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基层实践

作者: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基层实践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持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其中,大陆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如火如荼,迎来高质、高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新时代。基于此,本刊特别开设“调研”栏目,通过记者、读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充分展现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思路举措、生动实践、探索经验,从而更好凝聚财富市场发展共识、推动财富市场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世麟「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各地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找准执行绿色金融政策与支持当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形成了更具特色的绿色金融基层实践经验。

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江西省吉安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积极策应吉安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吉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赣江新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以高标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助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书写了一批“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绿色金融答卷。

主要做法

●坚持顶层推动,构建绿色金融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绿色金融领导体系。吉安市政府专门成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部门职责清单、任务清单、督查清查和承诺清单。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绿色金融改革的选题、破题、解题工作;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形成强化地方政府领导、人民银行指导、相关部门联动、金融机构参与的绿色金融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吉安市出台了《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金融支持吉安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指标值》,明确各银行机构绿色贷款增量,在资源配置、体制机制、产品创新、贷款定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联合吉安市生态环保局制定《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发挥再贴现、碳减排等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效应,撬动辖内金融机构围绕生态环境、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服务六大重点领域,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三是建立绿色金融考核体系。吉安市将绿色金融设为市政府高质量发展考评内容之一,压实县乡两级政府责任。吉安市政府在年度综合考核中单设绿色金融发展贡献奖,对引入绿色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情况纳入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评级范畴,督查督导深入推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

四是开展绿色金融信息披露。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完善绿色金融统计评价,推动银行落实绿色信贷专项统计制度、绿色债券监测制度,开展了交通银行绿色贷款数据质量回查评估,深入邮储银行、农商银行举办绿色贷款统计制度培训,指导市内法人机构完成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开展绿色金融评价,协助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完成绿色服务管理系统上线。

●坚持整体联动,创设绿色金融机构体系

一是构建绿色金融机构体系。吉安市3家银行业分支机构被授予“绿色支行”称号,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2家财产保险公司设立绿色专营机构,提升了绿色企业、项目融资的便利性和可得性。作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引导金融机构设立生态支行、设置生态金融事业部、创设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实验室。

二是建立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吉安市制定了绿色信贷经营目标与工作规划,实行优先调查、优先受理、优先排会、优先审批、优先发放,建立绿色信贷全流程快速审批机制;设立了绿色信贷专项基金作为种子基金,建立专业化绿色担保和绿色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用于缓释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风险,形成贷款发放“激励—动力机制”;完善并建立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利率、获客、营销等经营行为,为绿色金融市场营造了良好有序的竞争氛围。

●坚持需求拉动,打造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一是建设绿色项目服务清单。吉安市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定期公布环保金融项目库、碳金融重点项目库、绿色建筑项目库、生态产品经营开发项目库,完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积极引导银行对清单中绿色项目给予优先融资、优惠利率支持,促进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加快发展。

二是开发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吉安市政府研发了“吉惠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通绿色金融服务专区,实现银企、银农、银林信息对称,促进线上融资抢单对接,已完成150笔融资项目对接。同时,将企业环保审批、项目环评、清洁生产、环境违法等信息以标准化形式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发挥征信的“增信”作用,实现信用财富增值。

三是创建地方绿色金融标准。在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指导下,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参与了九江银行吉安分行开展绿色市政债、绿色票据、绿色信托标准的研究,推动建立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绿色金融标准,其中九江银行绿色票据标准已被全国金标委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立项。

●坚持创新驱动,绘制绿色金融产品谱系

一是创新推出绿色信贷产品,率先创新养殖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利用物联网、供应链等先进技术,创新推出“畜禽洁养贷”“畜禽智能洁养贷”,有力地支持了生猪生态养殖。围绕碳排放权配额、林业碳汇、碳积分等碳资产,开展碳金融创新,推出了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林业碳汇抵质押贷款。赣州银行为遂川林业碳汇建设融资项目提供风险敞口3000万元,为遂川县云岭林场发放全省首笔林业碳汇质押贷款500万元,产生碳汇价值约600万元/年。农商银行研发宅基地抵押贷款,建立宅基地收储、评估、登记、授信管理办法,加快农村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流转,畅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机制。截至2022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332亿元,同比增长46%。

二是创新推出绿色保险产品,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和产品创新,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承保机构、参保企业、承保模式”全面放开,向环境高风险企业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人保财险环境云服务平台推出“养殖饲料成本价格保险”、柑橘和茶叶“气象+价格”收益综合保险、“保险+期货”成本价格保险等全省首创绿色保险产品,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三是创新发行绿色债券,制定绿色债券管理办法,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和绿色发展项目发行企业债及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行各类贴标绿色债券40亿元,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种类均居全省前列,其中市城投公司成功发行绿色债券16亿元、新庐陵公司发行绿色债券10亿元。

主要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彰显

截至2022年末,吉安市生态环境产业贷款84.34亿元,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确定的33项重点制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颁布实施了3部生态环保地方性条例,林权抵押模式、“千年鸟道”护鸟联盟等改革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经验推广清单,15项改革经验入选全省生态文明改革优秀成果,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绿色殡葬综合改革、南方丘陵地区小流域生态提升综合治理等形成“吉安经验”,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全面构建。

●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

截至2022年末,吉安市清洁能源产业贷款48.54亿元。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五年分别累计下降16%、21%和39%,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有效完成。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快壮大,新动能逆势生长,吉安高新区获批国家绿色工业园区,绿色效益持续提升。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和11%。康养旅游、中医药等大健康细分产业竞相发展,“药、医、养、游、食”五位一体大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大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生态产品价值加快转换

充分挖掘辖内丰富的红、古、绿生态旅游资源,井冈山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干海木源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万安县高陂村等5家单位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泰和蜀口生态岛获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三区两网四化”旅游景观体系初步构建。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通道日益畅通,深入实施井冈蜜柚“6611”工程和特色蔬菜“大品种”战略,新增六大富民产业种植面积57.79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建设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15家、绿色蔬菜和茶叶标准园191个,8个县荣获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

●绿色转型产业加快发展

截至2022年末,吉安市节能环保贷款余额56.8亿元,成功发行第一、二期绿色金融债券,金额30亿元,涵盖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生态保护等领域项目27个,淘汰煤炭落后产能任务全部完成,全市单耗、碳排放指标值保持全省最低。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吉水、安福县列入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井冈山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永丰县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新干县工业园区获批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先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县2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8个,打造了一批示范样板。

(责任编辑:侯皓议)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基层实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