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发布丨事关元旦出行 这份官方健康防护攻略请收好

作者:海峡网络
中国发布丨事关元旦出行 这份官方健康防护攻略请收好

中国网12月28日讯 1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本周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诊疗量与上周相比有所上升。当前的呼吸道疾病以流感为主,肺炎支原体感染下降,新冠病毒感染处于低位发病水平。各地医疗服务趋于往年同季。

元旦假期呼吸道疾病传染风险加大

米锋指出,元旦假期将至,人员流动增多,探亲访友、旅游出行、聚会聚餐等增加,呼吸道疾病传染风险加大。要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及时掌握不同病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变化,动态发布健康风险提示。

米锋强调,要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同时加大医疗资源统筹,充实门急诊、儿科、呼吸、重症等医疗力量,加强医疗机构常用药品、检测试剂、医疗设备、收治床位等准备。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保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

此外,要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管理,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出现风险早识别早干预。学校、养老、托幼和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场所以及空间密闭场所,要做好个人防护、健康监测、通风消毒和出入管理等。

米锋提示,节日期间,要继续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劳逸结合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目前大陆呈现多种呼吸道病原体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表示,入冬以来,大陆呼吸道疾病呈现多种病原体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当前,从监测结果来看,呼吸道疾病病原体以流感病毒为主,多数省份已经到达流感流行高峰,随之就会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等病原体活动呈现低水平波动状态,新冠疫情当前也处于低水平流行。

彭质斌介绍,传染病的流行主要有三个条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等病原体,可以通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侵入到其他易感人群,从而导致诱发急性呼吸道疾病。冬季气候寒冷,门窗大多数情况下是关闭的,空气流动性也比较差,人们多数在室内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比较集中,接触比较密切,一旦有传染源很容易造成病原体传播。寒冷的季节,呼吸道防御能力也有所下降,这也是造成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原因。

彭质斌表示,室内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通常空间密闭、人员密集,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场所,元旦将至,大家探亲访友、旅游或者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会明显增加,出行前要密切关注目的地的传染病疫情动态和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提示,合理安排行程,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的人员,建议暂缓出行。

“旅途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以及注意饮食卫生。返回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出国旅游人员应该主动告知医生出境史。此外,要及时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等疫苗。”彭质斌说。

不满12岁孩子不要坐副驾驶座位

元旦假期即将来临,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出行,冬季出行应注意哪些事项?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提示,冬季驾车出行时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冰雪路面,车轮容易打滑,要注意安全,控制车速。

“不满12岁的孩子不要乘坐副驾驶座位,还有儿童乘车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和身高正确选择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或安全带、安全增高坐垫。孩子在乘车时不要怀抱孩子乘车,同时告诫孩子不要把头、手伸出天窗或车窗外,行车过程中建议最好不要给孩子进食,尤其不要进食果冻、棒棒糖,以及坚果等食物。此外不管时间长短,家长一定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避免意外发生。”王荃说。

冬天天气寒冷,大家经常会把手放在兜里行走,王荃表示,如果路面结冰湿滑,这种行走方式是不安全的,一旦滑倒便很难保持身体平衡,所以行走时,要告诫孩子不要看书看手机,不要把手插在兜里。不要在道路上追逐打闹,一定要远离车辆。

此外,没有满12岁的孩子不要单独骑车上路,没有满16岁的孩子不要自行骑电动自行车上路。儿童玩滑板、滑板车、骑车时都应该正确佩戴安全防护护具。要告诫孩子不要在车头车尾的盲区中活动。“一定要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增强孩子识危避险的能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在环境中的醒目性,比如可以给孩子穿一些白色的或是颜色比较鲜艳的衣服,引起周围人的关注。”王荃说。

节日期间聚餐避免暴饮暴食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聚会会增加,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提醒,在节假日期间的饮食要特别注意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保证七分八分饱。同时,尽量保持和平时一样的进餐规律,每日三餐或少量多餐,不宜过于随性地进餐。避免不吃早饭、每日就吃一顿饭或夜宵大吃大喝等情况。对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和儿童等尤应注意。

其次,尽量做到少饮酒、不饮酒,尤其是高度烈性酒。如果饮酒,可以选用低度果酒,每日不超过150毫升。避免空腹饮酒,避免饮酒同时过量进食。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不能饮酒。对肥胖症、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等控制不理想的慢性疾病患者,尽量不饮酒。还有,尽量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过多的油炸油煎食品、奶油食品、甜食、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腌制熏制食物等。

此外,在节假日期间,尽量少喝酒,甚至不喝酒,避免饮用太大量的高度烈性酒,尤其对于老年人、孕产妇、青少年、儿童,尽量做到滴酒不沾。如果一定要喝的话,可以选择低度果酒,每天的总量控制在150毫升以内。对于一些慢病患者,包括有各种代谢指标异常的患者,尽量不饮酒。

于康提醒,在节日期间,尽量保持食物总体的清淡原则,尽量少油少盐,每天的烹调用油尽量控制在30毫升以内,不要吃的太过于重口味,尤其是不要有无辣不欢的进餐方式。对于有些胃肠道疾病或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朋友尤其应该注意。

心脑血管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寒潮期间加强防护

对于网传“寒潮容易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卒中中心主任医师吉训明回应称,温度骤变确实会诱导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已有疾病的加重。

吉训明表示,天气寒冷,低温会刺激人体引起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会诱发冠心病,包括心绞痛或心梗,同时出现胸闷、憋气、胸痛的症状。同时,低温状态下也可以引起脑血管疾病,包括血压增高引起血管破裂、脑出血;或者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血管闭塞,表现为突然面瘫、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头痛、头晕、行走不稳等症状。

“这些心脑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特点,都是由于血管收缩、血液粘稠性增加引起的血压升高、血压波动等一些生理改变。”吉训明介绍,这种病理改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血管闭塞导致的缺血。

吉训明提示,在寒冷期间,老年人、心脏病患者、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压人群要加强防护,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避免在寒冷的天气中在室外长时间停留。一旦发现上述心脑血管症状,一定要及时拨打120,到医院就诊。

编辑:赵晓雯

编审:魏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