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韦尔股份控股股东再捐15亿元 通过慈善变相减持质疑声起

作者:中国科技投资财经号
韦尔股份控股股东再捐15亿元 通过慈善变相减持质疑声起

韦尔股份再度豪爽捐赠股份做慈善,变相减持、绕道减持质疑声不断

《中国科技投资》张婷 何梓嫣

日前,韦尔股份(603501.SH)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无偿捐赠部分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公告称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绍兴市韦豪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绍兴韦豪”),计划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持有的公司1500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1.23%。以公告发布当日收盘价100.81元/股计算,绍兴韦豪此次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股份价值超过15.12亿元。公告发出当日,韦尔股份受到资本市场变相减持的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韦尔股份成立于2007年,最初从事功率元件和电源IC等产品的设计、销售和分销业务。公司通过内部设立和外延并购的方式扩大自身业务版图,提供图像传感器、模拟和触屏与显示等解决方案,逐步转型为全球排名前列的平台型半导体设计企业。2017年,韦尔股份于上交所上市。

豪捐15亿元办学

韦尔股份在公告中称,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绍兴韦豪计划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持有的公司1500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是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并资助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开展慈善公益活动。

企查查资料显示,绍兴韦豪的实控人亦是韦尔股份实控人、董事长虞仁荣。而据受赠基金的官网介绍,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是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捐赠基金的筹资主体。捐赠所得将用于支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发展,包括学科建设、科研提升、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校园建设等。另外,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亦是由虞仁荣作为发起人倡导创办,由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下称“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成立、浙江省和宁波市政府重点支持筹建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在密切的关系链下,不少投资者认为韦尔股份上述做法是上市公司股东的花式减持手法。股吧内出现不少“左手倒右手”“自己捐给自己”“每次捐出都是股价高点,忽视小股东利益”“减税返税套利”等言论。

而实际上,这并不是绍兴韦豪首次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筹建的基金会捐赠。2020年6月,虞仁荣提出要在家乡宁波捐赠一所高水平大学;2023年10月,虞仁荣成立虞仁荣教育基金会;2021年11月,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投资300亿元用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基础设施建设、大学运营费用及办学资金。2023年6月26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2023年2月、12月,绍兴韦豪分别向虞仁荣教育基金会、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了1000万股份,市值分别超8亿元和10亿元,均用于资助民办大学建设发展。

在发布捐赠公告当日晚间,韦尔股份再次发布补充公告解释受赠方与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不存在关联关系。且受赠方承诺,获赠的韦尔股份的股票将与韦尔股份控股股东合并计算减持额度。尽管如此,仍有投资者质疑,韦尔股份控股股东此举是利用慈善绕道减持、变相减持。

对于投资者的质疑,韦尔股份公司投资者服务部曾向媒体表示,“不存在变相减持情况。大学基金会是一个公益组织,基金会资金使用是按照学校建设进展推进,并且有教育部和民政部门的监管。”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根据现有信息,尚不能判断韦尔股份是在变相减持。一方面,上市公司向慈善基金会捐赠股权较为普遍,虞仁荣也有过多次捐赠行为;另一方面,在韦尔股份的公告中可以看到,受赠方与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等主要人员不存在关联关系,受赠方获赠的股票也将会与韦尔股份控股股东合并计算减持额度。而因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由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虞仁荣发起创办,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筹建筹资主体,所以此举有通过慈善捐款而变相减持股份的嫌疑,但并不能判定其利用捐赠行为作变相减持。

近年来上市公司股东向慈善基金会捐赠股权的案例不断增多,付建认为,捐赠股权做慈善在资本市场并不少见,只要捐款是出于对慈善事业的热爱,不具有减持股份的想法且履行披露义务,股份捐赠行为在合理的范围和程度内进行就是被允许的。作为投资者应当理性看待,减持不一定是负面事件,关键是看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股东是可以合法减持和增持的,投资者还是应当提高信息甄别能力,不要被所谓的利好减持套现蒙蔽双眼。同时,大股东应加强信息披露工作,保证市场透明与公平。

“另外,上市公司股东花式减持的行为都是具有明确的限度和法律规定,公司亦不要妄想通过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去变相减持股从而减轻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此非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也会让企业受到法律制裁”,付建进一步补充道。

对于市场越来越多的五花八门的违规减持行为,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股东花式减持的行为应该得到关注和规范。在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需要更多的透明度和公开信息来了解股东的减持行为。如果存在明显的变相减持、绕道减持等违规行为,监管机构应该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股东的减持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投资者也需要理性看待股东的减持行为,不要过度解读和恐慌,以保持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而日前,证监会也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进一步规范合理减持行为和从严打击违规减持行为。《意见》提出要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有效防范绕道减持、严厉打击各类违规减持等四项具体要求,将减持与上市公司破净、破发、分红等“挂钩”;对通过离婚、质押平仓、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等方式绕道减持的行为严格监管;责令违规主体购回违规减持的股份并上缴价差等。

业绩、股价承压下 股份捐赠合理性被质疑

韦尔股份被质疑变相减持的背后,或与其业绩、二级市场的不佳表现有关。

近年来,韦尔股份的股价持续下行。2021年,韦尔股份的股价高点曾冲至345元/股,收盘高点至341.56元/股,总市值接近3000亿元。而目前,韦尔股份股价已跌至100元/股以下,市值为1177亿元。从股价方面来看,韦尔股份去年12月和此次捐赠的时间节点,均是其股价的相对高点,这亦引起投资者对其减持股份的怀疑,认为其在高点捐出,有损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此次捐赠公告释出后,韦尔股份的股价便一直下跌。截至4月3日,韦尔股份的收盘价为96.97元/股,较其收盘价高点跌去近72%。

此外,2021年下半年,韦尔股份的股价震荡调整,2022年进入了下行通道,在此期间,韦尔股份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多次减持股份及可转债。2021年9-12月,虞仁荣合计减持了790万股股份,一次性套现约18.15亿元;2021年6-7月,虞仁荣及其一致行动人虞小荣合计减持“韦尔转债”488万张,套现4.88亿元。

近两年,韦尔股份的经营业绩接连大幅下降。业绩报告显示,2021-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韦尔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1.04亿元、200.78亿元、150.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59%、-16.7%、-1.96%;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76亿元、9.9亿元、3.68亿元,同比增长65.41%、-77.88%、-82.86%。

此外,韦尔股份的经营压力亦表现在库存积压上。2022年韦尔股份的存货计提减值由2021年的1.8亿元升至13.59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亦从2018年的86.98天激增至2022年的273.66天。2021-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韦尔股份存货分别达87.81亿元、123.56亿元、75.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6.51%、40.71%、-46.49%,在流动资产中占比分别为43.27%、63%、41.2%。尽管去年三季度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但库存占比仍处于较高水平。

公司业绩表现亦让不少投资者认为绍兴韦豪多次捐赠行为并不合理。有投资者认为,韦尔股份除了2020-2021年的业绩相对较高,其2017年-2019年,累计净利润收入仅为7.48亿元,而一次股份捐赠就花掉8亿元。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韦尔股份的净利润也仅为9.9亿元和3.7亿元。而2023年以来,绍兴韦豪三次捐赠的金额分别为8亿元、10亿元、15亿元。另外, 2023年前三季度,韦尔股份货币资金为60.65亿元,对应的长短期借款合计为59.64亿元。另外,韦尔股份亦通过质押股份进行融资。截至3月18日,韦尔股份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2.32亿股,占其持股比例达51.76%。在半导体市场承压,韦尔股份盈利能力下滑、财务紧张的情况下,控股股东的捐赠行为是否合理,会否对上市公司的长远经营与发展造成影响等质疑声不断。

尽管经营压力和舆论压力不断加大,韦尔股份对捐赠股份建校的计划并没有动摇。3月26日,韦尔股份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无偿捐赠部分股份完成过户、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变动超过1%的提示性公告,绍兴韦豪已完成向东方理工基金会捐赠部分公司的股份过户,绍兴韦豪因捐赠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及公司股本增加导致其持股比例从8.1546%减少至6.0976%,变动比例为2.057%。

记者就股份捐赠、经营业绩等问题致函韦尔股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