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苹果之乡日日新——静宁县全力推动果品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作者:看看航空公司

原标题:苹果之乡日日新

——静宁县全力推动果品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苹果之乡日日新——静宁县全力推动果品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主播直播卖静宁苹果。

苹果之乡日日新——静宁县全力推动果品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静宁县城川镇智慧果园一角。

苹果之乡日日新——静宁县全力推动果品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静宁苹果被送到南极。

苹果之乡日日新——静宁县全力推动果品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一颗颗静宁苹果挂满枝头。

苹果之乡日日新——静宁县全力推动果品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苹果汁饮品包装车间一角。

苹果之乡日日新——静宁县全力推动果品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静宁德美集团苹果分拣车间。

苹果之乡日日新——静宁县全力推动果品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果农在采摘苹果。本版图片均由静宁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田丽媛 李芳艳

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春华秋实。

说起静宁,必然会想到静宁苹果。近年来,为了不断擦亮苹果产业这张“金名片”,静宁县一张蓝图绘到底,引良种、建基地、强技术,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内抓质量,外树品牌,静宁苹果实现了扩量、提质、增效、创牌四次历史性飞跃,“小苹果”实现了“大产业”“大品牌”的蝶变,勾勒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苹果富农强县域

金秋时节,走进果乡静宁,目光所到之处皆是累累硕果。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静宁县位于北纬35°,属黄土高原半湿润气候区,境内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是世界公认的苹果“黄金生产带”,被农业农村部划定为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最佳优势生产县区之一,是大陆优质红富士苹果的著名产地。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静宁苹果优秀的果品品质:个大形正,果面光洁,色泽鲜艳,着色度高,果肉乳黄,质细汁多,口感脆甜,硬度高,货架期长,贮运性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静宁苹果也因此先后荣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8张国家级名片和“中华名果”等18项国家级大奖,被原国家林业总局、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百强示范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甘肃省静宁苹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9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同时,还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并获得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证书。

此外,静宁县建立了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静宁县金果博览城大型市场、静宁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等,在北京、广州、重庆等大中城市建立直营店28家,苹果远销1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果品量累计达31万吨,实现创汇19.9亿元。静宁苹果品牌价值达到161.3亿元,荣获世界地理标志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品牌……静宁苹果逐渐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颗颗“小苹果”更是让果农们住上了洋房,开上了新车,日子越过越红火。2022年底,静宁县果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挂果园面积达到68万亩,总产量98.6万吨,实现产值60亿元,农民人均从苹果产业中收益7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小苹果”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姓增收致富果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果。

举措赋能助跨越

近年来,静宁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地培育、发展苹果产业,围绕打造静宁苹果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扎实开展“十大转型提质”行动,不断延伸全产业链条,“小苹果”映红了乡村振兴之路,挑起了“静宁苹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金扁担”。

护园强果保面积。静宁县紧紧围绕“果园老、品种老、果农老”困扰果业发展的“三老”问题,积极组织县、乡、村三级技术干部,逐乡镇逐村开展摸底调查,确定改造地块和面积,确保全县优质果园面积一亩都不能少。目前全县果园标准化管理面积达到80万亩,果园总面积稳定在百万亩,是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

龙头企业强带动。静宁县坚持立足产业办企业、办好企业兴产业,培育苹果加工、包装配套、储藏营销型企业161家,年储藏能力60万吨,加工转化果品15万吨,生产纸箱3.5亿平方米,带动以采摘体验、果园观光为主的特色旅游,以物流运输、金融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初步构建起“一业主导、三产融合、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价值提升、农民增收致富、城乡融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创新技术提质效。静宁县采取“院地合作”“院企合作”模式,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制定完善了静宁苹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等,集成推广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和树形改良、黑膜覆盖、节水灌溉等挂果园提质增效技术。

培养人才强示范。静宁县在24个乡镇成立了果业技术服务中心,整合农技推广区域站人员,聘用村级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县乡双重考核管理,培训上岗,专职抓果园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建立“南北结对”帮联机制。采取南部产业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干部承包到户到地块的做法,通过项目配套、技物结合、集中授课、现场示范“四位一体”的方式,引导群众学技术、转观念,提高了群众的务果能力。今年共开展技术培训120场次,参加培训2.5万人次。

“我们将不断总结积累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各种有力举措,提升静宁苹果的品牌传播力、影响力、带动力,推动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苹果产业持续强农惠民。”静宁县林草局果业办公室主任贾军平说。

全链提质促振兴

位于静宁县城川镇的苹果保鲜加工产业园项目,是当地苹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示范点之一。

“该项目总投资4600万元,于今年建成投产,是集储藏加工、精深加工、综合配套、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静宁苹果保鲜加工产业园负责人王占甲介绍说,该项目率先实现静宁苹果全产业链开发布局,从单一的果品购销逐步实现了果品种植、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规模化经营服务。

据悉,该项目以体现原汁原味静宁苹果特色精深加工系列产品为定位,构建起“生产—贮存—销售—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年商品化处理苹果2万吨,年产果醋、果汁2000多吨,苹果脆片200多吨,进一步延伸了静宁苹果产业链条,提高了果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了“静宁苹果”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助推静宁苹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为了顺应市场需求、促进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平凉市县两级出台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列出了详尽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

同时,突出静宁苹果产业更新迭代重点,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三老”问题,在护园强果、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响、全链提质、主体培育、金融支持、科技支撑、招商引资、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细化政策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其中,重点在改老建新、改造提质、经营改制、建精品园、新优品种选育、品种引进示范6个方面给予扶持,切实促进全产业链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不断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和档次。

今年,静宁县全面抢抓省里壮大提升平凉—天水—庆阳优质苹果产业带的机遇,围绕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和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创建,突出集群成链,全力建强良种培育、品种更新、精深加工、市场营销链条。

按照“一基地六中心”发展目标,以打造“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为契机,谋划产业链项目34项,总投资16.32亿元,新建苗木繁育基地2000亩,老果园更新改造2万亩,提质增效管理7万亩,建成高新集成技术推广示范园7个,加快国家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和国家数字农业项目建设,实施一批苗木繁育、生产管理、贮藏保鲜、品牌营销、电商物流、配套服务等链上项目。

持续扶持壮大德美地缘、陇原红等链主企业,通过订单式生产、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等扩大销售、增加效益,辐射带动链上企业抱团发展,确保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15.5亿元。

此外,大力发挥“归雁工程”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用,引进链主企业10家,建成果袋加工生产线4条、果品初加工智能分选线2条,全面构建优质种苗、高端基地、储藏分拣、电商销售、外向加工、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苹果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苹果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真正把苹果产业打造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涵养绿水青山的生态产业。

产业兴则农民富,产业兴则县域强。静宁县将秉持“绿色发展、富民强县”的发展理念,紧盯“一基地六中心”的发展目标,聚力打造“静宁苹果”百亿级引领型产业链,高点站位抓谋划、高位推动抓落实、上下联动抓重点、多措并举补短板、齐心聚力建典型,全力推动全县果品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彩赋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