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网红城市”如何打造人设?

作者:中工网

原标题:“网红城市”如何打造人设?

谁也没有想到,“尔滨”竟然会成为2024年新年文旅第一位“新晋顶流”。

2024年元旦三天假期,一场文旅热潮席卷“冰城”: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双双达到历史峰值。与传统冬季热门旅游城市三亚相比,有媒体统计,“一个哈尔滨”的成绩单竟然相当于“四个三亚”。

从街头搭建温暖驿站到松花江上的放飞热气球,形同暖男的“尔滨”不断释出“宠粉”大招。从明星引流、局长代言到树立人设、“高情商”玩梗,“网红城市”的玩法也升级到3.0时代。

冰城文旅“狂飙”背后,也不乏来自广东“南方小金豆”的加持。据统计,广东、浙江、上海是元旦假期冰雪游客源地前三名。“尔滨”出圈对广东打造文旅人设有何启示?城市“人设”如何立得住、立得稳?“尔滨”之后,谁又会是下一个“新晋顶流”呢?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王涵琦

1

玩梗造势须拿捏网络“情绪价值”

“昵称:尔滨/北境之城;身高:185cm:家庭住址:冰雪城堡;家庭背景:音乐世家……”

就在元旦文旅“成绩单”放榜第二天,同程旅行发布的《2024元旦假期旅行消费报告》,一幅根据近期旅游热点信息绘制的哈尔滨人设画像展现在读者面前。养驯鹿、摆冻梨、雪上撒欢……“尔滨”的二次元形象引来无数网民围观。

去年以来,从淄博的烧烤到榕江的“村超”,一场文旅IP打造的热潮在全国铺开。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旅局副局长贺娇龙雪中策马奔腾,湖北随州文旅局局长解伟古装“出道”,河南驻马店遂平县文旅局长赵东升“化身”孙悟空……各地文旅局长更纷纷以短视频“打擂台”,为城市带货代言。

也有城市选择不走寻常路。石家庄三个字的英文直译“rock town”,曾被网民调侃为“摇滚之城”。出人意料的是,去年7月,当地政府竟正儿八经地将打造“摇滚之城”摆上议事日程。

不仅如此,河北省文旅厅官方微信视频号还趁机推出另类宣传片《杀不死的石家庄》,对这座“最没存在感的省会城市”自嘲了一把,同时也致敬了这座城市“每一个勇敢面对生活的中国人”。“敢说敢讲、敢于自嘲又决不服输,本身这就很摇滚!”网友如此评价。

近年来,随着时代大潮的转变,淄博、石家庄、哈尔滨等曾经的北方工业重镇,都面临着产业发展的瓶颈。而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哈尔滨甚至成为全国首个人口数不足千万并出现负增长的省会城市。

从老工业基地到“网红城市”,无异于“城市人设”的一次“爆改”。从街头搭建“温暖驿站”到冻梨切盘上桌,哈尔滨开始打造“宠粉暖男”的城市人设。时代文旅营销战略机构董事长兼首席顾问熊晓杰注意到,放下身段,讲好段子,拿捏住当代年轻人的“小情绪”,往往是“网红城市”出圈的关键。

“这些成功案例都是从小切口入手,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从而释放网络的‘情绪价值’。”熊晓杰以“进淄赶烤”为例,淄博市政府安排大学生品尝烧烤的善举温暖人心,榕江的“村超”也满足了无数国人对足球的热情和期待,而哈尔滨引发冻梨摆盘、豆腐脑加糖等文化差异话题的讨论,戳中了无数南北网友的心窝子。

与“前辈”们相比,“尔滨”也将城市人设玩出了新高度:高大的东北男孩与“南方小土豆”刚好形成“最萌身高差”。

“城市的形象化经营未来将会变得常态化。许多城市都在树立自己的人设,同时也需要创造具有高辨识度的景观,才能让这种‘人设’更加深入人心。”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一果说。

2

凭借“高情商”接住“泼天流量”

“尔滨”的城市人设打造得风风火火,然而,哈尔滨这个冬天的文旅“开局”其实并不顺利。

时间回到半个月前,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在去年12月18日开园当天就遇到了麻烦事:开园还不到3小时,预约人数就达到4万。由于入园人数远超游乐园承载量,不少游客被迫户外“罚站”,纷纷要求退票,冰雪大世界随即冲上了热搜。

就在当天,冰雪大世界就痛快地给游客办理了退票,哈尔滨文旅局局长亲自入园督导,及时整改,并发布了一篇言辞恳切的道歉信。随后,从官方打造的“温暖驿站”、商家派发的免费红糖水、到市民自发的“爱心车队”,“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的诚意迅速拉满了游客的好感值。

“一座城市文化名片的维护,需要官方与民间的通力合作,共同营造并保护良好的消费环境,才能促进文旅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郑晓君说。

“高情商”的危机公关,让“尔滨”接住了“泼天的富贵”。“城市形象的打造往往并非一开始就有非常的明确的目标,需要不断根据网络情绪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作出调整。”在熊晓杰看来,打造城市形象,“关键是以真诚的服务与消费者相向而行”。

与“尔滨”一同出圈的,还有“南方小土豆”。这个原本用来形容“身穿浅色羽绒服、头戴可爱帽子”的南方游客的昵称,却让部分网民感受到了一丝“冒犯”。

“南方小土豆”虽然引起“玩梗过度”的质疑,广西文化和旅游厅的“接梗”却来得落落大方。日前,一群“勇闯哈尔滨”游学的广西小朋友,由于统一身穿橘色服装,也被网友戏称为“小砂糖橘”。

正在为广西积极打造“水果自由”人设的广西文旅厅,随即配发“广西老表”剪砂糖橘的视频,邀请北方网友来广西“炫橘”。当地媒体还安排全程直播,组织沃柑、砂糖橘装车送给东北朋友们。

由此看来,“玩梗式”文旅营销也需要“高情商”。郑晓君指出,在互联网语境下,“网红城市”不但需要选取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和城市标签,还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聚合与裂变力,进行情感链接,产生良好的铺垫效果。只有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热梗,城市文旅才能接得住“泼天的流量”。

3

立住“人设”更须修炼“内功”

“泼天的流量”总是突如其来,但城市文旅品牌打造更需要久久为功。任何一座爆火的“网红城市”背后,其实都炼就了一套自己的独门文化“内功”。

“这个冬天的火爆并非偶然,哈尔滨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正如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晶所言,从去年1月开始,哈尔滨开展夏季避暑旅游和冬季冰雪旅游两个“百日行动”。作为哈尔滨的城市IP,到处打卡拍照的“逃学企鹅”,就成为萌翻无数游客一道风景线。

“哈尔滨是懂浪漫的!”这个冬天,这座城市越来越多的“宝藏技能”也被细心的游客所打开:马迭尔音乐阳台上,雪中小提琴演奏引来中外游客驻足围观,“音乐橱窗秀”“音乐诗词歌会”等系列活动的举办,也为冰雪之城增添浪漫的底色。

早在2010年,哈尔滨就成为全球第六座、亚洲唯一一座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的城市。哈尔滨还坐拥中国举办时间最长、届数最多的音乐活动“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从去年开始,哈尔滨将每年8月6日定为“哈尔滨音乐日”,成为大陆首个为音乐设立法定节日的省会城市。

经过25年持续用心运营,每年开放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的冰雪大世界,已成为吸引巨大流量的文旅名片,撬动酒店、餐饮、洗浴、滑雪等诸多产业。如今,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也即将在哈尔滨上演,“三亿人上冰雪”的红利开始眷顾这一座城。

在曾一果看来,对当地特有生活方式的展示,正是打造“城市人设”的最佳方式:“其实,广东也有长期稳定的文化IP,比如醒狮、龙舟和粤语歌等,都是网上热度很高的话题。我们需要将这些元素变得更具参与性,让游客不再停留在‘看客’的层面,才能转化为文旅品牌的吸引力。”

元旦假期,地处大湾区的深圳同样迎来港人“北上”消费的开门红。有业内人士认为,广东的“人设”应在“低调务实”的传统印象基础上,更深层次发掘自己的文旅潜能:“正如淄博、哈尔滨的热情好客一样,广东人既周到细致又有分寸感的成熟服务,同样是当代文旅需要的稀缺‘人设’。”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