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作者:孤独漂流的梦想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本头条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搬运必追究!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大陆的水产养殖模式正由粗放型养殖模式向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转变,但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水产动物排泄物的大量积累,造成了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等含氮污染物浓度的增高,从而使养殖动物易于发病甚至死亡。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絮凝技术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水质改良的效果。

研究通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多种分析方法的水质参数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研究

DOC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pH、DO、T等参数均使用YSI多参数水质测量仪测定;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硝酸盐氮采用N-(1-萘基)-紫外分光光度法;亚硝酸盐氮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黄嘌呤氧化酶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碱性磷酸酶(ALP)采用AMP缓冲液法测定;自身比浊法测定溶菌酶(LSZ)活性;采用双缩脲法对TP进行测定。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T-SOD活力单位的定义是,1ml反应液中SOD抑制率在每毫克组织蛋白中达50%时所对应的SOD量为一个SOD活力单位(U);以溶壁微球菌冻干粉为底物。

实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分别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及Duncan法进行分析比较,显著性水平为P<0.05。

两养殖系统中氨氮、硝氮、亚硝氮变化情况如结果所示,实验期间A系统的氨氮及硝氮浓度均出现升高的现象,氨氮浓度由1.74mg/L上升至17.62mg/L;硝氮浓度从73.03mg/L上升至313.07mg/L。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亚硝氮一直保持在0-3mg/L的较低水平,B系统的氨氮与亚硝氮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氨氮浓度最高升至60.98mg/L;亚硝氮浓度最高升至117.34mg/L;硝氮浓度则一直保持在1-15mg/L的较低水平。

采用接种培养絮凝体的方法,在系统运作进入常态后,对絮体进行电镜扫描,测得絮体粒径在0.1-1.0mm,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絮体,发现絮体中含有大量的放线菌、累枝虫、草履虫、轮虫、钟虫等原生动物,且不同时期,絮体中的优势种也不一样。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饲料、残饵粪便、絮体等营养含量的情况

絮体中粗蛋白含量为30.90%,粗脂肪含量为1.27%,均显著低于所投喂饲料的粗蛋白43.57%、粗脂肪16.51%含量,残饵粪便中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絮体粗蛋白含量为12.07%,但粗脂肪含量为0.99%与絮体中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本次试验测定后发现,实验进行30天时,A组鱼体肝胰脏中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SZ)、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略高于B组;A组头肾中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SZ)、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略低于B组。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与溶菌酶(LSZ)活性,两组相差不大(P>0.05),但就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来看A组显著高于B组。

实验进行60天时分析发现,A组肝胰脏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略低于B组,溶菌酶(LSZ)活性略高于B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SOD)则略高于B组。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头肾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A组略低于B组,溶菌酶(LSZ)活性A组略低于B组(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SOD)也显示A组略低于B组。

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A组略高于B组,溶菌酶(LSZ)活性A组略低于B组,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SOD)则显示A组显著高于B组。

实验进行90天后,A组鱼体肝胰脏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小于B组,溶菌酶(LSZ)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大于B组。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而头肾中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肝胰脏溶菌酶(LSZ)活性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是A组小于B组,尤其是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A组明显小于B组。

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肝胰脏溶菌酶(LSZ)活性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A组均略高于B组。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不同养殖模式下水质情况及对非鱼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氨氮出现缓慢上升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随着鱼体的生长,饵料投喂量也不断增加,鱼体排泄量超过了系统的最大负载。硝氮出现缓慢富集的现象,而亚硝氮则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这符合循环水系统良性运转规律。生物絮凝技术养殖模式下,氨氮、亚硝氮在养殖初期增长到很高的水平,分别达到60.98mg/L和117.34mg/L。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但在养殖进入常态后,氨氮、亚硝氮则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浓度,而整个养殖过程中硝氮一直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浓度,在第一次换水之前硝氮含量也出现缓慢增长的趋势。

其原因有可能是本实验养殖水体较小,养殖密度较大,生物絮凝菌对水体中氮的利用速率远小于集约化养殖正常情况下鱼体的残饵粪便产生速率。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实验进入常态后,测得的生物絮体粒径在0.1~1.0mm,絮体中含大量的放线菌、累枝虫、草履虫、轮虫、钟虫等原生动物,且不同时期,絮体中的原生动物优势种也不一样。因此,可以将原生动物作为指示生物进行研究,并以此确定絮体是否成熟,进入稳态。

在对进入常态后的絮体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后发现,其粗蛋白含量为30.90%,粗脂肪含量为1.27%,而所投喂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43.57%,粗脂肪含量为16.51%。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粪便中粗蛋白含量为12.07%,粗脂肪含量为0.99%,这说明絮体确实将水体中氮源进行了再利用,并转化为粗蛋白。

絮体中粗蛋白含量能够满足吉富罗非鱼对蛋白的需求。但实验也表明,生物絮凝技术在转化粗脂肪的能力上较为有限。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为4%,罗非鱼饲料中脂类的适宜含量为6.2%,总的来说将罗非鱼饲料中的脂肪含量控制在4%~6%是较为适宜的。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所以,在选择饲料时应选择粗脂肪含量稍高的种类,使生物絮凝模式下养殖的罗非鱼的实际摄食中粗脂肪的平均比例达到适宜的标准。

对于鱼类来说,特异性免疫较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在其免疫系统中占非主导地位。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SZ)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是重要的免疫相关因子,它们的活性是鱼体对于所处环境、摄食情况以及自身生长阶段的直接反应。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研究发现,在使用生物絮凝技术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轻了污染问题。研究还分析了絮体中的营养成分,发现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可满足鱼类的蛋白需求,但对于粗脂肪的转化能力有限。

此外,我们还讨论了非鱼免疫酶活性的研究,发现两种养殖模式在鱼体免疫酶活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包括结合循环水和序批式反应器来培养和利用絮体,以解决氮源利用速率不匹配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尤其是在处理养殖废水和改善水质方面,生物絮凝技术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循环水及生物絮凝养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及产量有何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