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神经内科的“消防队长”

作者:濮阳网
神经内科的“消防队长”

邓建中

从医35年,先后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电生理室、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宣武医院神经介入治疗中心进行神经内科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殊获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神经内科及神经介入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诊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帕金森氏病、神经介入相关性疾病和肌肉病;神经内科多疑难杂症,总能快速准确地找出症结不说,还总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重视传帮带,鼓励年轻人比学赶帮超……

神经内科的“消防队长”
神经内科的“消防队长”
神经内科的“消防队长”
神经内科的“消防队长”

邓建中的证书

他是市安阳地区医院(以下简称“地医”)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师邓建中。

“上周五,我们提前打听好了邓大夫的坐诊时间,特意赶来挂了他的号。这才用了三天药,症状就明显见轻了。花钱不多,效果却好得出奇。俺爸说,这回算是找对了医生。”10月23日,在地医神经内一科,来自林州的孟女士说。

孟女士告诉记者,一年前,她父亲出现头痛、心慌、肚子不舒服等症状,接连到多家医院看病,都说没有大问题。但钱没少花,药也没少吃,到头来却根治不了。一发病,会头晕,呈天旋地转,伴以剧烈的心绞痛。慕名来找邓建中看病的时候,别说各种检查单都可以装订成书了,各种影像资料也已积攒了厚厚一沓。经仔细视触叩听,邓建中认为,孟女士的父亲属于躯体化障碍,是神经系统紊乱导致的结果。他给患者用了一些调节神经的药,症状明显好转,再巩固一下就可以出院了。

见有记者采访,与孟女士父亲同病房的宋大娘说,来地医前,她也去过多家医院,都没看好病,直到遇到邓大夫,病情才得到改善,儿女已给她办出院手续去了。

神经内科的“消防队长”

邓建中在为患者检查病情

宋大娘今年63岁,因与邻居发生口角生闷气,导致双眼突然闭合不全,伴以头晕、言语欠流利、大小便障碍等症状。医生在了解前因后果后,便给她开了一些宽胸、顺气、疏肝方面的药物。像宽中顺气丸、木香顺气丸什么的,她没吃一箩筐,也得有几十上百瓶了,越吃越气不顺,越调理胸越闷,几近于失语,开始出现双侧周围性面瘫等症状。检查发现,宋大娘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血糖、血沉均正常,头部CT扫描也未见异常,但头部磁共振显示,她的T1 加权象见双侧桥脑基底部有低信号,T2加权象则呈高信号,诊断为双侧桥脑梗死。经神经细胞活化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调理,宋大娘逐渐恢复语言表达能力,其他症状也一天天见轻了。

“宋大娘的病灶早已形成,”地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谢娜说,“生闷气只是一个诱因。多亏她找到我们邓老师了,要是还继续沿着开胸顺气的思路治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谢娜说,不被表象迷惑,不迷信已有的诊断结果,甚至也不盲从所谓的专家学者,坚持去伪存真、推本溯源,是邓建中一以贯之的行医风格。

谢娜是个90后,也是地医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之一。她告诉记者,她能在完成硕士学业后又攻读在职博士课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邓建中的言传身教。“邓老师常给我们说,学无止境。只有时时当学生,才能事事成先生。”谢娜说。

“在医院,”另一名叫何昕的年轻医生接过话茬说,“对一个同事最尊敬的称呼,不是‘主任’,也不是‘科长’,甚至都不是‘院长’,而是‘老师’。一声‘老师’,饱含着发自肺腑的认可、敬重、追随与爱戴。我们都心悦诚服地喊他老师,就是因为他传帮带带得好。”

“当然,”何昕顿了顿,又莞尔一笑说,“我们有时候也会称邓老师为‘消防队长’。”

神经内科哪来的“消防队长”?这个自然也有来历。

在地医,神经内科是个大科,有6个科室。不仅是整个医院的“王牌”科室,也是省、市重点培育学科,全国首批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科室虽然各自独立、互有侧重,有的专攻脑血管病、癫痫,有的善治眩晕病、帕金森病,有的负责术后观察、康复,但神经内一科涵盖的业务范围最广,而且担负着协调全科室稳步运转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深耕于神经内科领域,诊治过多种疑难杂症,经验丰富,邓建中这个神经内一科的主任,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他就到哪里去。有一次,另一个科室收治了一名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因其血管病变程度严重,无法进行常规血管内介入取栓手术。邓建中一边给大家打气,一边另辟蹊径,成功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逆行入路造影,然后交换导丝,再把导管送达基底动脉血管内进行取栓手术。介入科手术,多在X射线下作业。X射线辐射性强、危害大,整个手术过程,医生要穿一套20多斤重的铅制防护服,俗称“铅衣”。一场手术下来,年轻医生都会累得虚脱、汗流浃背,邓建中都57岁了,依然气定神闲、谈笑自若。“这也没啥诀窍,”他说,“平常多锻炼身体就行。”

谢娜、何昕都说,她们这些年轻医生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各自独当一面,就在于身后有个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好老师。他放手不放眼,每当大家遇到棘手的难题,比如在手术台上突然出现意外情况,又比如患者突然休克,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救场、救急、救命,就像专门灭火的消防队员一样。日久天长,大家送了他这么一个亲切的外号——“消防队长”。

神经内科的“消防队长”
神经内科的“消防队长”
神经内科的“消防队长”
神经内科的“消防队长”

邓建中的证书

邓建中还有一个兼职——南乐县近德固乡卫生院荣誉院长。

2020年3月,邓建中参加市委组织部“三大指导员”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活动,对口帮扶南乐县近德固乡卫生院。3年来,他风雨无阻去卫生院讲课、示范操作、手把手教年轻医生视触叩听。他对卫生院的医生说,不管是你们现在看不了的病,还是以前看不了的病,只要我来坐诊,只管把病例报告和病人一块送来就行。

一个周末的黄昏,邓建中从南乐回家。路上突遇暴风雨,他紧赶慢赶,总算在晚饭前赶到了家。可刚端起饭碗,手机响起来,近德固乡卫生院收治了一个急性脑梗死患者,请他安排一下,看能不能尽快来地医做手术。作为一个资深的神经内科医生,邓建中深知,脑组织是人身上最脆弱的器官之一。一旦发病,意味着每延迟一分钟救治,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坏死;每延迟一秒钟救治,就会有数十亿神经元凋亡,所以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必须刻不容缓、分秒必争。

就近救治是治病救人的第一要义。为争取弥足珍贵的分分秒秒,也为节约患者医保报销费用,邓建中也顾不上吃饭了,一边让卫生院就地待命,一边给科里的范仲鹏、谢娜等得力助手打电话,让他们带上器械,连夜跟他下乡出诊。屋外电闪雷鸣,骤雨不歇,他妻子有些心疼地说:“雨大得把路都淹没了,还怎么去啊?”

“路淹了不假,”他说,“可是路没断啊。”

又说:“从安阳到南乐的这条路我跑熟了,没事。但让本就危在旦夕的患者再经受颠簸之苦,不定出啥意外哩。”

就这么着,邓建中拉上同事,马不停蹄地赶回南乐。路虽然没断,但积水横流,要不是车的底盘高,非得给抛锚了不可。见到患者,已是深夜。患者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他紧急制订手术方案,当即奔向手术室。等把患者的血栓取出来,置入支架,疏通血管,东方已经露出鱼肚白了。

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从病人出发。邓建中从医35年,零投诉不说,还成为许多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朋友。

刘文华 王同录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