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时候学过的寓言故事:年少只知笑其愚,读懂已是不惑年

作者:破局者Breaker

#头条创作挑战赛#

知乎上有人问:

小时候学过的哪些寓言故事,曾让你捧腹大笑,认为主人翁又呆又傻,如今想来却又觉得那些故事充满了人生哲理?

有人说是《刻舟求剑》,也有人说是《掩耳盗铃》《邯郸学步》……

年少时,老师每每在讲台上讲解,因为只知其表面含意,会忍俊不禁、掩嘴偷笑。

长大后再读,却是思绪万千,百般滋味在心头。

在岁月这条长河的浸泡下才发现,小时候学过的寓言故事里,竟藏着最真实的人生。

年少不知其中味,中年回看,不想已是局中人。

《刻舟求剑》:行事墨守成规,终会害了自己

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坐船时不小心将宝剑掉入江中。

只见他在船舷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他便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宝剑。

他以为宝剑沉入水底是会动的,殊不知船动剑不动,即使在船上刻上了记号,这记号也早已失去了意义。

小时候看刻舟求剑,觉得这个人呆头呆脑,不懂变通。

成年后被抛入人海,才发现有那么多人因墨守成规,最终被时代抛弃。

有句电影台词是这么说的:“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

如若时局已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却顽执不变,必将导致失败。

小时候学过的寓言故事:年少只知笑其愚,读懂已是不惑年

来源:视觉中国

曾看过这么一篇报道:

深圳一家电子零件代加工企业,立足市场38年,最辉煌时员工近10万人。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电子零件代加工产业逐渐转移到东南亚市场。

其间,同类型企业有的去海外重新开拓新市场,有的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但是这家企业觉得自己根基庞大,市场口碑不错,仍旧依赖过去的红利保持传统模式。

最终,在国外市场的挤压下,这家企业不得不宣布倒闭。

倒闭以后,企业负责人怀着沉痛的心情说了这么一番话:

“我们最大的失败,就是固守传统模式,没有跟上形势变化。如果企业早点重视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或者及时转型,今天的结局会不一样。”

总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不断变化的事物,必将作出错误的判断。

曾在一本书上看过这么一段话:

“随着时间和科技的进步,唯一的常数就是变化。如果你不能适应变化,那么你的生命将是孤独,并充满痛苦的。”

墨守成规行事,到头来终会害了自己。

唯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顺利前行。

《掩耳盗铃》:如若自欺欺人,只会自食其果

古时候,有个人想偷别人家大门上挂着的铃铛,又怕铃铛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然后去偷铃铛,结果被人当场捉住。

小时候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全班同学都笑个不停。

长大以后,我发现自己曾经的这些行为何尝不是在“掩耳盗铃”:

人在书桌前,脑子里天马行空,却欺骗自己在学习;随便花点时间,将工作糊弄过去……

原来自以为聪明,骗过了别人,到头来才发现,受害的其实是自己。

或得不到成长,或丢失了机会。

朋友小布给我讲过他创业时的一段经历。

他创办的女装制品厂,因为款式新颖、质量上乘,慢慢在国内外打开了销路。

2022年,他们收到海外一家大型演出公司的服装加急订单。

从打样制图、选料裁衣到缝制,工人们日夜加班,终于在交货前将成品赶制出来。

当天晚上,工人们将服装打包好正准备发往国外,在最后的验货环节,销售部经理发现服装用了两种不同质地的纽扣:一种铜质,一种仿铜。

这两种纽扣外表一模一样,但仿铜质地的纽扣若遇化学物质,会出现发黑的现象。

小时候学过的寓言故事:年少只知笑其愚,读懂已是不惑年

来源:视觉中国

原来在赶制这批服装时,铜质的纽扣数量不够,另外采购还需要等上一个星期,为了不延期交货,生产部便用仿铜质地的纽扣进行了替代。

只要不是业内行家,也看不出任何差别。

朋友心存侥幸:服装外表无异,只要过了保质期,就没厂家什么事。

于是通知销售部当天把服装发往海外。

20天后,对方打来电话,说服装进行清洗后出现了纽扣发黑的现象,要求全部返工。

因为这批演出服装还在保质期内,他们只得全部返工。

这单生意,算上运费和人工费,朋友赔了不少钱,为此后悔不已。

朋友后来说:“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没赚到钱还损失了信誉。后来再也没接到过那家演出公司的订单。”

很多时候,我们人性中都有怕麻烦、存侥幸的一面。

但到头来才发现,那些自欺欺人的事情,终会让我们自食其果。

《朱子语类》有言:“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对人对己,只有心诚,才能在纷乱错杂的世间笑到最后。

《邯郸学步》:与其仰望他人,不如成全自己

这是《庄子·秋水》里的一则寓言故事。

春秋时期,赵国邯郸人走路注重姿势仪表,远近闻名。

燕国有个少年,不知怎样走路才好看,便来到邯郸学这里的人走路。

他看到当地人走路姿势稳健优美,就天天模仿。

可是后来,他不但没有学会新的步法,连原来的也忘了,最后只好垂头丧气地爬回了燕国。

小时候在课堂上听“邯郸学步”,心想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

长大后却发现,又有多少人何尝不是这个少年?

仰望他人、盲目模仿,到头来却丢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厉害的人,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方向,在脚踏实地中一步步成全自己。

在热播剧《父辈的荣耀》中,陈兴杰就是这样一个人。

陈兴杰的父亲是一名林场工人,在一场工作意外中离世,母亲也抛下他去了外地。

陈兴杰自家的房子失火后,被善良的养父母接到家中,从此一起生活。

没过多久,陈兴杰参加了第一年的高考。

因为暴雨,大水阻断了去考场的路,陈兴杰赶到时,第一场考试已经结束。

第一场考试的缺考,影响了后面的发挥,陈兴杰与大学失之交臂。

为了减轻养父母的经济负担,他利用暑假外出打工挣学费,决定复读一年。

小时候学过的寓言故事:年少只知笑其愚,读懂已是不惑年

来源:豆瓣电影

这时养父母给他捎来消息:林场念及旧情,给他找了份在林政局上班的工作。

在那个年代,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单位。

但陈兴杰拒绝了这份工作,选择复读。

在复读班里,无论同学们如何讥笑他是个书呆子,他都不以为意,后来以全省状元的成绩被大学录取。

大学毕业后,陈兴杰在广州工作,因为勤奋努力,在当地买了房、安了家。

有一次,他回到从小出生的村子,目睹了父老乡亲们的困境后,选择放弃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到林场重新创业。

在他的带领下,家乡的旅游业越办越红火,乡亲们也跟着过上了好日子。

纵观陈兴杰的人生,他始终清晰地知道自己每一步要往哪里走,要怎么走,也因此他的命运始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碧华曾在《霸王别姬》中说:“人这一辈子,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与其仰望他人,不如成全自己。

因为人总得学会先成全自己,别人才会来成全你。

小时候学过的寓言故事:年少只知笑其愚,读懂已是不惑年

来源:视觉中国

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

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曾经年少之时,寓言中的怪、痴、愚,我们见过了;

行至不惑之年,寓言中的那些人生哲理,我才明白。

纵使我们曾像寓言故事中的主人翁那样,犯过傻、出过错,但那也是真实的经历。

当我们将这一切结成铠甲,助力前行,便不会辜负这段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