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扫墓,看到父母跪地石像,含泪说了9个字

作者:陈词a

2005年,汪精卫儿子汪文悌久别重返祖国,前往扫墓敬祖。然而,当他走进南京梅花山,眼前所见的景象却让他目瞪口呆。父亲汪精卫当年耗资5000万建造的豪华坟墓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凉亭,墓旁立着父母的跪地石像。面对这番景象,年已七旬的汪文悌泪水夺眶而出,含泪说了9个字。这9个字到底是什么?它们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代价?让我们回到历史的洪流之中,一探究竟。

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扫墓,看到父母跪地石像,含泪说了9个字

汪精卫反清革命的呼声

伴随着十九世纪后期西方列强的入侵,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日益动摇。一批仁人志士认清大势所趋,挺身而出,高喊推翻满清昌明复兴中华的呐喊。在这些革命先驱者中,汪精卫可谓响当当的一员。

1905年7月,汪精卫在日本谒见了孙中山,毅然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他不仅参与起草了同盟会章程,还运用了自己精湛的笔杆子本领。汪以"精卫"为笔名,在《民报》上连篇累牍,宣扬革命思想,猛烈抨击保皇派的谬论,迅速成为革命党重要的理论家。

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扫墓,看到父母跪地石像,含泪说了9个字

正是凭借出众的文采,汪精卫赢得了孙中山的器重。据说,当时保皇党大佬梁启超因招架不住汪的文字攻势,曾有意私下会晤,欲以"分谊"平息汪的革命热情。可见汪的文墨能量有多出神入化。

然而,光有理论未免武断。1906年,汪精卫从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后,虽然遭到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大肆诱惑,希望他回国效力朝廷,却置之不理。他坚定选择与孙中山同甘共苦,四处流亡宣扬革命。

朝廷岂能坐视革命党胡作非为?很快便施加压力,令日本政府下达驱逐令。被逐出日本后,汪精卫随即来到南洋,担任《中兴日报》主笔,与保皇党继续大战三百回合。正是在这一时期,汪精卫的演说才能展露峥嵘。

有人评价道:"听者任其擒纵,余二十年未见有工演说过于精卫者。"更有甚者直言:"谓南洋华侨之觉醒,实出于汪君之力,亦不为诬也。"由此可见,汪精卫的雄辩滔滔,确实曾引发南洋华侨对革命事业的热烈拥护。

除了演说家的身份,汪精卫还身怀一副武生极品相貌,被视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难怪在宣扬革命理念的同时,他也一举摘下了陈璧君这朵一代佳人的芳心。二人的结合,影响深远,左右了汪精卫革命生涯的前途命运。

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扫墓,看到父母跪地石像,含泪说了9个字

汪精卫刺杀摄政王的阴谋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国家前途却未尽如人意。各地军阀纷起,民不聊生。在此危难时刻,激进派力主趁热打铁,而破除一切反动阻力。年轻气盛的汪精卫自是响应这一呼声,亲自组织暗杀清室当权者的行动。

1909年冬,汪精卫、陈璧君等7人组成暗杀团,开始着手暗杀当时的实权人物——摄政王载沣。他们精心策划,将行刺地点选在什刹海甘水桥下,准备在摄政王经过时引爆炸药。计划看似滴水不漏,但世事偶尔总难如人意。

就在汪精卫等人布置炸药之际,意外被别人发现并报了官。官府获知消息后,自然是大力缉拿。暗杀行动就此失手,汪精卫等人无处遁形,只得乖乖就擒受牢。这一别开生面的暗杀阴谋,不啻是为汪精卫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狱中,汪精卫曾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留下"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的豪情万丈诗句。然而最终他却因陈璧君的全力营救而捡回一条命。陈璧君不仅拼尽全力说情去营救汪,更是砸下重金捐赂狱卒,并扬言愿意与之同生共死。

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扫墓,看到父母跪地石像,含泪说了9个字

面对如此深情爱意,汪精卫无疑是受宠若惊。此后他不仅将陈璧君娶为妻室,二人更是形影不离,生育了子嗣。而陈璧君此举,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汪精卫革命道路的走向。

最终,清廷出于暗中考量,并没有杀汪精卫等人这些小革命党人,而是任由他们出狱。其中肃亲王善耆还亲自前来"做汪精卫的思想工作"。汪精卫因此对善耆"救了我"之恩款款难忘。

翌年武昌起义爆发,统治动摇的清王朝迅速瓦解,汪精卫也就此从牢狱之灾中重获自由。但这一役显然给汪精卫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使他暴躁嚣张的革命热情有所冷却,性格愈发优柔寡断、自卑懦弱。

不久后,汪精卫就做出了一生的第一次重大妥协,极力劝说孙中山将革命成果让位于袁世凯。这一妥协显然是件天大的错事,却也埋下了汪精卫日后叛国篡位的祸根。

汪精卫臣服日本殖民统治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东北沦陷的危机日益逼近中华民族。面对强敌的铁蹄狰狞,汪精卫却未能视死如归,反而做出了一系列出卖国家利益的勾当。

早在战争初期,汪精卫即力主"主和派"的理念,呼吁中国效仿李鸿章、张之洞那般"求和勿战"。他慷慨陈词,极力游说蒋介石签订耻辱的和平协定,割地求和。蒋虽姑且未从,但汪的叛国姿态已初见端倪。

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扫墓,看到父母跪地石像,含泪说了9个字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面对狂暴残酷的日军铁蹄,中国军民奋起自卫,展现出顽强不屈的抗争意志。然而就在这燃眉之际,汪精卫竟出尔反尔,大肆鼓吹"和平运动",遭到舆论的严厉指责。

尤其是在南京沦陷后,汪精卫未能像周佛海、谭延闿那般视死如归,反而做出了一系列亲日媚日的勾当。他慷慨就范,主动臣服于日本殖民者的铁蹄之下,开创了汉奸潜伏统治的先河。

为博得殖民者的欢心,汪精卫亲率重臣前赴东京,拜会日军首脑人员。在不远的北平更是以"中华民国常驻日本武官"的身份,卑躬屈膝效忠日本天皇。一系列下贱无耻的勾当令人齿冷,实在是祖宗之耻。

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扫墓,看到父母跪地石像,含泪说了9个字

就在全国抗战如火如荼之际,汪精卫却扮演了最为不堪的叛徒角色。他与日本殖民者勾结,在南京建立起了马仔一般的傀儡政权——所谓的"国民政府"。此举无异于是给中华民族的浴血抗争当头浇下一盆冷水。

为确保傀儡政权的顺利运转,汪精卫更是颁布一系列亲日法令条例,为日军在华的殖民统治效劳。其中最为恶毒的便是建立了专门镇压抗日爱国志士的"军统"特务机构,其暴行令人哗然。

正所谓"反之亦然,行之亦远"。汪精卫投靠日军的决定,不啻是与全民族的利益背道而驰。他一意孤行,不仅使自己的革命前程葬送于此,更是给整个民族抗争带来了极大损害。浩劫无情地降临在中华民族之上,其过错实在是罪不可赦。

汪精卫在南京立伪政权的决绝

历史的巨轮奔腾向前,终于驶入了1940年代。在这决定性的十年,汪精卫这个昔日的革命党人竟然做出了一系列出卖民族利益的丑恶勾当,令人瞠目结舌。

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扫墓,看到父母跪地石像,含泪说了9个字

1940年3月,在日军的纵容唆使下,汪精卫在南京正式组建起了伪"国民政府"。这个汉奸傀儡政权的成立,标志着汪精卫彻底背叛了民族和革命的理想,成为了亲日卖国贼的化身。

为了维系这个滑稽可笑的傀儡政权,汪精卫不得不颁布一系列亲日法令条例。其中最令人发指的便是规定在所辖地区强制使用日语,宣扬亲日思想;还有就是大肆镇压反对势力,对抗日人士进行严厉打压和迫害。

面对如此荒谬的局面,人们不禁要问:这个昔日的革命党人到底是如何走上了这条不归路的?原来,在革命初期汪精卫就由于缺乏远见卓识,主张将革命成果拱手相让于袁世凯。此次更是一错再错,彻底误入歧途。

然而,真正让汪精卫背叛祖国、出卖民族的根源,还是出于一己之私的利欲熏心。据当年幸存的日本将领回忆,最初汪精卫决心勾结日军,完全是出于对个人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贪图。

为此,汪精卫不仅在南京重金修建了一座豪华官邸,更是大手笔为自己购置珍宝翡翠。他金钱美色、逐浪纵欲,过着被日军人讥为"大东亚亨"的荒淫生活。可见其人品操守之低下,罄竹难书。

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扫墓,看到父母跪地石像,含泪说了9个字

更加可耻的是,汪精卫为了确保傀儡政权的统治,专门成立了一支"军统"特务组织。这支特务机构手段阴狠,专门镇压抗日爱国志士,对国人犯下了滔天罪行。其凶残暴行,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面对日军的蚕食凌辱,汪精卫不仅纵容袖手旁观,更是借机大举剥削国人。他摘桃子灭绝汉奸,不惜资助日军对同胞穷凶极恶。一时之间,战火铁蹄遍及中原,汪精卫竟然成为了这场浩劫的祸首罪魁。

然而,历史的发展注定是曲折迂回的。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日军的覆灭已是注定。到了1945年8月15日,在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后,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战争。作为叛国汉奸,汪精卫自然也就难逃一劫。

汪精卫叛逃台湾被击毙

时光飞逝,转眼已到1945年8月15日。在广岛与长崎惨遭原子弹袭击后,日本终于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作为东条内阁的马仔,汪精卫这个叛徒的下场可想而知。

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扫墓,看到父母跪地石像,含泪说了9个字

面临着即将到来的清算,汪精卫遂展开了一场拼死的逃亡之路。8月9日,他携家眷从南京逃离,前往位于浙江的小镇湖州。随后又转移至杭州,寻求接应前往台湾的机会。

就在汪精卫流离失所之时,其子汪文彬却被国民党军队生擒,遭到了严厉的审讯逼供。父子二人的命运,由此分道扬镲。文彬被押送回南京受审,而精卫则四处流亡,逃到了宁波。

10月25日,汪精卫终于等来了前往台湾的机会。他乘坐一架日本军机,从宁波起飞,准备前往台湾避难。然而就在航班准备降落台北时,飞机却遭到了国民党空军的猛烈轰炸。

面对敌机的袭击,日机的驾驶员紧急启动"绝命冲程"。在飞机临近崩溃前的最后一刻,驾驶员匆忙打开舱门,汪精卫和随从被抛出机外,跌落在台湾淡水河畔的稻田里。

这一跌可谓狼狈万状,但汪精卫竟然侥幸活了下来。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前来的国军士兵便将他们团团围住,发起了最后的扫荡清剿战。

2005年,汪精卫儿子回国扫墓,看到父母跪地石像,含泪说了9个字

面对敌人的热武器,汪精卫和随从虽然做出了一些回击,但最终都横尸当场。就这样,这个叛国贼的惨淡人生走向了尘埃落定的终点。生前那些阴谋权欲,如今也终于付诸东流。

汪精卫尸体被运往南京,葬于了梅花山。就这样,一个昔日如日中天的革命家,最终竟沦为了叛徒的下场,实在是一种无比的人生讽刺和悲哀。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在随后的几年里,子孙后代对汪精卫的安葬地竟做出极大的修缮,耗费了高达5000万元人民币的巨资。

按照岳母刘纲英的期望,汪精卫的坟墓坐落在梅花山气势恢宏之地,占据了数十亩土地,金碧辉煌、极尽奢华。棺木用上等紫檀木打造,并镶嵌点翠,豪华程度超乎常人想象。

结尾

更有甚者,坟墓还专门设置了一座祭祀大殿,用以纪念这个叛徒的所谓"革命功绩"。殿内更是雕刻了"汪精卫侍郎梅墓"的誓词,生怕后人不知其人其事。