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企参加50亿竞标项目,惨遭欧盟勒令出局,原因竟然是出价过低?

作者:科普启示录

英国《金融时报》称,2月16日欧盟宣布将对中车青岛四方展开反补贴调查,罪名是该公司涉嫌利用补贴扭曲欧盟单一市场。3月底,该中国公司正式退出保加利亚列车的公开招标项目,该合同金额价值6.1亿欧元。

这是世界公开采购项目中,中国企业首次因报价过低而被欧盟踢出局的事例,欧盟市场专员甚至沾沾自喜的表示:仅仅短短几周,欧盟根据《外国补贴条例》所展开的首次调查就取得了显著成果。

欧盟冠冕堂皇的声称,此举出自于维护欧洲经济安全和经济力,然而实质上这却是为排挤中方企业所使出的卑劣手段。而欧盟所出台的《外国补贴条例》政策,更是成为了欧洲本土企业最佳保护伞。

中企参加50亿竞标项目,惨遭欧盟勒令出局,原因竟然是出价过低?

《外国补贴条例》的真相

中国中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火车制造企业,同时也是中国A+H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铁路机车、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以及各类机电设备等等,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地区,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中车青岛四方作为此次被欧盟针对的对象,也是中国中车的核心子公司,同时兼任中国高速列车核心研制基地,是城际市域以及国家轨道交通设备的重要产品生产基地。

不久前,保加利亚交通部向全球招标,宣布要购置20列电动推拉式列车,要求竞标者要提供15年的售后维修,保加利亚提供的合同金额为6.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47.34亿,是货真价实的大合同。

中企参加50亿竞标项目,惨遭欧盟勒令出局,原因竟然是出价过低?

招标公开后,全球铁路制造商争先恐后报名竞标。中车青岛四方作为行业佼佼者,自然也不愿放弃此次竞标良机,于是给出了一份十分具备竞争力的价格。

中车青岛的报价有多低呢?根据后来《金融时报》的消息,中国公司的出价比竞争对手西班牙机车制造商Talgo公司的报价低47.5%,甚至比保加利亚的铁路公司预计的还要低46.7%,这无疑是一个惊为天人、震惊四座的报价。

欧盟对此感到匪夷所思,一方面他们无法理解中国公司报价为何如此之低,另一方面他们疑惑这般报价是否还有利润空间。于是在2月16日,欧盟正式宣布将对中车青岛展开《外国补贴条例》调查,这也是欧盟首次进行此类型调查。

中企参加50亿竞标项目,惨遭欧盟勒令出局,原因竟然是出价过低?

《外国补贴条例》起源于2020年,当年6月在欧盟议会和理事会的联合推动下,欧盟委员会发布了《针对外国政府补贴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白皮书》,要求对除欧盟外国家进行补贴审查制度框架,以此来杜绝非欧盟国家通过政府财政援助,对欧盟市场竞争造成不利影响。

该条例规定两点,第一点:当相关企业年经营额超过5亿欧元,同时过去三年中获取的第三国家财政补贴累计超过5000万欧元时,在欧盟内部进行的收购行为就要进行提前申报。

第二点:当此类国家参与总价值超过2.5亿欧元的招标项目时,如果此前三年内曾获得过400万欧元以上的第三国财政补贴,就必须向欧盟通报参与的公开招标。

中企参加50亿竞标项目,惨遭欧盟勒令出局,原因竟然是出价过低?

而欧盟此次就怀疑中车青岛四方触犯了条例第二项,甚至揣测中车如此报价的底气,是中国政府暗中给予了17.5亿欧元补贴。于是尽管中国中车早在1月22日就向欧盟上报了具体交易,但欧盟还是在半个月后对中车发动了全面调查,罪名则是涉嫌利用补贴扭曲欧盟市场,真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自从2023年7月欧盟的《外国补贴条例》开始生效后,这还是欧盟首次发动此条例,按照规定份调查需要在7月2号才能作出最终裁决。但这个时间是“大有讲究”的,在此之前,怀璧其罪的中车无论提供多么有利的报价,都将无法赢得竞标。面对十死无生的局面,中车青岛为了避免在欧洲的其他项目不被影响,干脆直接主动出局。

欧盟内部市场专员布雷顿兴奋的表示:欧盟首次发动《外国补贴条例》,就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果,未来我们还将采取一切措施来维护欧洲市场的经济安全和竞争力。

中企参加50亿竞标项目,惨遭欧盟勒令出局,原因竟然是出价过低?

欧盟的庐山真面目

面对欧盟霸道的行径,欧盟中国商会公开谴责谴责欧盟这是将《外国补贴条例》视作经济胁迫的新工具。或许有人提出质疑与辩解,说中国企业大幅拉低项目价格,其实就是在扰乱欧洲市场,对于没有政府补贴的企业十分不公平。

但你们有没有认真想过,无论中国企业报价多少,欧盟都不会让中企如意夺得订单,所谓的《外国补贴条例》实质上就是欧盟袒护本土企业的工具。

中企参加50亿竞标项目,惨遭欧盟勒令出局,原因竟然是出价过低?

我们的猜想有着充足的案例论证,2021年底,欧盟启动“全球门户”基建计划,打算在2027年前斥资3000亿欧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兴建基建,这个计划完全是为了对抗中国海外基建发展。同年欧洲还提出“连接欧洲设施”计划,打算花费300亿欧元投资交通、能源领域,来促进推动欧盟发展。

在欧洲乃至全球基建领域,欧盟无法接受中国企业日渐崛起的局面,他们更不愿看到身边的公路、铁路等基建都来源于中国制造。今年开年,欧盟委员会又提出“欧洲经济安全一揽子计划”,计划用意就是遏制中国在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发展。

中企参加50亿竞标项目,惨遭欧盟勒令出局,原因竟然是出价过低?

面对欧盟的行径,大陆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欧方慎重使用外国补贴条例,来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具体问题,为中国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欧盟中国商会也于之后发表意见,直指欧盟对于条例的关键概念太过宽泛,这会为中国企业带来额外负担,甚至引发欧洲本土企业对外国企业的歧视。欧洲必须为中国,为世界各国创造一个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

中企参加50亿竞标项目,惨遭欧盟勒令出局,原因竟然是出价过低?

事实上这也不是第一次欧盟在关键行业上对中国展开调查控制了,去年3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作“盟情咨文”演讲时,就宣布将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冯德莱恩称:中国低廉的电动汽车遍布全球市场,它们的价格被补贴恶意压低,严重扭曲了欧洲市场,我们坚决杜绝来自外部的恶意竞争。

法国、德国的财长均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表示欢迎,声称这是一种为了捍卫自身利益所发动的正义反制。但要知道,中国政府早就取消了新能源补贴,如今新能源企业的定价已经脱离了政府扶持,完完全全得益于自身技术积累、成本控制等诸多领域的优势,但欧洲人却对这些视而不见,他们所奉行的,只是对中国企业无情自私的打压而已。

中企参加50亿竞标项目,惨遭欧盟勒令出局,原因竟然是出价过低?

再比芬兰湾海底隧道项目,2019年芬兰与中国企业签订合同,将开凿一条连接芬兰与爱沙尼亚的海底铁路隧道,总长度103公里,合同价值1132亿元,如果项目如期进行并顺利完工,它将成为全球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

可惜事与愿违,后来美国插手介入,并且直接干涉了此项目的进行。后来芬兰以国家安全以及债务陷阱为由,将此项目彻底否决。直到今年3月,换了新总理的芬兰期望重启该项目,与中国继续展开合作,不过这次是否合作的决定权,则是彻底转交在了我们手上。

中企参加50亿竞标项目,惨遭欧盟勒令出局,原因竟然是出价过低?

从诸多令人啼笑皆非、怒火中烧的典型案例上,我们就足以完全看清看透欧洲政客唯利是图、排斥异己的本质。强制干预是他们的惯用手段,而如果我们在公平道义上无法说服他们,那就只能在技术发展上完全碾压超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