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球贫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国家,布隆迪奥德彪竟然不是最穷

作者:没有的知识
全球贫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国家,布隆迪奥德彪竟然不是最穷

中非共和国 - 62.8%

中非共和国是位于非洲中部的内陆国家,面积约62.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这个国家长期饱受战乱和不稳定政局的困扰,经济长期落后,这导致其居民的贫困率很高,约62.8%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中非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约占GDP的43%,而农业又高度依赖自然条件。该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经常发生严重干旱,对农业造成严重打击。中非60%以上的土地可用于放牧,但畜牧业也经常因反复的武装冲突而受到破坏。此外,中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金钻、铀、铜、钴等,但由于交通不便,很难开采。中非的制造业不发达,出口商品以农产品和一些初级产品为主。

中非长期以来政局动荡,政府效率低下,各种武装叛乱此起彼伏,造成严重破坏和难民问题。2013年又发生了针对穆斯林的种族清洗,使局势更加混乱。经济基础薄弱且政治动荡,导致中非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2015年中非人类发展指数全球倒数第二,教育文化条件差,识字仅为36.8%。

中非人均GDP只有大约700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尤为严重,城市居民主要依靠政府和国外援助维生。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差,传染病高发,儿童与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安全用水和卫生设施的缺乏也是问题所在。

综上所述,中非共和国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滞后,工业不发达,政局动荡导致经济长期衰退。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及医疗卫生条件差,导致国民的生活极为艰难,贫困问题突出,约62.8%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要根本解决贫困问题,中非必须重建经济,发展教育,改善民生,并维持政治稳定。

全球贫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国家,布隆迪奥德彪竟然不是最穷

布隆迪 - 64.6%

布隆迪是一个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内陆国家,面积仅2.8万平方公里,但有1100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布隆迪长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国民的贫困率很高,约64.6%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布隆迪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90%以上,但可耕地面积有限。土地分割导致农业用地规模太小,单位产出低下,很难获得剩余积累来发展农业。布隆迪地形多山,不利于现代化机械化农业,产量始终无法满足增长的人口需求。此外,自然灾害频发,如洪水、干旱、饥荒等,都对农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布隆迪工业落后,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低于10%。能源和运输等基础设施缺乏,严重制约了工商业发展。外贸依存度高但规模小,主要输出是咖啡等少数农产品。政局动荡导致外资不足。全国90%的劳动力从事低收入的农业工作,服务业也不发达,难以创造就业机会。

布隆迪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长期投入不足。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仅67.2%,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艾滋病感染率高达3%,但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缺乏清洁的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也是重要因素。

布隆迪自1962年独立后就长期动荡,内战导致300万人死亡和难民问题。政局不稳对经济发展的破坏作用巨大。全国约有8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饥饿问题严重。

综上所述,布隆迪土地资源匮乏、农业发展滞后、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足,加上动荡政局导致经济长期衰退和社会问题丛生。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布隆迪约64.6%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要根本改善贫困面,布隆迪必须开发更多优势产业,发展教育和医疗,并保持社会稳定。

全球贫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国家,布隆迪奥德彪竟然不是最穷

利比里亚 - 66.8%

利比里亚是一个位于非洲西部的国家,人口约500万。这是一个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森林资源、水力资源等,但由于长期的内战导致经济崩溃,使得约66.8%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利比里亚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80年代末爆发的两次内战使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倒退。内战不仅造成了30万人死亡,还导致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外国投资大量流失。内战结束后,利比里亚的人均GDP只有不到200美元,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

内战使利比里亚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崩溃。如今该国文盲率高达85%,疟疾、胡乱、艾滋病等传染病高发,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安全饮用水仅覆盖城市人口的1/4,乡村只有2%。公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也严重缺乏。农业生产力低下,粮食无法自给。

内战后,利比里亚的政局也持续动荡,各派系矛盾激化,政府公信力丧失。税收少之又少,无法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大量难民漂泊流离失所也是贫困的重要因素。

目前利比里亚仍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工商业无法发展壮大,就业岗位稀缺。外资不足也制约着经济重建。利比里亚原有的铁矿石、橡胶、金矿等资源仍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利比里亚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达66.8%,主要是由于长期内战导致经济崩溃、基础设施破坏、人力资本流失。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重建基础设施,提高教育水平,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并维持政治稳定,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减少贫困人口。

全球贫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国家,布隆迪奥德彪竟然不是最穷

马达加斯加 - 68.7%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岛国,位于印度洋西部,人口约2700万。这是一个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国民生活水平低下,约68.7%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约80%人口生活在农村。但其农业生产力低下,主要采用自给自足的原始农业,无法获得更高收入。频繁的自然灾害如旱灾、飓风以及病虫害也导致农产量减少。动植物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也影响了经济发展。

马达加斯加工业不发达,大多是手工业形式,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5%左右。矿业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基础设施如运输、通讯、电力等建设也比较薄弱,增加了生产成本。外贸依存度高但出口产品单一,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马达加斯加的教育水平较低,仅有70%的人口识字。公共卫生条件差,缺乏医生和药品,导致疾病流行。政府腐败和经济政策失误也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的政治危机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增长动力。

此外,马达加斯加人口增长迅速也加重了贫困问题。人均GDP只有1600美元左右,城乡收入差距巨大。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不足,就业岗位稀缺。缺乏社会保障也导致穷人无法应对生活困难。

综上所述,马达加斯加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达68.7%,主要是农业生产落后、工业不发达、基础设施差、教育医疗欠缺以及政治经济问题共同导致的。要减贫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展教育与医疗,并维持政局稳定。

全球贫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国家,布隆迪奥德彪竟然不是最穷

尼日利亚 - 70%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超过2亿。尼日利亚经济以石油出口为主,但广大人口的生活仍然十分困苦,约7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尼日利亚是个多族裔国家,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南部教育程度较高,北部地区却普遍贫困落后。农村地区贫困问题尤为严峻,基础设施差,粮食等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尼日利亚土地贫瘠,决定了农业生产力较低。

尼日利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过度依赖石油出口收入作为经济支柱。石油收入主要进入政府财政,而不是转化为改善民生的公共服务。此外,石油资源被极少数富人垄断,并没有让广大国民受益。

尼日利亚的工业化水平不高,大多是原料加工型产业。制造业无法吸纳过剩劳动力,导致大量青年失业。收入主要集中在石油等资本密集型行业,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殖民时期建立的单一经济结构至今未得到根本调整。

教育水平低下也制约了尼日利亚的发展。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仅为59.6%。公共医疗资源匮乏、疾病流行也导致大量劳动人口失去工作能力。政府管理效率低下,无法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局动荡也削弱了经济活力。

综上所述,尼日利亚贫困人口比例之所以高达70%,原因在于其经济结构单一,依赖石油出口,工商业不发达,农业生产力低,加上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缺失,导致国民生活水平整体偏低。要根本扭转这一局面,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教育、改善民生等。

全球贫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国家,布隆迪奥德彪竟然不是最穷

刚果民主共和国 - 71.3%

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中部,人口约9000万,是非洲第四人口大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约7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刚果内战导致其经济崩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刚果不断发生内战,造成超过500万人死亡,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战乱导致农业无法进行、矿产资源无法开采,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第二,刚果的教育水平极低。目前仅有67%的成年人识字,更多儿童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匮乏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刚果的医疗卫生条件差。平均每10万人只有8名医生。疟疾等传染病造成重大生命损失。安全饮用水的缺乏也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

第四,刚果基础设施破败,交通不便,通讯和电力普遍缺乏。这些因素限制了经济贸易的发展。外资由于安全考虑也不愿大规模进入刚果。

第五,刚果的政治环境动荡,贪污腐败严重,民众难以通过政治参与改善生活。政府无法为大多数普通民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第六,刚果长期依赖原料出口,工业化水平很低。农业生产力低下,无法满足需求。就业不足导致大量难民问题。

综上所述,政治动荡导致经济发展落后,农业和工业化程度低,教育和医疗不发达,都是刚果贫困人口比例居高不下的原因。要减贫必须从根本上提升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本。

全球贫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国家,布隆迪奥德彪竟然不是最穷

塞拉利昂 - 71.3%

塞拉利昂是一个位于非洲西部的国家,人口约800万。塞拉利昂经历了毁灭性的内战,使其社会经济发展倒退,约7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

第一,塞拉利昂内战导致其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一度摧毁了该国70%的卫生设施、学校等。内战也造成了大量难民,社会秩序混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经济崩溃。

第二,塞拉利昂的教育水平极低下。仅有不到50%的成年人识字,更多儿童失学。知识型人才匮乏,难以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塞拉利昂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均寿命只有45岁。疟疾等传染病高发,而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卫生设施缺乏也导致疾病蔓延。

第四,塞拉利昂矿产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破败难以开采。内战期间许多外国投资退出,导致经济活力下降。农业生产力也无法提高。

第五,政府管理涣散,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许多农村地区几乎没有政府的存在。腐败也削弱了经济发展动力。

第六,塞拉利昂长期依赖木材、钻石等原料出口。但出口收入主要被政客攫取,而未用于改善民生。就业岗位稀缺导致青年失业。

综上所述,内战导致经济崩溃和社会秩序混乱是塞拉利昂贫困的根本原因。要减贫必须重建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和改善医疗条件,建立廉洁有效的政府。这需要国际社会对塞拉利昂长期的支援与帮助。

全球贫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国家,布隆迪奥德彪竟然不是最穷

莫桑比克 - 71.4%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人口约3000万。这是一个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多年内战导致其社会经济形势恶化,约71.4%的人口生活在赤贫状态。

第一,长达16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莫桑比克的经济基础。许多基础设施、工厂、医院、学校都被摧毁。重要出口产业如矿业、农业遭到破坏,外国投资大量流失。这些因素导致GDP急剧下降。

第二,内战导致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这些难民丧失了生产生活来源,陷入极端贫困。难民营居住条件恶劣,疾病流行。

第三,内战导致教育中断。如今莫桑比克青年识字率仅50.6%。技能匮乏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 接收教育的机会也很少。

第四,内战后续发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也对经济造成严重打击,阻碍了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第五,莫桑比克的医疗条件差,人均寿命只有55岁。艾滋病感染率高达13.2%。疾病导致大量劳动力损失。

第六,莫桑比克的政府管理涣散,贪污腐败,未能有效使用国家资源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综上所述,内战导致莫桑比克经济社会全面倒退,是贫困人口比例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要持续减贫,必须维持政治稳定,重建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

全球贫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国家,布隆迪奥德彪竟然不是最穷

布基纳法索 - 72.9%

布基纳法索位于非洲西部,人口约2000万。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布基纳法索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约72.9%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高额贫困人口比例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布基纳法索的地理环境恶劣,属于西非干旱带,旱灾频发,大量农牧民因此陷入赤贫。水资源缺乏也制约了农业发展。布基纳法索超过80%的人口依赖自然条件恶劣的农业维生。

第二,布基纳法索的教育水平极低,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仅为41.2%。知识匮乏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难以走向现代化。许多孩子也无力接受教育。

第三,布基纳法索医疗卫生条件差,疟疾等传染病高发,而医生数量严重短缺。每万人拥有的医生数量是世界最低水平之一。

第四,布基纳法索长期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政府管理涣散,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第五,布基纳法索工商业发展滞后,出口以原料和农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的产业无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第六,布基纳法索人口增长速度快,耕地却有限,导致大量青年无土地也无工作。青年失业问题突出。

综上所述,布基纳法索的恶劣自然条件、低下的人力资本、动荡的政治环境共同导致其经济发展滞后、教育医疗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从而造成约72.9%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要根本改变这一现状,布基纳法索需要从提高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着手,并创造更多稳定的工作岗位。

全球贫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国家,布隆迪奥德彪竟然不是最穷

南苏丹 - 82.8%

南苏丹是非洲最年轻的国家,于2011年从苏丹独立出来。这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国家,约1100万人口,但有82.8%的人生活在赤贫状态,原因如下:

第一,南苏丹长期处于内战状态,导致其经济社会发展完全崩溃。基础设施被摧毁,产业链被断裂,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内战造成的恐怖与不安全也削弱了经济活力。

第二,南苏丹的教育水平极低,仅有不到30%的成年人识字。大量儿童失学,未来发展前景黯淡。知识和技能的匮乏制约了经济进步。

第三,南苏丹医疗条件恶劣,疟疾等传染病高发,而医生和药品严重短缺。安全饮用水的缺乏也导致疾病蔓延。

第四,南苏丹所处地区干旱少雨,频繁遭受旱灾。农业无法正常开展,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粮食等依靠进口。

第五,南苏丹政府管理能力弱,贪污腐败严重,无法建立起有效的经济体系和财政系统。大量资金流失,民不聊生。

第六,南苏丹的石油资源主要被富人垄断,普通群众未因此受益。石油依存型经济结构也制约了经济多元化。

综上所述,长期动荡导致南苏丹经济崩溃,民生凋敝,是贫困率居高不下的根源。南苏丹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停止内战,稳定政局,重建经济,并提升人力资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