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感受父亲离去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哀痛,也让哀痛成为教育自我力量

作者:自有我在

亲人的离去必然是一件极为悲痛的事情,而这在个人的身心方面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而如果亲人还是在遥远的地方离去,还是自己无法参与其中,这种伤痛必然会无限放大。

感受父亲离去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哀痛,也让哀痛成为教育自我力量

奇马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尼日利亚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作品屡获国际大奖,而她也于2014年在TED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而被世界所熟知。

感受父亲离去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哀痛,也让哀痛成为教育自我力量

但她的这样一本《哀痛笔记》就是写于父亲离去之后。而当父亲离去时,作者处于异国他乡,处于无法参与其中的过程中,而且她的整个家族也遍布于世界各地,这就让作者哀痛的表达更加支离破碎,更加悲痛欲绝。

感受父亲离去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哀痛,也让哀痛成为教育自我力量

而这本《哀痛笔记》就是作者对于这个过程的心路历程完整梳理,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父亲离去对于自己所产生的影响。用作者女儿的视角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就是“彻底崩溃,尖叫着猛锤地板”,而这是一种哀痛到来之前的极度震惊,是一种不接受,所以也就有了“不要告诉别人,告诉别人之后那么他就是事实了”这样的一种否定意识。

感受父亲离去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哀痛,也让哀痛成为教育自我力量

可是作者也意识到了哀痛其实还是一种教育过程,是一种对于身心的完整回顾,因此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作者大量对于父亲过去的梳理,父亲在自己成长经历中的影响,以及怎样从哀痛之中完成对心灵的救赎。

相信这样的文字让我们读者读来一定会动心,一定会感同身受,一定也能够体会着这种深入骨髓的哀痛。

感受父亲离去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哀痛,也让哀痛成为教育自我力量

而作为一本文学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的创作极具渲染功能,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让我们也同样沉浸于哀痛之中。哀痛虽然是一种人类的负面情绪,但也是我们正常合理的情绪,是我们人类共同情感的一部分,而本书用文学表达,当然也就能够让更多的读者都具有代入感,都沉浸于其中。

感受父亲离去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哀痛,也让哀痛成为教育自我力量

同样的,对于我们的一些人,人生也有沉浸于哀痛之中的时候,这本书也写出了我们的心声,也一定让我们体会着和读者共用的情绪,而这种抒发,这种体会也会让我们同样得到救赎,重新找回自我。

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本书,走进一个跨文化但又人类共同拥有的通用情感之中,来完成对于死去亲人的哀悼,来重新聚焦自我。#哀痛#​#无法言喻的哀痛#​#文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