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作者:探秘历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文|清若

编辑|t

引言

两虎相争,必有一败;强者为尊,败者为寇。随着“三大战役”的开展,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集团溃败,最后不得不退居台湾。

这场博弈中,蒋介石输的一败涂地。而在谈论到失败缘由时,蒋介石在其晚年日记中给出了三个答案。

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一、“最铁盟友”变“最大敌友”

在蒋介石的日记中,有这样一个称呼:“马下儿”,这是蒋介石对美国知名政党人士马歇尔的独有称谓。

从这里不难看出蒋介石在落笔时,对马歇尔的不满和怨恨。在之后听闻马歇尔的死讯时,蒋介石认为这是马歇尔的报应,颇有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感。

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美国是国民党政府的强大支撑,甚至公开承认蒋介石政府为唯一的官方政府,可谓是蒋介石的“铁杆盟友”。那为什么蒋介石会如此痛恨来自美国政府的马歇尔呢?

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马歇尔)

事实上,二战结束之后,国民党在账面上的军事实力是强于中国共产党的。无论军队人员数量,还是军事武器装备,国军都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蒋介石也曾发起这样的豪言壮语:“如果配合的好,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指中共)消灭”。“速战速决”“奸匪”这等字眼,能看得出蒋介石对中共是如此不屑一顾,认为“剿共”甚至不是一个需要长期作战的过程。

但是,二战之后的美国却是个“好好先生”的角色,美方曾派马歇尔多次与蒋介石会谈,希望他能与中共握手言和,可这时的蒋介石哪里听得进去?心高气傲的他一心想着打响内战,独自称王。

这样的“骄傲”是有底气的,但也是他失败的致命理由。

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解放战争时期)

在多次协商无果之后,美方已经把蒋介石当成一个不可控的“刺头”,对蒋介石的不信任也愈发深重。

1947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魏德迈作为美方委派到中国的大使,在给当时的总统杜鲁门的述职报告中写到:“警告国民党军事上已处于劣势,中共很可能统一中国……”。

这样的言论并不是空口无凭的,当时国民党在与共产党激烈的斗争中节节败退,已经丧失了原本的主动权和优势。加之当时的美国急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与苏联的“争霸”和“欧洲重建”之中,对蒋介石政府减少了很多扶持。

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1948年,随着蒋介石在美国总统大选之中公然投票给杜鲁门的政敌,加深了两方之间的隔阂。

1949年,在国共两党之前打的水深火热之时,马歇尔再度来访中国。他极力劝阻蒋介石放弃军事对抗,可惜无果。这年末旬,国民党召开致宪大会引起我党极度不满。周总理找到马歇尔,希望其可以提供帮助,马歇尔同意了。如此一来,加深了蒋介石对马歇尔的芥蒂,两人关系陷入僵局。

马歇尔深知无力改变中国内战的趋向,立马上书杜鲁门将驻扎在中国的美军撤走,停止对中国的调停。

所以在蒋介石的日记中,马歇尔成为了国民党失败的“替罪羊”。

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周恩来)

二、国民党内部的分崩离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的大派系还有李宗仁,阎锡山等,小派系也有马洪奎,冯志安,刘汝明等,就连蒋介石所统领的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军也分为嫡系和旁系。错综复杂的党派之争也使得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

其中桂系的代表白崇禧和李宗仁两个一个赛一个的不好对付,给蒋介石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李宗仁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在抗日战争中,正是担任国民党政府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率领其军队打赢了台儿庄战役,这是国民党在抗战期间一次伟大的胜利。

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李宗仁)

由此可以看出,李宗仁也是一个领导能力十分强的军官。也正因为这一点,李宗仁与美方关系十分友好。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央军与桂旭桂系军阀的关系就已经处于水火不容的地步了,两者各居其地,不相为谋。

1946年,蒋介石为了加强国民党内部的统治,宣布开展所谓的内务整理,想借此机会铲除掉桂系军阀,可是当时桂系军阀已发展壮大,所以这一举动并没有对桂系军阀造成什么严重的影响。

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新桂系三巨头)

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1958年的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再次战败,一时之间,关于蒋介石能力争议不断,而李宗仁趁此机会实现了“逼蒋下台”的愿望。

蒋介石日记中的“李宗仁”成为反面角色也不无道理。

三、斯大林撕下伪装的面具

说起蒋介石和斯大林,很多人可能会感到疑惑,他们两个人又能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斯大林)

其实北伐战争时期的蒋介石也是亲苏势力的一份子,在当时也受到了斯大林的援助。

然而好景不长。

两国之交,核心永远是利益。二战后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权衡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本国利益,提议外蒙独立,此举严重损害了蒋介石集团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蒋介石悲愤但却无可奈何。只能在协议上签字,但是仇恨的种子早已在心中萌了芽。

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理想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无产主义。

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解放军生活照)

虽然当时的苏联,依旧承认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为唯一的合法政府,但却没有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而在解放战争期间,苏联早已看到了蒋介石集团败局已定,于是很快与蒋介石集团割席,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并在战争期间提供了思想和军事等多方面的援助。

庞大的野心与悲惨的现实交织在一起,这本日记充分给我们展露了一个立体的蒋介石,他不仅是我们眼中所谓的反派角色,而是一个鲜活的“人”。他所选择的路径,他所代表的阶级,他所向往的前景均已注定他不能在这场博弈中取胜。

但是回想起这种种,他是否会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惆怅与释然呢?

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没有这三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

参考文章

中国法院网 .蒋介石日记:痛恨马歇尔 刻意写“马下儿”.[OL].2010.12.01.

环球网.历史学者:蒋介石不是恨毛泽东,而是恨美国.[OL].2012.07.06.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