的陆游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恩爱的妻子怎么能休走?心爱的人怎么能分离?但在宋代,违抗父母之命就是不孝,将被人所不耻,为世所不容,不能在这社会立足。所以母亲对他命运的判决犹如绝天之刃,寒气逼人,无情的斩断了他和唐婉幸福的一生。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这是陆游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刻。他含泪看着唐婉被遣出家门,永远离他而去。他的灵魂瞬间已裂成碎片,一片片随着唐婉和那些美好的回忆一起远去,留下的是他一生都无法弥补的痛苦和悔恨。

不久,他应母之命娶了王氏,而唐婉,也嫁了越中名士赵世诚。两人此后数年未曾谋面,却成了对方心里最痛苦的符号。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科考失败、功名渺茫、爱人已去,无人可诉。陆游除读书练剑外,为了排忧解闷也在山阴四处走走。这一天,他来到沈园,竟然见到了他日思夜想以至肝肠寸断的唐婉。

两人如触电般顿在原地,前情旧事都涌上心头,凝视半晌竟相对无言。唐婉的丈夫赵世诚在和陆游行过礼后,领着唐婉匆匆离去。只留下陆游呆在原地。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但这一见,让陆游千疮百孔的心又碎裂了。几次科考失意,真爱却另属他人。他失落的灵魂仿佛没有了任何依靠。心中多年来积聚的对唐婉的思念、爱恋、悔恨,如怒江海潮,一次次冲击着他脆弱无助的心,他再也顾不得礼教规矩、荣辱颜面,提笔在墙上奋笔写了一首《钗头凤》。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他对唐婉的爱终于如火山般喷薄而出,酣畅淋漓,痛彻心扉,字字滴着他的血泪。陆游以自己的爱情悲剧,成就了爱情诗词的千古传奇。

相传唐婉再游沈园时,看到陆游题的词,肝肠寸断、大受刺激,回家后就一病不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她是爱陆游最深的那一个,也是伤得最深的那一个,直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爱的力量是伟大而坚韧的。陆游那天走出了沈园,却一生也没有从唐婉的影子里走出来。每当他一次次彷徨失意、孤独无助的时候,他就会想起沈园,想起唐婉……。在他心底,唐婉本是他心中唯一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人,却被命运无情拆散、夺走,他的灵魂再也无处停泊,只有无穷无尽的锥心之痛伴随着陆游漫长的一生。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三、宦海沉浮

绍兴十五年(公元1125年),陆游已经34岁,但他终于迎来了机会,力主议和的独相秦桧去世,主战派开始在朝廷占据上风。一大批被压制放逐的主战派人士得到任用,陆游也因老师曾几的举荐获得官职,出任福建宁德县主薄。他终于实现了报国的第一步,兢兢业业的开始了宦海生涯。两年后,由于政绩突出,陆游被调入京城任敕令书删定官,主要负责修改审定律令。他的仕途一开始就顺风顺水,平步青云似乎指日可待。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但他耿直纯粹的个性和急切报国的热情,让他在皇帝面前干了一件别人看起来非常出格的事,令他的人生再次坠入低谷。

绍兴31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大举进攻南宋,并疯狂叫嚣百天内灭亡南宋,这是一次巨大的危机,但在陆游的眼里却是抗金报国的良机。跃马边关、上阵杀敌,他责无旁贷。他马上上书请缨北上,高宗被他的抗金热情所打动,立即传他召对。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面对着皇帝,隐藏在陆游心中多年的烈火瞬间熊熊燃烧起来。也许憋得太久,也许是情到深处,陆游面对高宗慷慨陈词,以至于声泪俱下,抗金的决心溢于言表。但在高宗眼里,陆游这个小官不但仪态失举,而且他的悲愤仿佛是对自己这些年抗金不利的指责和讽刺。高宗由此恼怒,他没有把陆游派到抗金前线,反而给他罢了官。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陆游的报国热情被一瓢冷水浇得透凉。简单纯粹的他,又怎能料到皇帝复杂的心思?理想抱负就在眼前,却又一次失之交臂,他只能再等待。

绍兴32年6月,已经在位35年、畏金如虎的宋高宗赵构终于退位,宋孝宗即位。他决心一改朝野弥漫多年的投降议和之风,力主抗金。他不但给岳飞父子平了反。而且大力提拔主战派人士,陆游“泪溅龙床”,早已名声在外,加之他诗文俱佳,孝宗觉得人才难得,特赐进士出身,并留在京城京城任枢密院编修官。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为报答孝宗的知遇之恩,陆游积极为抗金大计布局筹划,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建议孝宗“整顿吏治、严肃军纪、稳固江淮,徐图中原”。他的锋芒毕露,引起了主和派的不满,被他们视为眼中钉。终于,在他们的攻讦下,陆游被迫再一次离开京城,出任镇江通判,但主和派还是不打算放过他。乾道二年,陆游再次被罢免归乡。此时,他已经42岁。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壮年闲赋,报国无门,陆游的苦闷憋屈可想而知,但屡遭贬谪,他也安然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再次默默的在痛苦中等待。但朝廷好像把他给遗忘了,许久都没有征召的消息。人生最宝贵的壮年时光就在乡村的无所事事中消磨掉。徘徊在风景秀丽的山阴乡村,他愁苦失意,感觉前途渺茫,只能不断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激励自己。

这一等,就是4年。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四、热血军旅

乾道八年,陆游主动上书朝廷,请求担任一个官职。由于多年闲赋,坐吃山空,他的生活也日益困窘,朝廷终于给了他一个正八品的通判之位,但地点却是西南偏远的夔州。山阴与夔州东西相隔,有万里之遥。他只能带着家属溯长江而上,远赴西南。前路茫茫,他自嘲“残年走巴蜀,辛苦为斗米”。但他不知道,那遥远的西方会有他波澜壮阔的理想,他的人生即将登上梦想中的高峰。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陆游在夔州的任期平淡如水,壮丽的峡谷,奔腾的长江,却没有在他心中掀起波澜。

但此时,遥远的临安却经历了巨变,虞允文登上了右相的职位。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主战派。他一上台就积极备战,从东边的淮河到西边的大散关,千里边防,战鼓擂响,喊声阵阵,整军备战,蓄势待发,准备对金反击。所以,当夔州任期已满,陆游写信向虞允文求援时,他早闻陆游大名,决定人尽其才,于是将他推荐至南郑前线,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帐下效力。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陆游接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他以为一生再无杀敌报国的机会。日日击节叹息,而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他即将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

在南郑,陆游一改之前的失落迷茫,他精神振奋,踌躇满志。虽然他只是担任四川宣抚使干办公事检法官,相当于管理法务的军事参谋。官卑职微,他却认为这是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虽年近半半百,他“老夫聊发少年狂”,和年轻人一样巡逻操练,苦练骑马射箭,搏战技击,准备大干一场。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陆游还曾亲手刺死过一只老虎,一生引以为傲。

由于南郑北靠秦岭,常有猛兽出没。一次陆游带队巡逻时,草丛中突然传来一声长啸,跳出一只大老虎,对着他们不停的吼叫。士兵们都吓得四处躲闪,陆游却临危不乱,抄起长枪奋力向老虎刺去。由于他从少时起就有抗金杀敌之志,日日习武练剑,不曾间断,已有相当功力这猛力一枪竟然洞穿老虎腹部。老虎被击中要害,威力折损大半,挣扎着再次扑来时,又被陆游一枪刺中下颌,倒在地上翻滚,众兵士一拥而上,杀死了老虎。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巡行在秦岭古道上,俯瞰大好河山,爱国之情、热血之志油然而生,一首首气魄雄浑的诗词脱口而出。他众多的不输盛唐的边塞诗就都成于此时。峥嵘的军旅岁月,不但是他人生理想的高峰,也是他豪迈诗歌的巅峰。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从东到西的抗金前线,一派人欢马叫、热火朝天的备战局面,只等皇帝一声令下,就将全线反击,驱除金人,收复河山。

但南宋的皇帝们是否已习惯于偏安江南,苟且偷生。也许是对金人有着骨子里的强烈恐惧,也许是对金的屡战屡败让他们信心全无。当虞允文声势浩大的备战卓有成效,全民的爱国热情都被点燃时,皇帝却退缩了,他甚至害怕此举会让金人误会生气,于是仿效先祖赵构自毁长城,将虞允文免职,王炎也被解除军事职务,从西北调回京城担任一个闲职。前线的紧张备战被解除,南宋朝廷又一次痛失了伐金的好局。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王炎走后,他的幕府参谋团也随之解散,陆游的从军报国又成了南柯一梦。此时,据他行武从军仅仅八个月。梦想破灭,如此之快,陆游始料未及。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五、郁郁而终

这次伐金的无疾而终,对陆游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不仅为自己壮志未酬而扼腕叹息,也对苟且偷安、畏敌如虎的南宋朝廷彻底失去了信心。他已年近50,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难道他的人生注定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堂堂华夏,难道永远只能偏居一隅,任国土沦丧不管不顾?难道他以后注定只能是一个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满腔赤诚化作无奈的呐喊和叹息?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当他骑着毛驴沿着古蜀道由剑门入川时,他涌出了“此生何事诗人来,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悲怆心声。

入蜀后,陆游辗转于成都、蜀州、嘉州等地,担任一些并不重要的官职。他的人生从高峰落到低谷,理想的破灭让他找不到实际的意义。对那些繁琐无味的公事,他实在提不起精神。他只能流连于歌楼酒馆,麻醉自己痛苦不堪的心。

“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登塔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长歌行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陆游无心事务、放浪形骸,终于被人弹劾了,理由是“不拘礼法,燕饮颓放”。他被免去官职,俸禄也减半。他懒得上疏辩解,这些对他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他悲于家国的绝望之苦、无能为力的彻心之痛,没有人会知道,也没有人能理解。他干脆给自己取名“放翁”。意喻自由放荡,游戏人生。南宋朝廷从上到下安于现状,苟且偷安,国土沦丧不管不顾,家国之恨无羞无耻。自己“举世皆醉我独醒”,却人微言轻,无能为力。他只能在酒和诗文中放纵,以求得暂时的解脱。他决定就这样在蜀地浑浑噩的耗尽一生。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但此时他的诗已斐声海内,名扬天下。宋孝宗看了也为之动容,特召他回长安召对。机会和运气似乎又一次降临了他,但他依然只有纯粹与直率,依然只言抗金复地、国仇家恨,孝宗显然不太满意,只给了他一个福建常平茶盐公事的职务。陆游又一次大失所望,他无奈熬过两年后请求罢免归乡。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从此,他彻彻底底成了一个诗人,理想和抱负已飘渺而遥远,但破碎的山河,家国的耻辱依然像山一样压着他的心头。而这一切,只能化作失望与悲凉、伤心与血泪从他的笔端倾泻,跃然成诗。

孤卧僵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心犹在,梦已远,他陆游心中的激情依然如怒涛海啸、狂风暴雨,但在现实的世界里却没有掀起一丝波澜。他悲壮的军旅诗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那个时代有一批和陆游一样的人,胸怀大志、赤诚爱国,欲重整河山、一雪国耻,却生不逢时,被时代挤压困弊,一生无所建树。他们没能位极人臣,拯救天下,只留下空荡荡的诗名。也许他们没有想到,诗文也是锐利的武器,无情的戳破那个时代的黑暗,诗文也是座不朽的丰碑,镌刻着他们的精神与意气,万古不息。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腊月的最后两天,85岁的陆游没有等来下一个新年,就像他一辈子也没有等到收复失地、重整河山的那一天,他只能将一生的遗憾留给子孙,留给后世千千万万的人。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无意成为诗人,却用他的赤胆忠心,泣血之志化成无数悲壮的诗篇,光流传后世的就有近万首,使他成为历史上留下诗歌最多的人。

这是他的不幸,还是他的幸运!

他不想成为诗人,却留下了历史上最多的诗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